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陈涛 《甘肃农业》2016,(7):35-36
本实验研究了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对红富士套袋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叶过早或一次的摘叶量过大,均会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综合比较的结果是去袋后5-6天摘叶30%为最佳;采前转果以6-8天转果一次效果最佳,全果着色率可达到93%以上;套袋+反光膜使果面着色率提高最为明显,其中大于80%的果率比对照高出113%,并且比只套袋但不铺膜的高14.6%。  相似文献   

2.
抓好苹果果实摘袋前后的管理工作,是实现苹果丰产、优质、高效的重要环节,应做好修剪、摘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撤反光膜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管理技术的介绍,为果农实现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葡萄枝条出土、绑蔓期间设置不同的坐果高度,在葡萄转色期进行摘叶、架面下铺设反光膜等采前栽培技术,研究改变葡萄微气候的技术措施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0cm的坐果高度、对结果部位进行摘叶、在架面下铺设反光膜的处理方式能够使酿酒葡萄的品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着色系富士苹果采收前35天进行了树冠下铺反光膜加树上摘叶转果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铺反光膜加摘叶转果明显提高着色系富士苹果的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现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渝红橙为试材,研究反光膜覆盖的适宜时间和覆盖反光膜对渝红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渝红橙果实转色初期铺反光膜覆盖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果实的降酸时间,但对充分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果实成熟前降雨过多,湿度过大,日照较少,控水补光作用减弱,会导致铺反光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摘叶、铺膜以及摘叶结合铺膜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和性能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摘除果穗周围叶片、树冠下铺银色反光膜、树冠下铺银色反光膜+摘叶3个处理,以常规管理株为对照,分别测定4个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以及光照强度。[结果]摘叶和铺膜处理均可提高葡萄结果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其中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28.3%,铺膜处理比对照提高72.6%;铺膜+摘叶处理相对于铺膜或摘叶处理并未表现显著的加和效应,摘叶和铺膜处理对叶片气孔导度有一定影响,以摘叶处理影响较大。不同时期各处理叶片细胞间CO2浓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综合考虑,铺膜效果优于搞叶处理。  相似文献   

7.
1.铺膜时期。在果实着色至采收期,红富士苹果多在摘袋后铺膜。2.铺膜位置在树盘内外,均应铺严。在株间密植园,可于树行两侧各铺1条长幅反光膜。在稀植正方形果园,可于树盘内和树冠投影处的外缘,铺放一大块反光膜。膜的四周需用砖头、石块、绳子、铁钉固定好,但不能用土压。用这种铺法,每667平方水苹果园用膜300-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强化修剪、规范树形、加强肥水管理,推广先进授粉技术,控制花果量,配合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措施,提高红富士苹果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于苹果果实的管理,在做好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前期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做好适时除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后期管理,才能确保全园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0.
五、花果管理1.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能促使受精良好,促进子房发育和激素合成,果实发育快,单果重增加,果型端正,品质优良,因此,已成为梨树栽培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2.疏花疏果为了达到连年丰产和获得优质果实,应严格控制果实的负载量,通常是按树龄、结果部位和不同品种进行调控。疏花要尽量早,从花序分离时开始,疏去后开的中心花,只留1~2朵边花,花量过大的树,可疏去整个花序,达到"以花换花”的目的。疏果在花后1个月内完成。一般生长良好的3年生树方可允许结果,且只能结10~15个,以后每年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1.
摘袋后为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果实品质,要做到适时浇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适时摘袋,尽量避开摘袋后3天内的霜冻,通过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技术措施加强果实着色管理,在霜降的前一周内摘果是最佳食用的采摘期。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品种户太8号为材料,研究铺设反光膜对设施大棚栽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果实大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果园铺设反光膜既可调节果树冠层微环境(光照强度),又能改善果实品质。铺设特卫强反光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百粒重显著高于对照;覆膜处理的光照反射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铺设反光膜处理对葡萄着色和前期成熟果数量作用显著,成熟期前2周可采摘的葡萄产量是对照的2.1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元江干热河谷麻疯树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定位观测麻疯树单花、单花序、单株花朵的开放动态,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对麻疯树结实生物学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结果表明:①麻疯树雄花单花期常2d,雌花单花期5~8d。每花序具有雌花0~17朵,雄花49~238朵。花序花期13~19d,常常第1、2天先开雄花,尽管雌花数目较少,但开放速率较快,集中在第3~5天开放。同一植株1a最多开4次花。②果实从授粉至果黄,大致需要50d,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型,果实与种子的纵横径的增长速度可分3个时期: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0~15d;快速生长期,为授粉后15~27d;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27~48d。后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增长缓慢,但种子质量增加较快,主要是种仁发育消耗营养较多。每果枝具果实1~17个,以1~8个居多,单果枝的果实发育进度与果实数量相关,果数越多,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相似文献   

14.
黄智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02-102,142
根据茄子的生长特性,介绍了茄子摘叶栽培管理技术,分别在苗圃期、立夏期、立秋前、收获结束前对茄子叶片进行管理,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枇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银灰色反光膜、稻草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以银灰色反光膜的反射率最高,为9.3%.通过品质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银灰色反光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单果重最重,为82.76 g,白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单果重最轻;白膜、银灰色反光膜、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其中银灰色反光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19%、8.67%;几种处理所得果实的可滴定酸、Vc在5%水平上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避雨栽培的10年生夏黑、早玉葡萄为试材,研究在葡萄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铺设反光膜对葡萄叶片、果穗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黑和早玉葡萄果实转色期铺设反光膜能降低根系土壤温度,增强地面反射光强,改善葡萄叶幕下的光环境,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含量,提升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促进红富士苹果着色的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富士苹果进入盛果初期实行树体结构调整,改善通风透光,控制负载量,并于5月下旬对果实套袋,9月底除袋。除袋后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综合技术,果实着色指数0.95、果形指数0.90、单果重250g,好果率90%以上,且树势健壮,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三亚地区设施苦瓜蜜蜂授粉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蜜蜂为设施栽培苦瓜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座果率低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能显著提高果实的VC含量;能提高果实的长度、横径和果肉厚,显著提高单瓜重,但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改进苦瓜设施栽培管理措施,蜜蜂授粉技术可作为苦瓜设施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桃树苹小卷叶蛾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防治桃树苹小巷叶蛾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苹小卷叶蛾危害桃树的特点设置采用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且在幼虫盛发期前摘叶、采用药剂防治且进行果实套袋3种处理,调查果实被为害的百分率。[结果]仅采用药剂防治处理的被害果率达35.00%,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采用药剂防治且在幼虫盛发期前摘叶与采用药剂防治且进行果实套袋处理间被害果率差异不显著,但套袋处理效果更佳,果实被害率为0。[结论]在苹小卷叶蛾为害期前进行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治该虫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收入,研究了套袋红富士苹果去袋后,采取摘叶、转果和覆反光膜3种方式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都明显提高了果实色泽,摘叶可减少叶片遮荫造成的果面绿斑,转果可缩小阴阳面色度反差,覆反光膜能明显增加树体透光率,促使果实不同部位着色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