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 a 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 a 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 a 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 60 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 90 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 a 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2.
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α-多样性的尺度效应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α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条长420m、宽10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α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α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a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α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60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90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α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东、西、南、北4条贯穿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的样带,分析比较了每条样带的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以及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等.结果表明:1 4条样带城市中心区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郊区.2"渝中区-南山-明月山脉"样带和"沙坪坝-歌乐山-虎峰山"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远郊,近郊;"江北区-复兴镇"样带和"九龙坡区-桥口坝风景区"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34条样带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远郊、近郊、城市中心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在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群落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疆西天山野果林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等,分析野果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生境的分布格局,探讨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新疆天山野果林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速效K和有机质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大,变化剧烈,而全N、速效N受地形制约较小;海拔高度小于1 200 m、坡度大于30°、西南坡、霍城县4个不同生境野果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林分密度指数和SW多样性指数最大;野果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W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与调查地点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生境土壤矿质营养除有机质、速效N含量外与野果林群落特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 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最少,均只有1属1种;粉蝶科物种数最多,为6属11种。研究区域内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仁眼蝶(Eumenis autonoe)、青海红珠灰蝶(Lycaeides qinghaiensis)、菜粉蝶(Pieris rapae)为优势种类。分析了5种生境中分布的蝴蝶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相似性系数(I)。高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干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低的是干旱灌丛生境。结果表明,蝶类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境越复杂,蝶类多样性越丰富。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广西百色不同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和数量依据,根据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名录,通过物种组成比较并运用G-F指数、相似性系数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对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7科20属38种,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角蟾科(Megophryidae)为次优势科;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华南区种,次要区系成分为华南区和华中区种,并有少量西南区种渗入;各保护区之间两栖动物相似性均属于中度相似以上,部分保护区之间属高度相似;地州、古龙山和农信自然保护区的F-指数和G-F指数较高;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保护区年均降水量与保护区面积及保护区森林面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松嫩平原典型盐碱化草地及其毗邻的羊草草原以及二者群落交错区3个生境进行物种、群落特征调查,采用以二元数据为基础的β多样性指数,对植被物种更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境中盐碱化草地的β多样性最大,羊草草原最小,盐碱化草地物种替代速率最快;3个生境中盐碱化草地和交错带群落间β多样性最小,物种的相似性最大;盐碱化草地和羊草草原的β多样性最大,物种相似性最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能说明盐碱化草地和毗邻羊草草原在群落发生学上的关系,但在物种相似性上可以看出盐碱化草地的杂草、毒草及一年生禾本科植被的入侵对羊草草原的稳定及生产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闽北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出现在受外界干扰及生境较严峻的低高海拔 同时提出了2个新的指标βz、βh,测度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金沙冷水河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2009年间,先后4次对贵州省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19种(亚种),隶属于2目7科13属,占贵州两栖动物总数62种(亚种)的30.65%。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9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19种的47.37%;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及华南区种,共7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36.84%;物种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1.
