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 2 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既有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对城市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生态治水主要手段包括水系连通、河道整治、景观护岸以及水质处理等等。生态治水一般考虑从生态学与工程学的途径综合解决水问题,即以水环境为载体,在多尺度上对水系统进行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的设计及实施,通过水系的生态恢复提升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新河水系整治为例,从该工程的设计原则中归纳总结城市中生态治水的一些治理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流水系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同时,绿地对城市河流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滞涝等作用。文章在研究城市河流与城市绿地布局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与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整合与优化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城市河流水系的导向下,整合和优化城市公园体系,旨在恢复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保护性利用城市河流水系的复合生态功能,充分发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融入洛阳市"家家流水,户户园林"的城市特色历史风貌,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时间序列上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宏观评价.[方法]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从系统总层面上看,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子系统层面分析,压力指标系统在研究时段内略有波动,整体上压力呈增强趋势;状态指标系统在研究时段内呈整体上升趋势;响应指标波动最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逐年在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成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6.
龚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86-187,264
城市水系在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发生了恶化。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针对城市水系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和景观水体的治理,产生了许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水系整治的生态学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水系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水系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对生态水系的概念进行归纳。并探讨郑州水系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总结过去城市建设对生态水系的破坏性,提出建设生态水系的主要措施。重点介绍金水河生态水系改造的案例,为郑州城市生态水系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松林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8-2819,2835
基于对因资源开发而兴盛的新兴资源型城市的整体认识,以陕北榆林为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指出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能源产业结构单一,能源开发浪费严重;产品精深加工不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构建的新模式,强调从微观层面建立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模式,从中观层面构建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模式,在宏观层面建立矿区整体生态恢复模式。以期对新兴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城市背景及内涵出发,通过构建西安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综合指数、生态环境指标、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三个方面综合探讨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三条对策:制定合理的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以期对今后的西安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中存在的突出水问题的总结梳理,文章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水利的要求,建议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水文化提升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水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热岛效应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军  李喜凤  王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50-5451,5469
[目的]对西安市热岛效应进行反演。[方法]利用不同时相美国Landsat-7的ETM+和TM卫星数据,分析了不同时相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提出适合西安市的热岛效应防治措施。[结果]西安城市热岛现象十分明显,城区的地面温度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的温度,形成岛屿状的高温区域,界线清晰可辨。随着城市的扩建,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范围也逐渐增大,主要表现为南北向的扩大。另外蓝田区的热岛效应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重视。建议通过提高城市绿化、合理规划城市建筑、减少人为热的排放量、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等措施,有效防治西安市热岛效应。[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热岛效应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和了解西安市农业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对西安市9个涉农区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共对609个土壤样品的主要重金属Cd、Hg、As、Pb、Cr进行测定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灞桥、长安、高陵、蓝田、临潼、阎良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户县、未央和周至污染等级为2级,污染程度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整体未受到大面积污染,可以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甚至可以作为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是有极少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生产区域规划和产地选择时应予以回避或禁止。[结论]西安市农业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整体良好。针对西安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可行、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海洋产业发展对广西近海水质环境的影响,为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分析2008~2012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及广西近海水质类别和功能区达标情况,明确海洋产业对广西近海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结果]2012年,广西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94.10%,而其他产业所占比例不足6.00%.广西排入海域的污染源中,河流排入海域的污染物量最大,占各污染源排污总量的90.00%以上,其他污染源排入总量所占比例不到10.00%;在排入广西海域的污染物中,又以化学需氧量最大,占污染物总排量的60.00%以上,其次是总氮入海量.目前广西海洋产业发展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整体良好,但近海水质量环境劣四类水质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议]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布局,推进绿色海洋产业;加强近海水质环境监控,严防污染事件发生;加强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生态双赢;扶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广西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樊超  沈萍  白庆梅  刘名  陈卓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15-6818
[目的]分析2011年8月15日西安市长安区一次暴雨天气中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固定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着重分析2011年8月15日西安市长安区一次暴雨天气的降水前和降水期间的风廓线资料,研究降水前和降水期间多普勒雷达图、风廓线资料的变化特征。[结果]对流天气来临前,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2 000 m左右高度出现正的垂直风速切变,降水前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长安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可获得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风廓线资料,其探测到的水平风场资料可清晰地监测大风天气的发生和变化过程。长安区地处秦岭北麓,地形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需要考虑的条件,雷暴大风分布与阶梯地形相一致。[结论]该研究为长安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梦  胡成  刘兰岚  孙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61-13664
[目的]为解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物关系问题。[方法]从系统分析入手,将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4个子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清河流域水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对2010~2020年清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4种情景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虽然方案1~3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而方案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因此,方案4为清河流域水环境模拟的最优方案。[结论]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的产业,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潘珉  郭艳英  韩亚平  何锋  宋任彬  杨琏  杜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95-11398,11422
[目的]调查研究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演变状况及其原因。[方法]开展盘龙江2006~2007及2011年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盘龙江水质监测及相关资料收集工作。[结果]耐污性较强的蓖齿眼子菜、黑藻等水生植物是盘龙江的优势物种。2006~2007年共采集到33种水生植物,2011年采集到35种水生植物。盘龙江综合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2011年较2006~2007年水生植被呈现喜清水的水生植物种类有所增加、沉水植被分布区域增大、群落结构更丰富稳定、外来入侵种分布明显缩小等特点。[结论]随着盘龙江综合整治的大力推进,盘龙江水质及水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杨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47-10049
首先明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整治水土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并阐述建设的意义在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场所,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原则在于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建设流程可以分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湿地体系.而风景园林师在整个建设策略中应作为多学科团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湖水环境分析及其污染控制措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方法]在综述城市景观水体特点和防治现状的基础上,以西安市某高校校区人工湖为例,对比分析了修远湖和明远湖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并提出控制水体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的治理及修复措施。[结果]修远湖与明远湖景观水体水质TN、TP、Chl-a、NH3-N、CODMn等指标均严重超标,水体呈现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大气降水及其产生的径流所携带的N、P营养盐,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人工湖的主要外源污染源,人工湖的底泥污染物释放是导致水体水质变差的内源污染源。[结论]该研究提出了控制人工湖水体污染的措施,为人工湖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人工湖水环境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