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1 a生1B、2B、3B、9501共4种泡桐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日均值和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种泡桐无性系光合特征日均值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大小依次为95011B3B2B;2)4种泡桐无性系随光强变化的特性参数各不相同,综合各光合特征参数分析4种泡桐无性系光合速率随光强变化的大小依次为1B95013B2B;3)泡桐无性系1B不仅在弱光下光合能力强,在适中光强和高光强下,同样可以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4)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的泡桐无性系1B能高效的将光能转换为所需的化学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对16个1年生楸叶泡桐无性系嫁接苗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光合速率(P_(max))、暗呼吸速率(R_d)、最大浄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I_c)、光饱和点(I_(sat))和可利用光幅度(PR)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的差异(F=6.632~9.880),7个光响应曲线方程特征参数的变异系数为17.263 1%~36.551 5%,说明不同无性系间光响应曲线各特征参数差异较大,可以利用的改良潜力较大。依据方差分析结果初选出CSD08、CHN01、CSD06和CHB02等4个光合特性优良的无性系。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参试无性系分为4大类,不同类之间无性系各光响应曲线方程特征参数均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的差异(F=5.220~17.708),其中第I类无性系(CSD08、CHN01、CSD06)为具有α、P_(max)、P_(nmax)、I_(sat)、PR最高或相对较高,R_d、I_c相对较低等特性,可以作为复选出的苗期光合生理特性优良的楸叶泡桐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ISSR分析。[方法]选取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及"绿树"(又名新桐)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有6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9.82%。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280时,11份白花泡桐材料可分为6类,第1类为江西、福建种源个体;第2类为"绿树"无性系与湖南、湖北、河南、浙江种源个体;第3类为江苏种源个体;第4类为河北种源个体;第5类为广西种源个体;第6类为广东种源个体。[结论]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种源加以区分,并且能准确地将"绿树"无性系从众多种源中鉴定出来,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白花泡桐的品种选育提供分子辅助育种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绿树"无性系的鉴定及知识产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光皮树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开花期的不同光皮树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2、G-3、G-8、G-9的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G-5、G-6、G-7、G-10、G-11、G-13、G-14、G-15的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12个无性系的Pn日均值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G-6、G-7、G-8,日平均光合速率值最高,第二类为G-2、G-3、G-9、G-10、G-11、G-13、G-14、G-15,日平均光合速率中等,第三类为G-5,日平均光合速率最低.(2)G-5、G-14、G-15为低耗水型无性系,G-13为中等耗水型无性系,G-2、G-3、G-6、G-7、G-8、G-9、G-10、G-11为高耗水型无性系.(3)G-8、G-14、G-15为高水分利用效率型,G-6、G-7、G-11、G-13为中等水分利用效率型,G-2、G-3、G-5、G-9、G-10为低水分利用效率型.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G-5、G-6、G-7、G-8、G-15为波动型无性系;G-9、G-10、G-11、G-13、G-14为稳定型无性系;G-2、G-3为超稳定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随胁迫加剧,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下降,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增加,供试无性系光合特性在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型差异,其中115号和286号2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对6个黑杨新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6种新的无性系黑杨扦插苗为材料,以对照(0 g尿素/株)、低氮(3 g尿素/株)、中氮(6 g尿素/株)及高氮(9 g尿素/株)4个不同的氮水平处理各无性系扦插苗,测定各无性系苗木的Pn、Ci、Tr和Gs等光合参数,及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最大光合速率等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结果显示,6种新无性系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光合参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光合参数的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02-34-334、03-04-111和03-04-170对氮素利用率较高,在低氮水平下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03-04-170是氮不敏感无性系,108则是喜氮的无性系。而综合光响应曲线的结果发现,在低氮条件下,02-34-334和03-04-111无性系在高光强下的适应能力要大于其他无性系。因此,这2个无性系适于在中国土壤氮贫瘠、光照强度大的西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河南种源为对照,探讨4种广西地区白花泡桐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方法]运用乙醇-丙酮浸提法测定不同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的光合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林、南丹、河南、鹿寨和上思这5个种源白花泡桐叶片的叶绿素a/b(Chla/b)、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其中河南种与广西种差异显著(P0.05),表明河南种源是具有较高光合生产潜力的白花泡桐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白花泡桐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呈显著相关,说明白花泡桐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之间有直接联系;Pn与Tr、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现三者有较好的系统响应特征;Tr、Gs与WUE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作为影响WUE的因子Tr、Gs与之有极密切的联系。[结论]河南种源较广西各种源而言具有更加优良的光合特性,为广西区内白花泡桐人工林种源种植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光皮桦光合特征,以浙江省的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无性系3个光皮桦无性系幼株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P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于2010年10月测定了3种试验材料的光合日进程、光合-光响应过程、光合-CO2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光皮桦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临安无性系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与龙胜无性系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临安无性系与丽水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丽水无性系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临安无性系与龙胜无性系(P<0.05),而临安无性系和龙胜无性系之间的气孔导度值差异不显著(P>O.05);3个无性系的光饱和点变化范围在1 342.8~1 609.0μmol/(m2·s),光补偿点在18.1~27.2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在0.035~0.047;CO2饱和点变化范围在2 000.7~2 350.7μmol CO2/mol,CO2补偿点在61.5~76.7 μmol CO2/mol,羧化效率在0.027~0.040.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安无性系和丽水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龙胜无性系则主要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杂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状不仅在杂种无性系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性,而且在杂种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②毛泡桐×白花泡桐的正反交试验揭示了4对假二叉分枝相对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无正反交效应的特性。