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水河主要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赤水河鱼体重金属富集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测定了赤水河茅台江段和赤水江段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大口鲇(Silurus meriordinalis)肌肉和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u、Zn、Pb、Cd、Fe、Cr和Mn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As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口鲇肌肉中Cu、Zn、Pb、Cd、Fe、Cr和Hg的含量高于黄颡鱼和蛇鮈,3种鱼类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肌肉。所有鱼体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但大口鲇肌肉中Pb和Cd的含量高于欧盟委员会标准。危害指数分析表明:赤水河野生鱼类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结果表明赤水河鱼体Pb和Cd的污染程度较高,赤水河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通州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通州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采集了11条主要河流25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重金属Hg、As、Pb、Cr、Cd和Cu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全区沉积物重金属Hg、As、Pb、Cr、Cd、Cu平均含量为0.673、6.27、24.40、78.60、0.25、45.80 mg/kg,总体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2)全区重金属平均地累积指数为Hg(1.53)Cr(0.75)Cu(0.38)Cd(0.11)Pb(-0.77)As(-0.90),沉积物主要受Hg、Cr、Cu、Cd污染;北运河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的排放;(3)全区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Hg(336)Cd(63)Cu(12)As(9)Cr(5)≈Pb(5),Hg具有极强生态危害;通州全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430,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RI=633,重金属生态危害更为严重。研究结果能够为通州区的河流底泥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并评估天津市某循环水养殖企业的养殖产品重金属安全性和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法)和原子荧光法(AFS法),对该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幼鱼、养殖中期和成鱼3个阶段的鱼体肌肉、肝脏和鳃中8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生长阶段来看,随养殖过程推进,各重金属在欧洲鲈鱼体内分布特征不同,肌肉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1.93 mg/kg,Cu和Hg则相反,最大值分别为0.354和0.021 mg/kg;肝脏中As、Cd和Cu含量均随时间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47、1.09和143.00 mg/kg;鳃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0.321 mg/kg,Cr、Cu、Zn和Hg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356、45.8、19.2和0.0137 mg/kg.从组织分布特征来看,As含量为肌肉>肝脏>鳃,Cd、Cu和Zn含量均为肝脏>鳃>肌肉,Hg含量为肌肉>鳃>肝脏,Cr含量为鳃>肝脏>肌肉.可食部分,即肌肉中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参考鱼体重金属残留污染程度分级,该系统中的欧洲鲈鱼均属于未污染.水体样本,除养殖中期进水中Pb和Cd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表明该养殖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并评估天津市某循环水养殖企业的养殖产品重金属安全性和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法)和原子荧光法(AFS法),对该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幼鱼、养殖中期和成鱼3个阶段的鱼体肌肉、肝脏和鳃中8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生长阶段来看,随养殖过程推进,各重金属在欧洲鲈鱼体内分布特征不同,肌肉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1.93 mg/kg,Cu和Hg则相反,最大值分别为0.354和0.021 mg/kg;肝脏中As、Cd和Cu含量均随时间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47、1.09和143.00 mg/kg;鳃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0.321 mg/kg,Cr、Cu、Zn和Hg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356、45.8、19.2和0.0137 mg/kg。从组织分布特征来看,As含量为肌肉肝脏鳃,Cd、Cu和Zn含量均为肝脏鳃肌肉,Hg含量为肌肉鳃肝脏,Cr含量为鳃肝脏肌肉。可食部分,即肌肉中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参考鱼体重金属残留污染程度分级,该系统中的欧洲鲈鱼均属于未污染。