顾志宏  金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08-7909
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①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内共有斑块5 069.00个,斑块密度为2 595.00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3.20 hm2,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9,斑块丰富度为68.00,边界总长度为19 011 119.91 m,边界密度为97.34 m/km2,景观形状指数为35.19。②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下降,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现象较为严重,急需加强管护、加大投入。笔者建议通过在各自然保护区间建立生境走廊连接破碎栖息地;加强资源管护,严格审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强对川金丝猴和其栖息地的科学研究投入和资金投入;采取改善当地社区环境的有效措施,缓解人员生活对保护区造成的压力;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等手段,达到提高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有效保护川金丝猴这一珍贵物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冬季生境进行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多选择低海拔(≤600 m),缓坡(坡度≤30°),乔木盖度适中(40%~70%),灌木数量偏高(>20株),灌木种类较多(>3种),草本盖度中等(20%~60%),草本种类(>2种)和草本数量较多(>10株),水源距离近(≤150 m)的生境,偏爱阳坡和阔叶林,较少选择草本盖度≤20%和水源距离较远(>150 m)的生境,避开陡坡(>30°)和阴坡的活动。影响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草本种数、草本数量和海拔高度;次要因子为草本盖度、水源距离、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种数、林型、坡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13.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南方铁杉的龄组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趋势,以传统林分因子及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62个树种,南方铁杉重要值高居首位,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混交度均值为0.64,属强度混交;南方铁杉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为主;角尺度均值为0.64,为较低程度的聚集分布;开敞度均值为0.11,生长空间严重不足。通过各样带间的比较,发现南方铁杉在1790~1810m海拔范围内结构最为合理,其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均较为稳定,龄组结构特征表现为各龄组比例合理且成熟林龄组株数达到最大。南方铁杉的龄组结构分布连续,在该原始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种群更新能力因海拔差异而不同,可以预见,其分布有向中等海拔地区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对红花尔基草原—森林过渡带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鸟类6目13科25种。其中:鸦科(Corvidae)、鹀科(Emberiz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的鸟类占观察鸟类总数的69.34%。树鹨(Anthus hodgsoni)、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沙即鸟(Oenanthe isabelli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为本地区的优势鸟类,占观察鸟总数的72.99%。3种边缘类型生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鸟类物种数是18种,多样性指数为2.4245;草甸草原—天然樟子松成熟林鸟类物种数是14种,多样性指数为2.234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鸟类物种数为11种,多样性指数为1.9485。但是树龄长的草甸草原—樟子松成熟林生境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为0.838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显示最低,分别是1.9485、0.7841。对不同边缘距离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边缘50m的范围内,3种边缘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显示最高。随着边缘距离的加大,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鸟类群落显示出显著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44  
本文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将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间伐强度、不同间伐带宽的抚育改造,选取各样地土壤因子、枯落物持水因子、物种多样性因子和冠层结构因子共38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运用主客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最小信息熵法确定组合权重,最后对生境因子进行单独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组合权重法得到各生境因子的权重大小,按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化学性质(0.370),枯落物持水性能(0.231),冠层结构(0.166),物种多样性(0.129),土壤物理性质(0.104)。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和间伐带宽对各改造样地生境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在间伐强度为15%、间伐带宽为10 m时枯落物持水性能最好,综合评价值为3.510;在间伐强度为20%、间伐带宽为18 m时土壤化学性质、冠层结构最佳,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796、0.953;在间伐强度为30%的情况下,间伐带宽为10 m时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最优,综合评价值为1.820,带宽为18 m时土壤的物理性质优于其他样地,综合评价值为7.943。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在抚育间伐强度为20%,间伐带宽为18 m时的森林生境最佳。从整体来看,抚育间伐大大改善了森林生境条件,为林内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此研究为天然次生林生态经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昆虫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6种样地中共采集昆虫2220头,经分类鉴定有87种,分别隶属于10目43科。6种样地以林缘地带特有种最丰富,有30种。杂木林Ⅱ和林缘地带共有的种数最多,达到8种。侧柏林Ⅰ昆虫的优势种有3种,侧柏林Ⅱ、杂木林Ⅰ、杂木林Ⅱ和刺槐林的昆虫优势种各有2种。在6种样地之中,以林缘地带的物种最丰富,有43种;其次是杂木林Ⅱ,有26种。林缘地带的昆虫密度明显高于其它样地,为182.8头/m2,侧柏林Ⅰ密度次之,为106.8头/m2。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者是杂木林Ⅱ,分别为2.769和0.850。优势度指数的规律正好与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反,以侧柏林Ⅱ最大。各样地间的物种相似性较小,除侧柏林Ⅰ与侧柏林Ⅱ间及侧柏林Ⅰ与杂木林Ⅰ间物种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之外,其余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均为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19.
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木蓼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样方物种组成、沙木蓼生长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木蓼群落物种稀少,组成简单,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明显的荒漠草原植被特征。沙木蓼群落以旱生灌木层为优势层片,多年生草本层数量次之,1年生草本数量最少,群落稳定性主要由灌木层和多年生草本层决定。群落所处生境决定了群落重要值、生长量指标以及多样性指数。生境类型Ⅲ中沙木蓼生长量最大,表明该生境是适宜沙木蓼生长的生境类型,而生境Ⅱ中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为最高,群落优势度较低,表明该生境是适宜群落中大部分植物生长的生境类型。生境类型Ⅰ和生境类型Ⅲ相似,在群落特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