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西瓜抗病品种卡红和感病品种苏蜜一号为材料,研究西瓜幼苗接种枯萎病菌后西瓜幼苗根部组织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T)、β-l,3-葡聚糖酶(GUN)的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初步认为,可用西瓜幼苗根部PAL、POD、PPO、CAT、CHT、GUN的活性作为反映苗期西瓜材料枯萎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烤烟品种抗黑胫病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接种黑胫病菌,研究了黑胫病菌对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生化酶系的影响,经测定抗病性不同烤烟品种在接菌和未接菌处理下叶片SOD、CAT、POD、PAL、PPO等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烤烟抗黑胫病菌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SOD、CAT、POD、PAL、PPO活性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烤烟抗黑胫病性与植物叶片中SOD、POD、MDA、PAL和PPO呈正相关,与CAT活性没有固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苜蓿蓟马抗性与生理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蓟马危害不同程度后各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变化与危害程度间相关分析,探讨不同苜蓿品系的抗性强弱。[方法]通过不同数量蓟马对不同抗性紫花苜蓿危害的多个有关抗性生理指标(POD、SOD、PPO、PAL、CAT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来探讨各项生理指标与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蓟马危害数量与苜蓿POD、SOD、PPO、PAL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成正相关,与CAT活性成负相关。高抗苜蓿品系POD、SOD、PP0、CAT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速率慢,PAL活性变化快,并且PPO、PAL、CAT活性水平高,而POD、SOD活性水平低。[结论]研究为紫花苜蓿抗蓟马品系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豌豆白粉病抗病性与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选取4种抗性不同的豌豆品种为试材,测定各品种间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中叶绿素含量、POD、PPO活性和PAL活性随豌豆白粉病抗性减弱而降低;CAT活性随豌豆白粉病抗性减弱而升高;SOD活性与豌豆白粉病抗性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感病品种间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和CAT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可以用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和CAT活性来反映对豌豆白粉病抗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依据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对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含有pi-15(t)和pi-b基因)和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合抗性基因)接种弱毒力菌株LBDM-2后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检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等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差异,确定出SOD、POD、CAT、PPO和PAL活性可以作为可靠的鉴定其抗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溃疡病抗性猕猴桃品种感病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溃疡病抗性不同的4个猕猴桃品种——软枣猕猴桃‘魁绿’‘、佳绿’,中华猕猴桃‘红阳’和美味猕猴桃‘徐香’为材料,对其叶片进行活体接种,通过比较接种前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片中各防御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软枣猕猴桃‘魁绿’和‘佳绿’的酶活及酶活增幅高于或显著高于中华猕猴桃‘红阳’和美味猕猴桃‘徐香’(P 0.05);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幅度最大,比其他酶活更早达到峰值,说明PPO在溃疡病发病前期已起到抑制作用。SOD、CAT、POD、PAL和PPO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反映猕猴桃材料溃疡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病菌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为研究水稻细条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 LR19 和 LS19 为材料,用针刺法接种细条病菌(处理),对照则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 0、24、48、96 h 取水稻分蘖期叶片为样品,分析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接种后,LR19 处理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269.36、39.61、31 677.75、106.4、2 035.44 U/g,对照分别为 195.16、33.23、21 449.75、85.67、1 139.38 U/g。LS19处理 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 149.13、34.3、26 635.25、87.6、1 354.82 U/g,对照分别为 73.95、30.45、10 506.43、62.3、779.5 U/g。细条病菌侵染后,LR19 和 LS19 的 CAT、PAL、POD、PPO 和 SOD 活性均增加,且都高于 LS19;而细条病菌侵染导致 LR19 和 LS19 的 MDA 含量降低,且 LR19 总体低于 LS19。【结论】CAT、PAL、POD、PPO、SOD 活性的增强有助于提高细条病抗性,而 MDA 含量积累与细条病抗性呈负相关。这些酶活性可作为水稻细条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西瓜叶片防御酶活性与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西瓜枯萎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西瓜枯萎病鉴别寄主(高抗品种PI296341-FR、轻抗品种Crimson Sweet和高感品种Sugar Baby)为材料,采用西瓜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人工接种,研究接种处理后西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西瓜枯萎病菌接种处理后,3个西瓜品种叶片SOD、POD、PPO、PAL、CAT活性较未接种对照均有显著提高,抗病品种PI296341-FR和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PAL、CAT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感病品种Sugar Baby,酶活性增幅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I296341-FR和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均在接种后2 d达到峰值,高抗品种PI296341-FR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分别较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58. 98%、26. 08%、69. 87%、78. 00%,较感病品种Sugar Baby显著增加了47. 62%、22. 75%、19. 91%、41. 79%;轻抗品种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分别较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73. 01%、22. 33%、62. 59%、63. 46%,较感病品种Sugar Baby显著增加了34. 56%、10. 10%、8. 14%、28. 40%。高抗品种和轻抗品种叶片的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2、1 d达峰值,分别较各自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70. 70%、33. 34%,高抗品种叶片PAL活性较感病品种显著增加了20. 65%。而感病品种Sugar Baby叶片的5种酶活性均在接种后3 d才达到峰值。研究表明,SOD、POD、PPO、PAL、CAT 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与西瓜抗病性密切相关,在西瓜枯萎病抗性生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OD、POD、PPO、PAL、CAT活性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的早晚可作为西瓜枯萎病抗性筛选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唐桢强  黎柱  何红  陈鸿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24-7926,7941
[目的]为了解RS261菌株诱导辣椒抗疫病的生理生化机理。[方法]测定用RS261菌株处理后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RS261菌株对辣椒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防御性酶活性无不良影响。疫霉和菌液+疫霉2个处理的辣椒果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在处理后呈不断上升趋势,只是菌液+疫霉处理的上升量比疫霉处理的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菌液+疫霉处理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而仅接病菌处理却不断下降。[结论]RS261菌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病原菌对辣椒体内活性氧清除相关酶(SOD、CAT和POD)的酶活性,共同接种后可诱导寄主体内PAL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寄主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抗白粉病的苦瓜种质开展抗病育种,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21份来源不同的苦瓜种质资源为试材,连续2年鉴定白粉病抗病性,并从中选出4份抗性不同的材料,分别测定接种白粉病菌前及接种后不同时期的5种防御酶活性,结合病情指数做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研究防御酶的动态变化与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瓜品系之间白粉病发病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和多样性,28.57%的苦瓜种质资源表现为抗病,28.57%表现为中抗,33.33%表现为感病,9.53%表现为高感;健康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5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白粉病菌后,抗感品系植株体内除CAT外,各种酶的活性均升高,抗病品系的酶活及酶活增幅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抗病品系在接种白粉病菌后的第10天POD和PAL活性最高,PPO在接种后第5天活性最高,感病和高感品系则一直保持较低的酶活性,因此POD、PAL和PPO可以作为衡量苦瓜抗白粉病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5种酶的酶活和酶活增幅均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酶活或酶活增幅越高,抗病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