水体样本,除养殖中期进水中Pb和Cd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表明该养殖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污染特征,采集了29个表层沉积物站点并测定了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主成分、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同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南四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As、Hg、Pb、Cr、Cd、Cu、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41、0.048、25.69、71.10、0.22、30.14、87.55、35.33mg/kg,其中As、Hg、Pb、Cd均超过环境背景值,在空间上表现出上级湖高,下级湖低的分布特征;(2)相关性分析、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显示,Pb、Cr、Cu、Zn、Ni具有同源性,为自然源元素;As和Cr具有同源性,为人为源元素;Hg元素主要来源与其他几种重金属不同,受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③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Hg>Cd>As>Pb>Cr>Zn>Ni>Cu,Hg、Cd、As、Pb已处于无污染-中度污染程度,而其它元素无污染。④潜在生态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单项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Hg>Cd>As>Pb>Ni>Cu>Zn>Cr,Hg、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它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综合分析可见,Hg、Cd、As、Pb为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各湖区沉积物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昭阳湖。  相似文献   

6.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湿地。为了解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湿地水环境质量,以湖中两种常见鲤科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研究对象,共采集鲫32尾、麦穗鱼75尾,对两种鱼类的肌肉及鲫不同部位的锌(Zn)、铜(Cu)、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鱼体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九湖麦穗鱼肌肉(湿重)中的Zn、Cd、Cr、Hg含量(22.441、0.035、0.210、0.109 mg/kg)均显著高于鲫肌肉(湿重)中相应的含量(16.240、0.008、0.072、0.082 mg/kg)(P0.05)。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麦穗鱼肌肉的综合污染水平为轻度污染,鲫为无污染。与国内其他地区水域相比,大九湖鲫肌肉的Hg含量相对较高,这与大九湖独特的高山湿地环境有关。鲫的鱼鳃、消化道、生殖腺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P0.05),其中Hg在肌肉中含量最高,其余重金属均在消化道中含量最高。大九湖鲫和麦穗鱼肌肉As含量(0.135 mg/kg和0.153 mg/kg)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估算得出当地成人重金属摄入量均未超过国际规定的可耐受摄入量(PTWI),两种鱼的食用安全风险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7.
华南沿海牡蛎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的近江牡蛎和太平洋牡蛎的监测数据,对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Cd、Cu、Pb、As、Hg和Zn的膳食暴露量,对牡蛎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牡蛎样品中Cu、Zn、Cd的含量较高,其值分别为92.0、268、1.32 mg/kg(湿重,下同);Hg、As、Pb的含量低,其值分别为9.21、0.11、0.26 mg/kg。不同海域、不同养殖季节的牡蛎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与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调查海域牡蛎产品中Cu、Zn、Pb、Hg、As的含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Cd的含量超过产品限量标准值。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牡蛎产品Zn的含量高、Cd的含量低,Zn的可利用性阻止对Cd的吸收,牡蛎产品中的Cd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每周食用适量的牡蛎,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长江口南支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测定了研究区域2018—2022年表层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及砷(As)的含量,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变异分析和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Zn、Cr、Cu、Pb、As、Cd、Hg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3.539~101.955 mg/kg、14.390~88.672 mg/kg、3.325~40.441 mg/kg、7.788~26.145 mg/kg、5.035~12.610 mg/kg、0.072~0.436 mg/kg、0.004~0.171 mg/kg, 2021年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年度,元素空间相关性年际变化较大。Cu、Zn、As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下游,C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游,Cr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游,Pb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下游。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Hg生态风险等级上升,Cu中等生态风险持续存在且范围扩大,Cr中等生态风险间歇性出现。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信阳市主要野生水产动物Cd、Cr、Pb、As和Hg的含量,并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信阳市主要野生水产动物的品质进行质量安全评价。结果表明,8种信阳市主要野生水产动物的所有样品中均检出Pb和Cr,但均未检出Cd和Hg。在鲫鱼、鲤鱼、青虾和克氏原螯虾中检出As,检出率分别为60%、65.5%、55%和50%。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8种信阳市主要野生水产动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Pb污染,鲤鱼和鲫鱼受到了轻度的As污染。  相似文献   

11.