③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通直度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上都有极显著性差异。④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通直度性状的差异不显著性是导致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普遍自然接干不理想的遗传学根源。⑤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⑥C1和C6是所有参试的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最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种间杂交试验、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自然接干性状在杂种F1无性系水平上存在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性。②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正反交试验揭示了4对假二叉分枝相对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无正反交效应的特性。③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差异性。④自然接干性状在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⑤大多数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胸径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少数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绝大多数自然接干性状上都有显著性差异。⑥接干材积因子、主干材积因子和主干平均削度因子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其总贡献率为77.09%。⑦pfe12和pfe10是参试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表现最好的二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柴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9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77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38.618μmol·m-2·s-1.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较耐荫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玄参光合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玄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性,为玄参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不同时段、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净光合速率,以及环境因子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玄参的光响应曲线为一单峰曲线,玄参光饱和点为1 624μmol/(m2.s);光补偿点为21.16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典型的"午休"现象。经相关性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温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玄参为阳生植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是影响玄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和福选9号3个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福选9号、名山白毫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25~50μmol/(m2.s)],有较强的利用弱光的能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虑,这3个品种适宜在四川茶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香蜂草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香蜂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日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4.02μ·mol·m-2·s-1.在400 μmol·mol -1 CO2浓度下,香蜂草光补偿点为49.68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3μmol·m-2·s-1.叶绿素a/b为0.6798.香蜂草光合特性表现为的阳性耐荫植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多年生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光响应。结果表明:栀子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210μmol.m-2.s-1。胞间CO2在体积分数为4×10-4时,栀子花光补偿点为10.8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225μmol.m-2.s-1。栀子花的光合特性表明其为典型的阳性耐荫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柽柳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英国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仪对中国柽柳、甘蒙柽柳、直立柽柳、多花柽柳、甘肃柽柳、刚毛柽柳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柽柳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但第1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及高峰时的Pn值不同种之间有差别;在季节变化中,刚毛柽柳Pn值7月最高,直立柽柳5月最高,其他柽柳种6月最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中甘肃柽柳的Pn均显著低于其他柽柳种;不同种之间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差别较大,其中刚毛柽柳的光饱和点显著高于其他种,直立柽柳显著低于其他种;光补偿点中国柽柳、直立柽柳显著低于甘蒙柽柳、多花柽柳、甘肃柽柳和刚毛柽柳。  相似文献   

17.
陈威晓  王玉梅  陈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29):14237-14239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条件下艾纳香的光合特性。[方法]在盆栽条件下,以1层(7%~10%)、2层(15%~20%)、4层(30%~40%)3种不同遮阴处理的艾纳香叶片为对象,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比较测定,阐述光合作用对艾纳香光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1层遮阴艾纳香叶片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峰值在10:30和13:30,"谷底"出现在12:3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2层遮阴和4层遮阴的艾纳香光合作用微弱,整个白天一直在0值附近上下波动。艾纳香药用植物光合速率值大小顺序为1层遮阴艾纳香>2层遮阴艾纳香>4层遮阴艾纳香;光合速率(Pn)响应的大小顺序为1层遮阴艾纳香>2层遮阴艾纳香>4层遮阴艾纳香。[结论]1层遮阴艾纳香的光合速率值明显高于其他2种光照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高光合效率特性;叶片对不同强度光合有效辐射的光响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树形对丰水梨光合特性的影响,对3种树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棚架形)的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相似,均表现为不对称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1时,次峰出现在15时左右。棚架形净光合速率最高,树冠不同部位光合速率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9.
5种榆属植物光响应曲线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4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拟合5种榆属植物的光响应数据,对比分析各光响应模型的基本特征参数,探究各模型间及不同榆树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种榆树的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不同模型对同一种榆树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差异;不同榆树的光响应曲线在同一模型中的拟合效果也不同。4种模型中,直角双曲线光响应修正模型(模型Ⅲ)的拟合程度最好,可以反映光抑制现象,但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特征参数与测量值差异较大。综合分析可知,指数模型(模型Ⅳ)为最优模型。通过对比光合能力可看出最大为黑榆,最小为大果榆。通径分析说明,对不同榆树净光合速率有影响的作用方式及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