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2011年3月17日,农业部关于印发《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等3个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通知,我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进入了实施阶段,然而,已经落后陆生动物的产地检疫30多年。我国的苗种的产地检疫,主要依托水产技术推广、水产病害防治中心(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对此,各地党政领导重视程度、机构设置与管理及养殖水平、防疫水平、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产地检疫中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存在的问题,谈谈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于2017年3月开始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本文揭示了开展水产苗种检疫是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水产养殖生物安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生产经营合法权益的切实需要,梳理了江苏省为有效开展检疫试点,在积极筹备规划、理顺管理机制、夯实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包括理顺了国家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的衔接,突破了官方兽医制度建设的传统领域,建立了水生动物防疫"一体两翼"工作机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对水生动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责任主体,建立检疫工作体系的建议,以期为全国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商情新闻     
《农村养殖技术》2010,(6):44-44
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5月1日起施行办法中新增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内容,规定“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由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委托同级渔业主管部门实施。水产苗种以外的其他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实施检疫”。  相似文献   

4.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到场、到户、到指定的产地实施的检疫。产地检疫工作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从源头上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动物防疫法》的具体要求。近年来,韩城市认真贯彻国家《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农业部制定的一系列动物产地检疫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在产地检疫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各方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犬、猫产地检疫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如何正确履责,在规范行业管理的同时,兼顾便民服务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值得考究。本文就犬、猫产地检疫并引入快速检测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一、犬、猫的产地检疫2011年,农业部印发了《犬产地检疫规程》和《猫产地检疫规程》,规范了犬、猫的产地检疫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犬、猫产地检疫管理,规范检疫出证行为,有效防控犬、猫人畜共患传染病,2013年4月22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犬和猫产地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动物防疫检疫的法律法规。2007年8月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在2010年4月农业部新出台《生猪产地检疫规程》《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家禽产地检疫规程》。这些法律法规给官方兽医的工作带来了较为规范的操作依据和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42条规定  相似文献   

7.
各地     
正电子版动物检疫合格证在西藏安徽试点2015年12月28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安徽省开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的函》,这意味着安徽成为继农业部同意西藏开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后的第二个试点省份。据农业部的通知,西藏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具备条件的39个县,试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试行期为三个月;安徽自2016年3月起,试运行跨省动物及动物产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完善人员管理及制度设计,落实货主、承运人法定责任,规范引入动物审批,制定出台禽蛋检疫规程,明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主管部门,增加畜禽标识的监管、处罚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畜牧局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猪链球菌病防控的指示和农业部、省畜牧局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对落实检疫监督措施,严防猪链球菌病传播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力度,严防染疫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各级动物检疫监督机构要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河南省产地检疫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各项检疫措施,规范检疫操作,提高检疫质量,把好生猪及其产品上市前的第一道关口。一要认真做好畜禽登记和免疫登记查询,落实凭免疫标识检疫出证的规定。二要对即将进入流通环节的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1
为规范生猪、反刍动物、家禽和马属动物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制定了《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家禽产地检疫规程》和《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于2010年4月26日生效。  相似文献   

11.
劳动部和农业部已把饲料行业六个工种列为农业特有工种,并颁发了饲料工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提高行业职工素质,农业部以农人发(1997)28号通知,印发了《1997-2000年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和《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方案》。最近,劳动部以劳部发(1998)6号文下发了《关于同意成立农业行业第二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批复,农业部以农人函(1998)3号通知转发  相似文献   

12.
《动物检疫》2010,(6):1-1
为规范生猪、反刍动物、家禽和马属动物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制定了姓猪产地检疫规程》、(皈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家禽产地检疫规程》和《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于2010年4月26日生效。  相似文献   

13.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10-11
为规范犬、猫和兔的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制定了《犬产地检疫规程》、《猫产地检疫规程》和《兔产地检疫规程》,具体内容如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犬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检疫记录和防护要求。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犬的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动物、动物产品出或调运离开产地前必须由动物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目前,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仍是当前我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日常工作之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仅可以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而且对保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宾阳县黎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近几年来在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方面成效显著,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兽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农业部出台了《生猪产地检疫规程》、《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家禽产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实施现场检疫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农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动物产地检疫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措施,下大力气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一是完善检疫申报制度。二是明确检疫人员工作职责。三是强化对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四是探索检疫证明电子出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等有关要求,规范实施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农业农村部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和〈生猪屠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兽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农业部出台了《生猪产地检疫规程》、《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家禽产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实施现场检疫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新安县是豫西丘陵区,自1992年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以来,把产地检疫纳入政府行政管理,采取因地制宜,先试点、再总结推广的办法,在13个乡(镇)303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1996年农业部动物检疫“四到位”目标下发后,该县又进行了整顿,稳定了产地检疫队伍,完善了产地检疫措施,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使产地检疫一直保持良好局面。洛阳市为此在该县专门召开产地检疫现场会在全市推广。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王政府重视,将检疫工作转为政府行为为了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县政府1998年成立了产地检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湖北畜牧兽医》2019,40(8):48-48
<正>为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促进种猪规范有序调运,建立产地检疫风险评估机制,农业农村部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做好跨省调运种猪产地检疫有关工作的通知》,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响应期间,调整跨省调运种猪产地检疫有关要求。《通知》要求,根据当前生猪生产形势需要和动物防疫管理工作实际,对跨省调运种猪产地检疫实验室检测项目进行调整,继续严格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对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