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颗粒饲料与干颗粒饲料饲养牙鲆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颗粒饲料由于其软湿特性,比较适合肉食性鱼类的摄食习性,适口性好。但是软颗粒饲料加工、运输、贮存较不方便,而干颗粒饲料贮存、运输方便,但适口性比较差。本试验比较了投喂软颗粒饲料和干颗粒饲料对牙鲆摄食率、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软颗粒饲料、沉性干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等三种不同的饲料形态对牙鲆摄食反应、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对软颗粒饲料适口性较好,摄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的摄食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不同驯食方式的驯食效果,以初始均重为(1.9±0.4)g的鳜鱼苗为对象,分设实验组Ⅰ(快速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Ⅱ(常规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Ⅲ(常规驯饲、硬颗粒饲料)。实验组Ⅰ:以饥饿→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驯化;实验组Ⅱ: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实验组Ⅲ: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结果显示,使用快速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5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78.73%;使用常规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91.35%;使用常规驯饲与硬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56.36%。结果表明,快速驯饲的驯化率低于常规驯饲,但驯化周期明显缩短,投喂软颗粒饲料的驯化率比投喂硬颗粒饲料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别测定了7种粒径的大黄鱼膨化颗粒饲料和5种粒径的大黄鱼软颗粒饲料入水后的溶胀率、溶失率和化学需氧量(COD),比较分析了这两种大黄鱼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1 h后膨化颗粒饲料溶胀率显著高于软颗粒饲料(P0.01),溶失率显著低于软颗粒饲料(P0.01);浸泡6 h时软颗粒饲料的COD值显著高于膨化颗粒饲料(P0.01);这两类饲料的溶胀率、溶失率和COD值与浸泡时间、粒径大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渔业现代化》1977,(1):21-21
鱼饲料颗粒化是养鱼业走向机械化、工业化等现代化养鱼的主要组成部份。而硬颗粒饲料较软颗粒饲料又略高一筹。硬颗粒饲料因为在轧制过程中,使部份饲料熟化,提高了营养价值与品位,鱼易消化吸收,饲料利用系数高。过去国内硬颗粒饲料加工都是利用进口机器,价值昂贵,不能推广。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教导,试制成功一台平模式硬颗粒饲料机。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资兴市从2000年3月起开始利用东江水库底排水养殖虹鳟鱼,7年来进行了大量虹鳟鱼软颗粒饲料配方设计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试验证明,年产量在10t以内的中小渔场中,软颗粒饲料是极佳的饲料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更正     
《淡水渔业》1977,(5):27-27
鱼饲料颗粒化是养鱼业走向机械化、工业化等现代化养鱼的主要组成部份。而硬颗粒饲料较软颗粒饲料又略高一等。硬颗粒饲料因为在轧制过程中,使部份饲料熟化,提高了营养成份与品位,鱼易消化吸收,饲料利用系数高。过去国内硬颗粒饲料加工都是利用进口机器,价值昂贵,不能推广。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试制成功一台平模式硬颗粒饲料机。  相似文献   

8.
牙鲆的养殖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牙鲆亲鱼、苗种及养成各阶段的养殖方式、养殖条件发展情况,讨论了微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软湿颗粒饲料、鲜杂鱼生鲜料、粉末饲料等多种饲料在牙鲆的全养殖过程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牙鲆配合饲料及营养研究的进展情况,列出了行业标准中的牙鲆饲料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室内水泥池养殖银鲳幼鱼的摄食偏好,比较了银鲳幼鱼对4种不同软颗粒饲料的摄食速率。采用2×2试验设计,在水温为28~30℃,盐度为20~22的条件下,分别于早、晚两个时间点给东海银鲳幼鱼投喂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F)、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马鲛鱼肉糜(FR)、"鱼宝"饲料(Y)、"鱼宝"饲料+马鲛鱼肉糜(YR)等4种软颗粒饲料,之后测定其摄食速率,同时测定饲料的溶失速率。试验结果: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P<0.05),而添加马鲛鱼肉糜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与添加马鲛鱼肉糜的交互作用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无论摄食何种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早、晚的摄食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的溶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用"鱼宝"饲料和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分别配制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摄食速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马鲛鱼肉糜后可改善银鲳的摄食,但不会显著加快其摄食速率;各种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稳定性的排序为Y>YR>FR>F。