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和BRG1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黑色绵羊的皮肤中BP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PTF蛋白和BRG1蛋白在绵羊皮肤中毛囊的毛根鞘及毛球部均有表达。综上表明,BPTF和BRG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旨在阐明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形态学特点及MC1R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可能分子机制。采集大通牦牛(黑褐色)和天祝白牦牛(白色)各6头的背部皮肤组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黑色素和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含量差异及分布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C1R在不同毛色牦牛皮肤中的表达差异。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shRNA MC1R干扰载体后,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分析比较各组中与毛色相关基因(Agouti、MITF、TYR)的表达差异性,利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时间点黑色素产量。结果表明,两种毛色牦牛的表皮和毛囊周围均分布着大量的黑色素细胞,但天祝白牦牛仅在表皮基底层和毛根处检测到少量黑色素,而大通牦牛表皮层和毛囊处产生大量黑色素。与大通牦牛相比,天祝白牦牛皮肤中MC1R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成功抑制MC1R的B16细胞中,TYR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ITF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Agouti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同时黑色素含量减少。综上表明,黑色素大量沉积与MC1R高表达是导致牦牛毛色差异的原因。将shRNA MC1R载体成功转染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后,MC1R的抑制情况与下游调控基因TYR表达一致,进而降低黑色素含量,说明MC1R对黑色素的合成及毛色形成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海狸色、青紫蓝色、紫貂色、蓝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獭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agouti和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獭兔的皮肤、肝脏、垂体和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彩色獭兔agouti和Mc1r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与各组织及色素的生成相关,皮肤表达量最高,肝脏和垂体高于常规组织脾脏。Agouti和Mc1r基因表达量具有毛色差异性,且两者表达量呈负相关。Agouti基因在海狸色、青紫蓝色和黄色獭兔表达量高,在黑色、蓝色和紫貂色獭兔表达量低;Mc1r基因在黑色表达量最高,黄色獭兔表达量最低。Agouti和Mc1r基因表达量能够显著改变被毛颜色,为被毛颜色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不同毛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利用qPCR法检测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mTOR mRNA的相对表达特性,用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在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磷酸化的mTOR(PhosphomTOR,p-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mTOR蛋白在绵羊皮肤中的定位。qPCR结果显示,mTOR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和棕色绵羊的23.8和3.6倍,其在棕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的6.7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绵羊皮肤组织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89 ku的产物,p-mTOR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在白色绵羊皮肤表达量最低,在黑色绵羊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mTOR在绵羊皮肤的表皮、根鞘、毛干、毛基质及毛乳头均有表达。以上结果显示mTOR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瞬时受体式基因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1,TRPM1)对正常黑素细胞中的色素沉积至关重要,是色素沉积障碍的潜在靶点。为确定TRPM1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并探讨其在调控绵羊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ing、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TRPM1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杂交黑白公绵羊中TRPM1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白色绵羊皮肤中,6月龄TRPM1 mRNA的表达高于其他月龄(P<0.05);在黑色绵羊皮肤中,3、6、12月龄TRPM1 mRNA的表达均高于0月龄(P<0.05);不同月龄黑绵羊皮肤中TRPM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白绵羊(P<0.05)。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0、3、6、12月龄黑白绵羊皮肤中TRPM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达水平趋势与mRNA水平一致,进一步证实TRPM1参与绵羊毛色的调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白色和黑色绵羊皮肤毛囊毛干、...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索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差异以及对毛色的影响。以不同毛色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DN3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EDN3蛋白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1)qRT-PCR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5.540 6±0.030 7,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1.005 8±0.062 0。黑白花色绵羊的白色区和黑色区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41 9±0.087 7和1.150 1±0.005 3。2)ELISA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为128.424 7±2.223 4,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25.114 4±3.248 3。在黑白花色绵羊白色皮肤中的表达量为93.945 3±7.562 2,黑色皮肤的表达量为28.606 0±9.295 9。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DN3在绵羊皮肤毛囊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综上表明,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可正常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EDN3是维持黑色素细胞存在不可缺少的基因,但不影响绵羊黑白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Agouti在不同颜色被毛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毛色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性状,Agouti是研究哺乳动物毛色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候选基因。为研究Agouti基因在羊驼毛色发生过程中是否表达及其作用机理如何,本研究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白色和棕色被毛成年羊驼皮肤组织进行研究。半定量RT-PCR显示,Agouti基因在白毛羊驼皮肤组织中高量表达,而在棕色毛羊驼皮肤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棕色被毛羊驼皮肤组织毛囊外结缔组织中有少量的Agouti阳性着色,白色羊驼毛囊内根鞘有大量的Agouti阳性着色,且形成了集中的Agouti特异性阳性着色圈。研究结果说明:Agouti基因在不同被毛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白色被毛羊驼真皮毛乳头表达的Agouti基因可能与白色被毛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皮素3在绵羊皮肤毛色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对内皮素3在黑色和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是其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的2.89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在白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内皮素3在白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乳头上方、毛球底部及外根鞘呈阳性表达,而在黑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球底部和部分外根鞘呈阳性表达。