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ABT生根粉对棉株的生育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mg/kg的ABT4号生根粉浸种棉花种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T处理较清水处理种子活力提高,幼苗根系发达;棉株气孔传导增强,气孔阻力减弱,叶绿素a,b含量上升,光合速率提高10.4%,植株生长发育了用电导法从而改进了产量构成,籽,皮棉产量分别增产5.865及7.3%.纤维品质略有改良,黄萎病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
早稻应用广增素80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kg种子用广增素1g加水1kg浸种10h处理和1g广增素拦种处理,在露地育秧条件下,两者产量分别为5895.4和5820.3kg/hm^2,较清水浸种对照分别增产6.21%和4.86%,在薄膜覆盖育秧条件下,产量分别达6612.7和6590.3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5.21%和4.85%。两者产量均与对照间达显著水平。应用广增素802的增产原因是提  相似文献   

3.
复合苯氧羧酸类物质(CBS)作为新的生化制剂,对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喷8g赤霉素配合CBS制剂50ml较单喷赤霉素15g增产18.7kg,增12.8%,且节约赤素7g;较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增产59.45kg,增60.9%;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洞科1号250ml磷酸二氢钾250g增产20.7kg,增15.2%。如进一步与自己研制的助效剂4号配  相似文献   

4.
ABT生根粉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烤烟移栽前7天,用ABT4号生根粉对烟苗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浓度5mg/L、10mg/L、15mg/L。结果表明:ABT4号生根粉能明显促进烤烟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促进早熟,提高品质。最适浓度10mg/L,比对照单叶生增加13.1%,上等烟增加8.6个百分点,公顷产值增加1600.5元,投产比为1:89。  相似文献   

5.
夏季采用环棚遮阳网和环棚旧薄膜覆盖生产小白菜(BrassicaChinesisL.),从1990年7月12日播种至7月30日收获,生长期18d,实际鲜菜亩产量分别为855.9kg和1020.4kg,比露地对照381.8kg,增产474.1kg和638.6kg,增产率为124.17%和167.27%。增产的原因是前两种处理对小白菜生产起到降温、减弱光照强度,保持土壤水份和避台风暴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小白菜生长的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17和4.72,比后者1.25提高2.92和3.46;前两种处理的净同化率分别为9.0356×10-5g干物质/m2·日和7.6229×10-5g物质/m2·日,比露地对照的1.1115×10-4g干物质/m2·日要少得多,说明前两种处理的干物质生产比后者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商品瘦肉猪基础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荏饼6%(A组),8%(B组)和10%(C组)3个处理,以添加8%的菜籽饼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A,B,C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50,109g;C,B组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A组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试验A,B,C组每增重1kg分别少耗料为0.3,0.4,0.6kg;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7.9%,10.5%和1  相似文献   

7.
小麦在不同时期喷施50mg/kg,烯效唑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具有明显的控长效应,控长率达7.7%-33.4%,基部节间茎壁增厚31.6%-94.7%;并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各处理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多0.86-3.23粒,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其中拔节后10d喷施50mg/kg烯郊唑的处理产量最高,比CK增产8.6%。  相似文献   

8.
旱地麦后复种玉类糜子荞麦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旱地麦后复种不同作物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豆类与不复种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83~1.22g/kg,全氮增加0.12~0.16g/kg,速效磷增加1.1~4.5mg/kg,容重降低0.05~0.08Mg/m^3,而且多收一季豆类作物,其中豆类籽粒产量1578kg/hm^2,绿肥鲜草产量18750kg/hm^2,后茬作物小麦增产率6.7%~10.6%。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商品瘦肉猪基础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荏饼6%(A组),8%(B组)和10%(C组)3个处理,以添加8%的菜籽饼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A,B,C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50,109g;C,B组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A组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试验A,B,C组每增重1kg分别少耗料为0.3,0.4,0.6kg;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7.9%,10.5%和15.8%;净盈利分别高171,216和34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用研制的复配试剂对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滩引2号和科品7号进行10h浸种,能提高200mmol/LNaCl 胁迫下麦的出苗率、幼苗株高和株高,较用水浸种的对照分别提高20-25%,10.4%-11.6%和44.7%-48.6%。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CAU-2(GA4、GA7)对大豆增产效果及其喷施方法(适宜浓度,适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CAU-2可达到使大豆增产的目的,其适宜浓度为30mg/kg,平均产量可达158.7kg/667m^2,较对照高13.4%,喷1次(盛花期)和喷2次(盛花期,花荚期各喷1次)者,亦均以30mg/kg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55.8kg/667m^3和161.6kg/667m^2,比相应对照分别增  相似文献   

