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大型真菌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首次将大型真菌划分为木腐真菌、落叶及腐草生真菌、土壤腐生菌、粪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昆虫寄生真菌、真菌寄生菌、地衣型真菌、外生菌根菌、昆虫共生菌、天麻共生菌和真菌共生菌等12个生态类型。并结合一些典型照片对每一生态类型的特点和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对大型真菌生态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体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寄主植物有着积极的作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有着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活性,在医药、农业、食品等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技术、检测方法、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种属多样性、代谢产物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分析;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医药行业和农业中的应用等进行总结,并对现今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内生真菌的未来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蠹虫与真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小蠹虫与真菌共生的类型、小蠹虫贮菌器结构、小蠹虫与真菌共生机制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对小蠹虫与真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小蠹虫与真菌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具有农用活性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内生真菌的农用活性,包括杀虫、杀菌、除草、促进植物生长等,分析了植物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内生真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真菌的核型分析是指对真菌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表征进行分析,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真菌分类、遗传进化及染色体变异等提供重要依据。介绍了真菌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样品制备等,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为真菌染色体核型研究的方法选择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三门峡市野生真菌资源进行了广泛踏查和定点调查,共采集到野生真菌标本1 300余份.鉴定结果表明,三门峡市野生真菌共有41科182种,其中,食用真菌66种,药用真菌17种,食药兼用真菌18种.根据野生真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情况以及用途等,遵循生态区域布局合理化原则,将该市野生真菌分布划分为8个区,并提出了野生真菌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植物寄生线虫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寄生真菌、卵寄生真菌、产毒真菌、菌根真菌、机会真菌,细菌中的根际细菌、巴氏杆菌、苏云金杆菌,放线菌,病毒和立克次氏体,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以及捕食性线虫及原生动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集中在土壤的抑菌作用问题、生防菌的风险评估、生防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生防制剂的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有恢复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改良土壤及促进根际养分循环等生态作用。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并分析了寄主植物、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条件下,石斛种子的萌发、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生理过程均需要与内生真菌的共生。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植物与内生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活性成分与功能的研究进展,对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作为重要天然药物新来源的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免疫增强剂的分类、真菌多糖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阐述了真菌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症等方面的生物作用,并展望了真菌多糖免疫增强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丽华  宋刚  王黎元  云兴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19-2222,2346
通过2007~2010年每年8~9月多次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756份,鉴定出真菌200种,隶属于27科,66属。通过对其生态类型进行考察与研究,有土生菌类117种,木生菌类48种,落叶及草生菌类9种,粪生菌类4种,植物寄生菌类3种,菌根菌类39种(其中有20种是2种生态类型)。该研究对这200种大型真菌进行了生态多样性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贺兰山真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腐菌固体发酵稻草的传代驯化。[方法]通过对9株白腐菌(01菌、02号菌、1号菌、3号菌、5号菌、2-5菌、柬兰、姬松茸3-L和华泰菌)稻草固体发酵进行9~10次传代驯化试验,研究其菌丝生长状况、代时及发酵后的稻草降解性能。[结果]01菌和华泰菌经多代传接,生长正常,菌丝粗壮、纯白,抗杂菌能力强;在10.5~11.3 d发酵期内,SI值分别为1.71和1.34,居国内同类试验先进水平,可开发为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结论]该研究为研发适应于我国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30-9435,9438
连续5年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采用踏查的方式采集,记录并鉴定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极为丰富,有36科100属217种,其中食用菌127种、毒菌35种、药用菌17种、木腐菌39种、菌根菌90种、未知用途6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耐盐植物碱蓬根系真菌的组成和耐盐程度,采用常规植物组织真菌分离方法对盐碱地中生长健康的碱蓬根系进行真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真菌在不同NaCl浓度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检测菌株的嗜盐耐盐性,并对分离得到的嗜盐耐盐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耐盐真菌40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腐霉属(Pythium sp.)等,其中,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没有被报道过的耐盐真菌;分离得到嗜盐真菌3株,都属于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结果表明,耐盐植物碱蓬中嗜盐耐盐真菌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5.
姚发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95-1596,1614
对黄石市湖师校园、团城山、西塞山、东方山等地的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41种,隶属1个亚门,2纲,6目,14科,28属。其中,食用菌25种,药用菌14种,有毒真菌7种,木腐菌16种,菌根菌2种,其他4种。黄石地区的食用菌、药用菌种类相对较多,菌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梅花内生真菌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得到梅花内生真菌15种。其中产孢真菌8属12种,非产孢真菌3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和青霉1(Penicillium sp.1)是梅花内生真菌优势种。梅花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内,总定殖率为54.8%,在嫩枝木质部定殖率最高,达65.6%。梅花植物体外部生态环境及内部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GS)作为G蛋白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的负调控作用的蛋白,其功能主要表现影响真菌菌丝生长、产孢等发育阶段,以及次生代谢产物、色素合成等致病性方面。近些年,随着学术界对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报道,然而,尚缺乏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系统性对比分析的研究报道。该文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的结构、分类进行综述,并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遗传关系分析,明确了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模式真菌中的RGS蛋白均具有保守的RGS结构域以及相似的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根据RGS蛋白的序列同源性,明确真菌中RGS蛋白可分为6大类,具有不同结构域的RGS蛋白分别聚类。同时,对不同真菌中RGS蛋白功能进行综述,明确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的数量和类型均多于模式真菌,RGS蛋白功能具有保守性和独特性特征。为今后学术界进一步开展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的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其他模式真菌中RGS蛋白之间的关系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南地区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茶树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有7科15属18种,这些真菌由子囊菌与半知菌构成,未发现担子菌与接合菌种类。在这些真菌中,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 sp.1,Phomopsis sp.,Macrophoma sp.1等4种真菌分布普遍,且分离率高,为茶树优势内生真菌。研究还表明,不同茶园茶树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不同,这与茶园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茶树器官,其内生真菌的种类也不同,叶片内生真菌种类最多,未发现种子有内生真菌存在;茶树同一器官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兴产业视角下的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宁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859-861
文章分析了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政府服务指导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促进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手参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特色蒙药材。手参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挖,加之自然繁殖率低,原生境破坏严重,使其野生资源极度匮乏,现以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二级珍稀濒危植物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真菌对手参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恢复生态资源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筛选获取有效促进手参幼苗生长的共生真菌是关键。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统计了涉及到中国8个省和其他4个国家的手参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统计到手参内生真菌共隶属于79属,其中角担菌属、青霉菌属、曲霉属、背芽突霉属、木霉属和Zymosep‐toria为手参内生真菌优势类群。从手参不同器官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块茎>地上茎、叶>果荚>原球茎>幼苗,花中未分离到;隶属产地排序依次为:西藏>北京>甘肃>四川>吉林>河北、黑龙江。手参内生真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产地间存在明显差异。手参根际土壤真菌共隶属于43属,其中镰刀菌属、木霉属、耙齿菌属为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手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地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各产地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各不同。手参内生真菌对手参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并具有明显抑菌活性。要全面了解手参内生真菌需要进一步扩大手参分布范围,考虑手参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技术的优化与提升以及生物功能的研究与评价等工作,为手参人工繁殖、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