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获得抗乙硫氨酸突变株。[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GSH的菌株HSJB1,其摇瓶发酵生物量为3.87 g/L,GSH产量为91.87 mg/L。依据菌株的细胞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其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紫外线对出发菌株HSJB1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乙硫氨酸突变株YBS77,该突变株经摇瓶发酵,生物量达7.60 g/L,GSH产量为211.96 mg/L。[结论]通过选育获得的突变株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6.38%,GSH产量提高了130.72%,表明该育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低聚糖高产菌诱变选育的方法。[方法]以壳低聚糖产生菌蓝色犁头霉ZH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处理,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指示剂,利用双层平板颜色反应法,挑取菌落黄色比较深的脱乙酰酶高活性突变株,再经摇瓶发酵复筛,以获得壳低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结果]通过对出发菌株ZH08进行理化诱变,获得突变株共7株(XH01~07),经过反复传代和筛选,这几株突变株的壳低聚糖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中XH05菌株的壳低聚糖含量最高,其产量稳定在1.07 g/L,比出发菌株提高72.6%。[结论]利用对硝基乙酰苯胺作为筛选具较高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的跟踪试剂,用于筛选壳低聚糖高产菌株,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理化诱变提高鼠李糖乳杆菌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再用溴甲酚紫平板及摇瓶复筛得到一株高产L-乳酸的正向突变株L3,平均发酵产量为58.65 g/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60.77%。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合诱变选育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娣  潘丽军  杨培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78-14781,14796
[目的]提高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2产丁醇能力。[方法]采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选育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2。[结果]紫外辐照120 s,5%EMS处理60 m in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突变株M-31,其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总溶剂产量10.39 g/L,丁醇产量6.55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6.48%和20.62%。对M-31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组合:初始水解糖浓度为80 g/L,(NH4)2SO43 g/L,KH2PO40.6 g/L,MgSO4.7H2O 0.4 g/L,FeSO4.7H2O 15 mg/L,并选择亚硫酸盐法对秸秆水解液进行脱毒,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5.19和8.27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5.39%和55.74%。[结论]得到的高产突变株较出发菌株丁醇产量更高、更适合于生物质发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研究可替代的新型生物燃料——丁醇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对菌株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GMCC 1.0134进行紫外诱变和磁场与Fe~(2+)共同诱变,获得1株丁醇产量高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UM-80,采用不同的废弃原料考察该突变菌株的发酵性能,并筛选出合适的性价比高的培养基。[结果]突变株UM-80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9.04、17.95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5.12%、4.12%。单独的蕨根是较好的丁醇发酵原料,当蕨根醪质量分数为15%时发酵液中丁醇浓度最高为5.50 g/L。当高山被孢霉与蕨根共同发酵时发酵液中丁醇最高产量为6.50 g/L。[结论]蕨根与高山被孢霉的复合培养基是较好的生物丁醇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刘焕民  葛向阳  张伟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18-13919,13922
[目的]筛选L-缬氨酸高产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条件。[方法]以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突变株ZGH61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3种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出L-缬氨酸高产突变菌株。[结果]经过UV、DES和NTG 3种诱变剂处理菌株ZGH6128,逐步获得菌株JVHK597,并具有Leu营养缺陷、Ile营养缺陷、Met营养缺陷、α-AB抗性、2-TA抗性5种遗传标记。在未优化的条件下,菌株JVHK597摇瓶发酵72 h的产酸量达41.2 g/L。8次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VHK597的产酸能力稳定,经鉴定,菌株JVHK597的基因型为(Leu-,Ile-,Met-,α-ABr,2-TAr),遗传标记具有稳定性。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镁(MgSO4.7H2O)和磷酸二氢钾的含量分别为0.6和1.4 g/L时,最有利于菌株生产L-缬氨酸。[结论]试验筛选出了L-缬氨酸高产菌株JVHK597,并为其发酵培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推理选育,获得高产的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种。[方法]以Biok Av-023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常规紫外诱变筛选出正突变菌株,再通过添加L-异亮氨酸诱导推理选育方法选育高产阿维菌素生产菌株。[结果]经紫外诱变和L-Ile定向筛选表明,L-Ile筛选浓度以0.5%最佳,经复筛后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AV60s-32最高效价可达4 520 IU/m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3.4%。[结论]采用紫外诱变和L-Ile推理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阿维菌素菌种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10.
粱剑光  储消和  储炬  王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60-14662,14683
[目的]通过推理选育,获得高产的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种。[方法]以Biok AV-023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常规紫外诱变筛选出正突变菌株,再通过添加L-异亮氨酸诱导推理选育方法选育高产阿维菌素生产菌株。[结果]经紫外诱变和L-Ile定向筛选表明,L-Ile筛选浓度以0.5%最佳,经复筛后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AV60s-32最高效价可达4 520 IU/m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3.4%。[结论]采用紫外诱变和L-Ile推理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阿维菌素菌种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11.