2014年至2015年,在陕西省的西安市、渭南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榆林市和铜川市采集草鱼、鲤、鲫、鲢、鳙、罗非鱼、乌鳢、俄罗斯鲟、鲶、虹鳟和大鲵等11个水产品品种共计274份样品,分别检测Zn、Cu、Hg、As、Cd和Pb 6种重金属(含类金属As)含量。这6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水产品肌肉中残留量分别为2.49~25.15、0.1L~2.15、0.000 15L~0.364 3、0.01L~0.161 9、0.000 1L~0.031 5和0.002 5~0.4 mg/kg(鲜重)。6种重金属在11种水产品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我国限量标准,综合污染指数等级为Ⅳ级,污染程度属无污染,重金属含量总体状况良好。不同养殖品种间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有一定差异,大鲵体内Zn的含量水平最高,其次为鲤、鲫、鲶及罗非鱼;鲫体内Cu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其它鱼类,其次为鲤;Hg在乌鳢体内含量水平明显较高,其次为大鲵、鲢、鳙和俄罗斯鲟;As在虹鳟体内含量水平最高,其次为俄罗斯鲟和鲢。Cd和Pb的含量在11种水产品间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养殖水产品重金属含量目前虹鳟、俄罗斯鲟、鲢和鳙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相对较高,潜在污染风险相对较大,重金属指标中As和Hg的潜在污染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于2008-2009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采集了10种鱼样,分别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体肌肉内Cu、Zn、Pb、Cd的含量,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g、As的含量,用以评价保护区内鱼体肌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食品安全.6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鱼类肌肉中残留范围分别为0.39~1.17 mg/kg、29.83~38.68mg/kg、0.03~0.64 mg/kg、0.015~0.042 mg/kg、0.015~0.074 mg/kg和0.031~0.077 mg/kg(湿重).除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肌肉内Pb含量超出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外,其他鱼类肌肉中的重金属元素均低于限量标准.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标准,有6种鱼体肌肉内的Pb含量超标.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鱼类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杂食性鱼类,各种鱼类肌肉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0.5,属于微污染和轻污染程度,保护区范围内的鱼类没有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本研究结果反映了保护区内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与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内鱼体质量金属富集现状及重金属污染对江豚的潜在影响,2018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在保护区江段采集了鳊、鳜、■、鲢和鲫5种鱼类,测定鱼体肌肉中的Pb、Cd、As、Cu和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保护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鲫肌肉Cd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夏季捕捞的肌肉As的Pi略高于0.5,其余鱼类的Pb、Cd和As的Pi均小于0.5。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重金属污染总体风险较小,但部分江豚饵料鱼类存在轻度污染,对江豚有潜在影响,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山西省册田水库中的鲢、鳙和鲤的肌肉、鳃、椎骨和肝胰脏组织中4种重金属(铜Cu、铅Pb、镉Cd和铬Cr)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同种鱼体组织中的富集程度不同,同种重金属在不同鱼体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同。3种鱼体中的Cu、Cd和Cr在肝胰脏组织中的富集程度高于肌肉、鳃和椎骨组织,其中Cu在肝胰脏组织中含量最高,Pb在椎骨组织中的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在这3种鱼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组织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3种鱼体中的Cu处于无污染水平,Pb在椎骨组织中处于污染水平,Cd和Cr在3种鱼的肝胰脏中均处于轻污染水平。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评估显示,3种鱼处于无污染水平,但椎骨和肝胰脏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鳃和肌肉组织,其中肌肉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册田水库中的鲢、鳙和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宁夏阅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解析其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结合环境现状,分区域采集14个底泥样品,分析底泥理化性质;运用Arcgis反距离空间插值法(IDW)研究阅海底泥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阅海底泥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阅海底泥中汞(Hg)和钴(Co)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6 mg/kg和19.23 mg/kg,分别达到背景值的5.16和2.24倍,其他重金属元素铅(Pb)、铜(Cu)、砷(As)、镉(Cd)、铬(Cr)含量均超过银川平原引黄灌区土壤对应元素背景值含量;阅海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各重金属元素在芦苇分布区域富集趋势十分明显;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表现为:Hg>Co>Pb>Cu>Cd>As>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值达到 277.21,属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中 Hg 元素超标严重,贡献率达74.42%。