12.
1996-199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杂交晚稻旱育秧在适宜播种量下,产量与生产上推广的小苗两段育秧相仿,比水育秧增产7.09%-8.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杂交晚稻协优46和珍伏88应用旱育秧技术,其适宜播种量分别为每平方米播芽谷10-15和15-20g,约相当于每666.7m^2播干种子4.5-6.5kg和6.5-8.5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陇南地区玉米,水稻施锌的方法和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硫酸锌浸种的安全浓度为2.0g/kg,土壤与叶面施锌均可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喷施,拌种+叶面喷施,浸种+叶面喷施是玉米施锌的有效方法,这3种施锌方法较对照分别增产5.3%,7.7%和9.1%,水稻施锌以叶面喷施较经济合理,比对照增产6.4%。  相似文献   

14.
硒对麦芽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0~200mg/kg)的硒溶液处理,对麦芽硒的吸收均有效。麦芽对硒的吸收率,5个处理分别为2.49%、1.13%、0.52%、0.60%、和0.50%。其中200mg/kg Na2SeO2处理中,加赤霉素(GA4+GA7)比不加GA4+GA7组其吸收率增加0.10%。10mg/kg Na2SeO3+0.05mg/kg(GA4+GA7)的处理能显著提高麦芽  相似文献   

15.
ABT4号生根粉处理玉米种子,可使出苗期提早2 ̄3d,出苗速度加快,出苗率高16-19.4个百分点,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改善农艺性状及果穗经济性状,成熟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绿叶指数高,增产幅度为8.56% ̄10.3%,提高经济系数,减少秃顶度,穗粒数增加29.3 ̄43.7粒,百粒重增加0.8 ̄1.2g,有利于南方春玉米抗逆增产。  相似文献   

16.
在每公顷基本苗数47.6(A),52.9(B),66.6(C)和73.4(D)千株范围内,蔗茎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种植密度最大的D处理公顷产蒸量分别比A,B,C处理增产25.7%,10.8%,7.5%,其增产途径主要依靠增加有效茎数获得,而单茎重则下降较大,B,C处理产量虽比D处理略低,但能发挥有效茎的增产作用,是比较理想的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号、7号、8号浸玉米种子,通过对砂培幼苗的观测表明,它们和ABT4号一样均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力,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单株叶面积,并能提高幼苗的抗旱性和抗寒性。对ABT6号进行田间试验表明,它和ABT4号一样显地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单株果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比清水浸种(CK)分别增产9.23%和14.54%。  相似文献   

18.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7、8号能直接溶解于水,为筛选人参叶面喷施的最佳型号及使用浓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ABT6号15mg/L处理的效果最佳,参根增产31%,人参优质率明显提高,对人参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6%。  相似文献   

19.
天然沸石由于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与化肥混施,可以起到保肥增产作用,在相同数量的化肥中添加沸石比不添加沸石玉米增产7.1%-11.8%;水稻增产8.6%-11.4%;大豆增产6.5%-12.8%。沸石适宜宜量750-1125kg/hm^2。最佳粒径20-60目。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化学调节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应用ABT生根粉4号、丰啶醇7841、烯效唑,增产幅度为9.7%~21.9%;穗期应用玉米健壮素、多效唑,增产幅度为10.0%~20.4%;花粒期应用赤霉素、玉米增粒增重剂(A、B),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5.14%~2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