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蔬菜病毒病是一种种类繁多、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近几年,科研部门又研制出防治蔬菜病毒病的新药剂。现将生产上应用的防效较好的制剂介绍如下: 1.弱毒疫苗N_(14)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化学诱变的方法,研制而成。将N_(14)接种到番茄、甜(辣)椒体内,使其产生免疫作用,可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番茄、甜(辣)椒病毒病,能使病情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2002~2004年,用绿亨一号在番茄、甜(辣)椒等茄果类蔬菜上试用,对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其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辣(甜)椒病毒病普遍发生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对辣(甜)椒生产造成较大威胁.辣(甜)椒病毒病田间主要症状有坏死型、畸型、花叶型.  相似文献   

4.
<正> 生产上用于防治番茄、辣椒等作物病毒病的药剂,多为病毒抑制剂,虽然不能完全杀死病毒,但可以明显降低为害程度。下面介绍几种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1 病毒A 可用于粮食、油料、瓜果、蔬菜等作物病毒病的防治。该剂最好在发病初期使用,浓度一般为400~500倍,施用次数视病情而定,每  相似文献   

5.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的,培育具有复合抗性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甜(辣)椒病毒病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是培育抗病新品种的首要任务,而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是筛选抗源、评价育种材料和品种抗病性乃至抗病育种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1个经济适用的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甜(辣)椒CMV和TMV为病毒病毒源,研究确立了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结果表明:CMV适宜接种浓度为5~1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5~6叶期;TMV适宜接种浓度为20~3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3~6叶期。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方法应主要采用单一接种技术;也可采用复合接种鉴定技术,应先接种CMV再接种TMV,混合接种鉴定技术应2种病毒按1∶1混合进行;复合接种、混合接种等鉴定技术必须建立在单一接种鉴定技术的基础上。本研究为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该方法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AB91-W22-49176、AB91-W22-48123、AB91-DL-6428、HY031-2-8-1-6、BYT-4-1-3-6-8、JFG-2-1-2-6、JF8S-1-1-5-4-8和T502-1-1-3-5。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地茄果类蔬菜主要有:番茄、茄子、辣(甜)椒.近年来,在许昌市保护地茄果类蔬菜上发生的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螨类、蚜虫、蓟马、潜叶蝇等;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病毒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辣椒疫病、疮痂病、青枯病、软腐病,茄子黄萎病等.目前,在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化学农药,以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等原因,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多年田间调查和测报资料,结合当前茄果类疏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现状,提出采取农业、生物、物理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控制,避免使用高毒农药,确保茄果类蔬菜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番茄、茄子绵疫病又称褐色腐败病或番茄、茄子掉蛋病。此病发生于辣(甜)椒上为辣(甜)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6个品种的甜椒病毒病抗性筛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甜(辣)椒病毒病多以2或2种以上病原复合感染,防治难度大,产量损失严重;在6个品种抗性筛选试验中,幕田大方和早翠表现出抗性强、产量高,病情指数分别为17.41、18.66,产量分别为32 847.75、33 716.85 kg/hm2.从种植抗病品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毒途径等方面总结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辣椒病毒病是影响我国田间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1932年我国广东首次报道该病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报道了病毒病的毒源种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病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0.
辣椒病毒病是影响我国田间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1932年我国广东首次报道该病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报道了病毒病的毒源种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病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番茄病毒病毒原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关中7地番茄病毒病毒原种类,并进行了番茄病毒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番茄病毒病优势病毒种类为TMV,其次为CMV;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TMV田间感染率降低了20.8%,而CMV的田间感染率增加了21.7%;播种前以10%磷酸三钠浸种、有效防治传毒蚜虫并以NS-83增抗剂或弱病毒疫苗N14处理植株的药剂防治措施,对番茄病毒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 2002~2004年,用绿亨一号在番茄、甜(辣)椒等茄果类蔬菜上试用.对防沿摔倒病、立牯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其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寿光市及其周边地区大棚甜(辣)椒生产面积逐渐扩大,甜(辣)椒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是,生产中甜(辣)椒“烂果”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甜(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甜(辣)椒的高产高效发展。究其原因,甜(辣)椒烂果主要是由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绵腐病等病害引起。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7~8月份蔬菜生产主要包括夏播蔬菜管理:秋菜的播种及管理;大棚秋延后番茄、黄瓜的播种及管理;大白菜播种;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番茄及甜(辣)椒的播种育苗等,主要农事灾害为伏旱、洪涝和冰雹。  相似文献   

15.
<正>甜(辣)椒无土栽培从定植到拉秧历来采用一个营养液配方用到底,这种营养液施用方法势必造成营养元素的缺失或浪费。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在丰台品种展示基地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研发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甜(辣)椒新品种,为了使各个品种在展会期间能够充分表现出它们的优良特性,我们首次尝试了甜(辣)椒无  相似文献   

16.
青(辣)椒疫病是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露地及保护地青(辣)椒种植面积均逐年扩大,青(辣)椒疫病的危害加重,已成为青(辣)椒生产上的重要障碍.由于该病发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控制及减轻该病的发生,促进青(辣)椒生产的持续发展,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及防治试验,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甜(辣)椒周年生产过程中,应合理地安排栽培茬口、科学管理;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采取综合防控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河北省保护地无公害甜(辣)椒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实现减灾增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宁南霉素、艾德拉和碧护3种药剂混合使用防治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8%宁南霉素、艾德拉绿(花、果)与碧护组成的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8%宁南霉素、艾德拉绿(花、果)与碧护组成的试验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10、20、30 d防效均在82%以上,与对照药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灵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其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25 747.5 kg/hm~2,保产率为103.90%。[结论]宁南霉素、艾德拉和碧护混合使用对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是瓜类、番茄、甜(辣)椒、芹菜、胡萝卜等蔬菜及大豆等豆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生产发展较快,连作重茬现象普遍,使得根结线虫的危害迅速蔓延,有的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辣(甜)椒抗TMV、CMV、疫病及炭疽病材料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由于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直是辣(甜)椒生产中最主要的三大病害。据报道世界上危害辣(甜)椒的病毒有45种,在我国有8种病毒侵染辣椒,其中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是主导毒源,常造成减产20%~70%。辣椒疫病是由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我国的吉林、辽宁、青海、河北、北京、云南、甘肃、陕西、上海、浙江、湖南、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