任健  童应凯  王俊斌  黄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39-1940,2066
[目的]对卑霉素产生菌Tü-57进行诱变的育种。[方法]先对4种诱变方式的致死剂量进行筛选,再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用紫外线和微波2种诱变剂与链霉素和氯化锂2个底物标记物,两两结合作用于原始菌,得到诱变株,并测定其卑霉素产量。[结果]获得了一株卑霉素高产菌株ul36,其作用条件为紫外350 s,链霉素0.8μg/ml,与原始菌相比,ul36卑霉素产量提高2.58倍。诱变株经多次发酵测效价结果稳定。[结论]为将卑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辐射诱变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于桂英  徐方旭  王升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75-16576,16696
[目的]筛选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方法]采用放射性元素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对蛹虫草菌株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出yccGy1016诱变菌株为目标菌株,其生物转化率达12.5%,菌丝中虫草素含量达481.6 mg/kg,子实体虫草素含量达9 600 mg/kg,明显高于对照菌株。[结论]经10代加富PDA斜面继代培养及罐头瓶小麦培养基栽培试验,yccGy1016诱变菌株具有产量性状稳定、产生虫草素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豆豉中筛选出高产纤溶酶的菌株,并通过平板筛选得到高产突变株。[方法]从6种不同豆豉样品中,筛选得到具有较高纤溶酶活性的菌株,采用物理化学诱变方法进行复合诱变,再利用纤维蛋白平板对诱变后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高纤溶酶活力菌株,命名为DC-YC41,酶活达到742 IU/ml。[结论]初步判断,得到的这株高纤溶酶活力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李永成  蒙诗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34-235,249
[目的]研究蔗糖糖蜜预处理、供氧、温度与N源对生产L-苹果酸的影响。[方法]以黄曲霉AF05为出发菌株,蔗糖糖蜜为主要生产原料,通过摇床培养考察糖蜜生产L-苹果酸的发酵条件。[结果]糖蜜预处理能减少糖蜜中有害物质对黄曲霉AF05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L-苹果酸的合成,预处理后L-苹果酸含量提高了1倍;当500ml三角瓶装培养液70~100ml及摇床转速200~250r/min时,可获得L-苹果酸合成所需的适合溶氧水平;黄曲霉AF05合成L-苹果酸的最适温度为35℃,另外糖蜜培养基需添加1.0g/L硫酸铵为N源。[结论]糖蜜经预处理后,能稳定合成L-苹果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诱变效应及有效性,以期获得高产突变菌株。[方法]应用ARTP在电源功率100 W、等离子体温度25℃、气流量10 SLM、照射距离2 mm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照射时间的诱变处理,统计致死率、正变率、变异幅度等。[结果]在100 s的处理剂量下,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正变率在20%以上,诱变幅度在-30.53%~22.06%,高产突变株6-2的S-AB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2.06%,且经连续5次传代试验,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正变率高、诱变幅度大,所获高产突变株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张建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2-5374
[目的]选育出耐热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抗噬菌体菌株。[方法]从耐热*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HA06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了2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KB011、KB012。以枯草芽孢杆菌HA06为出发菌株,采用噬菌体、紫外线和MNNG复合诱变法选育具有抗性的高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和发酵的酶活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获得了3株抗性株,将其命名为KSB04、KSB08、KSB14,它们在试验浓度下对噬菌体KB011、KB012具有明显的抗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表现正常。而敏感菌株HA06的生长则受到明显抑制,并产生大量的噬菌体,培养液中噬菌体的浓度最高可达10^2pfu/ml以上。抗性株KSB04和KSB14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在7次传代后酶活力仍在3500U/ml以上。[结论]获得了遗传稳定且发酵性能与出发菌相似的2株抗性株KSB04和KSB14。  相似文献   

17.
多杀菌素产生菌株航天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诱变育种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多杀菌素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发酵测定,计算多杀菌素总效价。[结果]搭载后的刺糖多孢菌SP1,经大量筛选得到2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HY463和HY466,多杀菌素总效价分别达到147.51μg/ml和95.33μg/ml,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SP1提高288%和151%。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发现,菌落形态各异,有草帽状、中间凹状、放射线状和宝塔状,并且以草帽状的菌落居多,且不同形态的突变菌株发酵水平也参差不齐。[结论]与UV6、0Co等其他诱变方法相比,空间搭载诱变更能使刺糖多孢菌的产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