阅海底泥重金属Cr和As元素受自然背景影响明显,而Hg、Co、Pb、Cu和Cd元素则主要来源于鸟粪排放以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嵊泗赤潮监控区2007年~2009年每年的8月表层沉积物及2007年和2008年的8月紫贻贝重金属的监测结果,对沉积物和紫贻贝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嵊泗赤潮监控区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Cu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重金属元素,其次是As〉Cd〉Hg;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Cu〉As,Pb〉Cd〉Hg,沉积物将有可能受到Cu的污染,应引起重视。紫贻贝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Cu〉Cd〉As〉Pb〉Hg,而Pb和Cd的污染指数较高,紫贻贝已受到Pb和Cd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鳃、肝脏、肾脏、心脏、背肌、腹肌和尾肌等器官与肌肉中6种重金属(Pb、Cd、Cu、Cr、As和Hg)的调查, 分析了百花湖野生鲢和鲤体内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水体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在所测4种器官和3处肌肉组织中, 鲢和鲤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Cu > Pb > Cr > Cd > As > Hg; 在鲢和鲤各器官中, Cr和Cu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8(P<0.01)和 r=0.972(P<0.01), 而Cr和Hg只在鲤体内表现出负的相关性 r= -0.782(P<0.05); 以6 种重金属为依托的鱼体器官自身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但各器官与沉积物和水质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聚类分析表明, 在两种鱼体内, 这6 种重金属可以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 Pb主要蓄积在鲤的肝脏和心脏中, Cd主要存在于两种鱼的肾脏中, Cu 主要在肝脏及心脏中蓄积, Cr主要蓄积在两种鱼体的肝脏和心脏中, As在鲤心脏中含量较为突出, 但在鲢各器官中含量差异不大, Hg在整个鱼体器官及组织中的含量较为均匀, 鱼体可食用的肌肉组织中这6种重金属含量普遍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形态存在, 生物可利用度低, 可能是鱼体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黄河上游青川甘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选取青川甘段内黄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白河、黑河、洮河、湟水)18个位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铬(Cr)、砷(As)、汞(Hg)、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11.74 mg/kg和0.034 mg/kg,分别富集1.3倍和1.0倍,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As富集程度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中度污染,但潜在生态风险远低于Hg和Cd。Hg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为40.29,中等级别,其次为Cd,仅在黑河Cd为中等生态风险。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推测,部分断面较高的As、Hg和Cd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干流的龙羊峡库区出水口(G5)、支流洮河的西寨大桥(T1)、黑河的大水(H2),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2015年4个航次对唐山附近海域共70个采样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 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超标率统计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除个别站位的Cu和As超过第Ⅰ类标准值外,其他调查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Ⅰ类标准.2006-2015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略有不同,其中,Cu、Pb、Cd和Zn4种重金属含量相对比较稳定,Hg和Cr的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Igeo)多年平均值为Hg>Cd>Pb>Cu>As>Cr>Zn;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多年平均值为Hg>Cd>As>Pb>Cu>Cr>Zn;两种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均显示Hg是唐山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J)年际变化范围为44.26-153.18,平均值为89.92,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RI年际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近年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研究调查了青岛近海潮间带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表明,青岛近海潮间带调查生物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偏好性,长牡蛎中Cu及Zn的含量最高,锈凹螺中Pb、As、Hg及Cr含量最高,史氏背尖贝中Cd的含量最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发现青岛近海潮间带生物体中Cu、Pb、Zn、Cd及Cr处于正常背景水平,而Hg及As在个别站位采集的生物出现轻污染、污染或者重污染情况,尤其是As;同其他海区同物种或者近缘物种比较发现,砷的含量要高于其他海区,其他重金属含量偏低或者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