综上表明,内皮素3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毛色的形成是由毛囊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而引起的 ,控制哺乳动物毛色的基因位点很多 ,且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鼠灰色 (Agouti)基因是其中之一 ,结构复杂 ,其位点不是一个单一的基因位点 ,而是一个含有许多等位基因的位点。Agouti基因的表达会引起棕黑素的产生 ,而Agouti不表达时则会引起真黑素的表达 ,从而调节色素合成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Agouti在鼠皮肤内表达 ,通过对抗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受体 (MC1 R)信号来调节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会发生许多突变 ,一些突变不仅影响毛色 ,而且干扰许多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本文就 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MC1R基因是调节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编码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哺乳动物黑色素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别选取纯黑色、纯白色、黄褐色和黑斑白色的太行山羊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技术,观察太行山羊的皮肤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MC1R蛋白在4种毛色太行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羊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MC1R蛋白在4种毛色太行山羊的表皮、真皮中均没有表达,但在纯黑、黄褐和黑斑白色太行山羊毛囊中有表达,且主要集中在毛囊外根鞘处。研究结果为太行山羊进一步的提纯选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乌骨绵羊MC1R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是动物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一旦与配体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结合,对TYR、TYRP1和TYRP2酶活性的表达水平均有重要影响,因此认为MC1R是黑素合成模式的控制点。本研究以MC1R基因为候选基因,对乌骨绵羊MC1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希望揭示MC1R基因与乌骨绵羊乌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骨绵羊MC1R基因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为A12G和G144C。翻译表明这2处突变都为同义突变,对应的氨基酸分别是丝氨酸(Ser)和亮氨酸(Leu)。PCR-RFLP分析发现绵羊MC1R存在2个等位基因,即MC1R*1和MC1R*2,对应11型、22型和12型3种基因型。乌骨绵羊和兰坪本地绵羊MC1R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不显著,而与罗姆尼羊差异显著,推测MC1R基因可能不是控制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型差异;对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旨在克隆和分析水貂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编码区,揭示该基因编码区SNPs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规律与水貂毛色表型的关系.本研究采集7月龄雄性金州黑水貂、名威银蓝水貂和红眼白水貂共计301个样本的血液,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水貂TYR基因5个外显子进行分段克隆,并拼接获得其完整编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混合样品DNA测序方法寻找黑素皮质素受体l(MC1R)基因的突变位点,采用Alu1-RFLP对突变位点在4种羽色(栗羽、黄羽、白羽、黑羽)鹌鹑群体中的基因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了MC1R基因在12日龄时4种羽色鹌鹑胚胎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鹌鹑MC1R基因上发现1个T/C突变位点,该位点没有导致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A1u1-RFLP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4种羽色鹌鹑群体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4种羽色鹌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栗羽鹌鹑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黑羽鹌鹑皮肤中的表达量(栗羽〉黄羽〉白羽〉黑羽)。本试验没有发现导致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Glu92Lys突变位点,表明朝鲜鹌鹑的黑羽突变与报道的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机制不同,朝鲜鹌鹑的黑羽可能与其他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表达水平与山羊毛色间的相关性,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SCF基因mRNA在黑色和白色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内参基因校正后,黑色山羊皮肤中可溶型SCF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山羊相对表达量的0.27倍(P>0.05)。可溶型SCF mRNA表达量可能与山羊毛色表型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Melanocortin receptor 1 (MC1R) and agouti signaling protein (ASIP) are two major genes affecting coat color phenotypes in mammals, and inactivation mutations in the MC1R 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red coat color in European pig breeds. Conversely, the gain‐of‐function ASIP mutations block MC1R signaling and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red pheomelanin. Chinese Tibetan pigs have three types of coat color phenotypes, including brownish red, solid black and black with patches of brownish red and white. Herein, we investigated variations of the MC1R and ASIP genes in Tibetan pi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ownish red Tibet pig had the dominant black MC1R allele (ED1). No loss‐of‐function mutation in MC1R responsible for red coat color in European breeds was observed in this breed. No causal mutation for the red coat color phenotype was found in the coding sequence of the ASIP gene.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c.157G > A was firstly identified in exon 2 of ASIP, which was further genotyped in 285 pigs from five Chinese breeds and three Western breeds having different coat color phenotypes. Nearly all pigs were GG homozygotes. In conclusion, no functional variant responsible for brownish red coloration was found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MC1R and ASIP in Tibetan pigs.  相似文献   

20.
MC1R基因与朝鲜鹌鹑羽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又称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SH-R),由毛色扩展位点编码而成,对动物体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MC1R基因突变与朝鲜鹌鹑羽色之间的关系。通过混合样品DNA测序方法寻找MC1R基因的突变位点,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突变位点在4种羽色鹌鹑(栗羽、黄羽、白羽、黑羽)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揭示MC1R基因与鹌鹑羽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鹌鹑MC1R基因上存在一个A/G突变位点,导致编码蛋白发生Ile58Val突变,通过PCR-SSCP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在4种羽色鹌鹑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没有发现与日本鹌鹑报道相同的Glu92Lys突变位点,表明朝鲜鹌鹑的黑羽突变与报道的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机制不同,而且朝鲜鹌鹑的黑羽突变可能还与其它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