综合分析,用"鱼宝"饲料配制的软颗粒饲料效果优于用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配制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于1952年引进美国虹鳟配合饲料技术,1959年开始试制生产,以下杂鱼混以配合饲料(这种配合饲料配比并不一定科学)后,再制成含水份较多的软颗粒饲料,主要用于饲喂虹鳟。由于这些饲料常常营养不足,且这种软颗粒饲料的质量由于受到下杂鱼的供应之波动而受到影响,1960年日本又从美国引进颗粒饲料机,虹鳟饲料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配合饲料的加工是根据不同饲养对象所需要的营养和对饲料性状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方,经过粉碎、混合、造粒等工序,制成大小形状各异的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有:微粒饲料、软颗粒、硬颗粒、膨化颗粒饲料等。按其比重有沉性和浮性之分。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水产科技》1979,(3):16-18
我区现有的软颗粒饲料机有糖衣机、环模式和绞龙式饲料机三种。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今年对以上三种机的效能、粗精料的比例、颗粒饲料的质量进行了比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料对花鲈饲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雨  刘红 《水产科技情报》1997,24(4):180-183
选用8种饲料--鱿鱼、环棱螺、舌鳎、鲫鱼、海虾、螯虾、硬颗粒及软颗粒饲料,对花鲈鱼种进行饲养试验,比较不同饲料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花鲈鱼种的日增重率与所摄取食物的干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呈直线正相关;8种饲料以软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最低,为0.88,其能量利用效率最高,达31.31%。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斑节对虾养殖生产,对配合饲料的需要,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南头试验站从1988年起,开展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研究,根据多年斑节对虾养殖实践,观察了虾的生态生理及其营养需求,综合吸取当今虾饲料生产和国内外饲料配方特点,结合自已的试验结果,研制出斑节对虾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本文着重研究与分析该颗粒饲料的营养成份,及其对饲喂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南方大口鲶湿颗粒饲料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齐鲁渔业》2008,25(10):57-58
湿颗粒饲料是用新鲜或冷冻的小杂鱼与具有特定营养成分的粉状配合饲料,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经软颗粒机挤压成型而成。它可综合鲜鱼和硬颗粒饲料的长处,适合肉食性鱼类的摄食习性,适口性好。据报道,投喂湿颗粒饲料,鱼类的摄食率可达80%~90%,残饵量仅为投喂鲜饵的1/6-1/4,可明显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为此我们进行了南方大口鲶湿颗粒饲料的初步饲养试验,以期对改变目前用小杂鱼投喂南方大口鲶的现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去年5月,我们从上海市松江县余山渔机厂购买了一台SRG-Z240型软颗粒饲料加工机组,到11月10日止,已使用了六个多月(计230小时左右),加工颗粒饲料64233斤。在此期间,电压虽然经常偏低,机器运行情况仍良好,颗粒的产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用于成鱼养殖试验,鱼产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实际条件和大黄鱼的营养需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鱼生长、减少环境污染、易制作为目的,将研制的大黄鱼软颗粒干粉料与常用的鲜杂鱼糜以8∶5比例混合,配以0.4%的鱼肝油,通过水产湿颗粒饲料压制机压制成软颗粒饲料,并用A、B、C、D等4种不同成分含量的软颗粒饲料与鲜杂鱼糜分别投喂大黄鱼进行养殖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粒径0.4~1.0 cm的软颗粒饲料,圆柱体外观光滑,无开裂现象,切口整齐;保持鲜杂鱼固有风味,无腐败、霉变及其它异味;水中稳定性良好,沉降速度8.3 cm/s;其诱食效果优于鲜杂鱼糜;投喂大黄鱼,其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投喂冰鲜饵料,尤其是其中的D组料(相对增重率81.0%,饲料系数1.81),效果尤其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的淡水养殖单位备有各种类型的饲料加工机械,加工的饲料形式有粉末状、团块状、软颗粒、硬颗粒、膨化颗粒,适宜于不同养殖品种的需要。应用颗粒饲料是从1975年开始试验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的、由上海市松江县佘山渔机厂制造的SRG—Z240型软颗粒饲料机组,经浙江、上海三家养殖单位试用,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为(-19.86±0.03)‰,氮稳定性同位素(δ15N)为(7.47±0.03)‰。配合饲料和池塘中天然饵料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04‰~-22.87‰,δ15N值分布范围为1.46‰~7.20‰。通过食源贡献率分析,在养殖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的第一食物来源为配合饲料,其中硬颗粒饲料占18.68%,软颗粒饲料占16.81%,其余饵料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底栖生物、浮游动物、浮萍、本底中华绒螯蟹、沉积物、伊乐藻和浮游植物,贡献率分别为16.37%、12.72%、8.29%、7.91%、7.90%、5.79%和5.53%。综上,在养殖池塘中,硬颗粒饲料和软颗粒饲料为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主要食物,两者约占总食物贡献的35.49%,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饵料的食物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