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探讨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甜瓜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配施对甜瓜产量的影响,构建肥料配施的数学模型,并对最优施肥量、单因子效应及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与P、N与K、P与K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且适宜的施肥配比可以提高甜瓜的产量;当N、P、K配比为2.03:1:3.36,即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157.5、77.4、260.38 kg/hm2时,甜瓜的最高产量可达51893.205 kg/hm2。  相似文献   

2.
小麦N素穗肥以8叶期展开施用最佳,时间常年在2月下旬。穗肥配施P、K肥,与单施N肥比较,均有显著增产效果,但N、P、K肥配施效果最好。考查资料表明,增施P、K肥提高了成穗率,中后期群体获得协调发展;倒1-3叶面积增大,叶片素质提高,功能期延长;植株节间充实度提高,增强了抗倒伏能力,是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十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 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渍土抗虫棉施用氮(N)、磷(P)、钾(K)肥的效应及其营养生理机制,指导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合理施肥,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低、中、高盐棉田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8,研究N、P、K肥配合施用对其养分吸收利用、Na+吸收积累、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合,尤其是N、P、K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吸收量,减少了Na+吸收积累量。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氮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0、1.95和2.07kg皮棉kg-1N,磷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87、8.35和8.71kg皮棉kg-1P,钾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6、2.89和3.77kg皮棉kg-1K。N、P、K肥配合施用还维持了较高的棉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低、中、高盐田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皮棉产量分别增产2.53%、28.67%和30.47%。中、高盐棉田的施肥效应明显好于低盐棉田。表明根据盐碱程度分类合理施肥是减轻盐渍土营养障碍、改善棉花营养、提高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甜瓜Vc的影响,通过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配施对甜瓜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构建了肥料配施的数学模型,并对最佳施肥量、单因子效应及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与P、N与K、P与K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且适宜的施肥配比可以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分析认为,当N、P、K配比为,即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157.5、77.4、260.38 kg/hm2时,甜瓜果实中Vc的含量可达25.32 mg/100 g。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及微肥对苎麻产量、纤维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施氮磷钾肥对原麻产量有着很明显的提高,全年施纯N25kg、K2O25 kg和P2O510 kg/667m2增产幅度最大,比单施纯N25kg的增产15.5%,而原麻纤维细度保持稳定或下降不大.在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配施镁、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可使原麻产量比不施微量元素的提高5%~10%,而纤维细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肥料合理调配对土壤养分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时空变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肥料合理配施可使小麦增产20.57%~41.39%,试验各处理中,N2P2K2(N 255,P2O5150,K2O 150 kg/hm2)配施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5720.338+5.1428N+12.0287P+7.3229K-0.0121N2-0.0387P2-0.0216K2+0.0088NP-0.0005NK-0.0028PK,最高产量为8083.16 kg/hm2,此时,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75.17,181.10,154.59 kg/hm2;其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12.31,152.23,117.51 kg/hm2,此时小麦产量为7985.18 kg/hm2,纯收益达948.62元/hm2。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盐渍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盐渍土抗虫棉施用NPK肥的效应及其营养生理机制,指导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合理施肥,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低、中、高盐棉田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8,研究N、P、K肥配合施用对其养分吸收利用、Na+吸收积累、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合,尤其是N、P、K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吸收量,减少了Na+吸收积累量。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氮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0、1.95和2.07 kg皮棉 kg–1 N,磷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87、8.35和8.71 kg皮棉 kg–1 P,钾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6、2.89和3.77 kg皮棉 kg–1 K。N、P、K肥配合施用还维持了较高的棉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低、中、高盐田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皮棉产量分别增产2.53%、28.67%和30.47%。中、高盐棉田的施肥效应明显好于低盐棉田。表明根据盐碱程度分类合理施肥是减轻盐渍土营养障碍、改善棉花营养、提高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腐熟秸秆与化肥氮磷钾配施对小麦增产效应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熟作物秸秆与化肥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有明显著增产效应,产量表现依次是MNPK>MNP>NPK>MN>NP>N>M>ck.化肥是小麦增产的主导因素,氮磷钾增产贡献率氮>磷>钾.腐熟秸秆与氮磷钾间存在正联应效应.腐熟秸秆增产效果主要是其携入的氮磷钾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及施用比例对头花蓼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不同肥料施用比例对头花蓼产量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以高量N、P+低量K肥(N2P2K1)处理产量最高;N肥效应最高,并且显著高于P、K肥;P肥效应次之且显著高于K肥;K肥效应最差,施用效果不佳;N、P肥对头花蓼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较大,N、P、K肥配施头花蓼槲皮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花后渍水逆境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模拟渍水逆境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耐渍性小麦品种产量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逆境显著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N、P、K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N、P、K积累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各异,渍水逆境导致根系、功能叶片N、P积累量占单株总积累量的比例下降,茎鞘和籽粒所占比例上升;而对K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K肥和拔节孕穗期及时追施速效N肥,对于减轻花后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粒重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1989-1990年在海道大学进行,结果表明,春小麦根系随根带深度加深而增加,浅根区无灌水根系发达是对土壤水分亏缺的适应性表现,深根区根系更发达,为春小麦丰产奠定了物质基础。灌水条件正气我在植株体内含量高,无灌水条件下钾在茎内含量高,春小麦的养分含量和全吸收量有随根带深度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吸收氮钾多,磷次之,生育前期氮磷钾分配在茎叶多,生育后期氮磷在子实,钾在茎内分配比率大,春小麦的产量有随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施肥的六个处理中,处理2(N:P2O5:k2O=6:8:3)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籽粒含氮量较高,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如: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干粒重等得到明显改善,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2.6kg /hm2,增产率为18.8%,小麦品质也表现较好,蛋白总量高达804.7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对强(弱)筋小麦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四个点统一设计的联合试验,探讨土壤肥力及氮磷钾三元素对强(弱)筋麦几项主要品质的效应。系统测定了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各生育阶段氮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了解不同品种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氮素营养机制的差别以及氮磷钾元素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阐明在小麦抽穗期保持旗叶高氮含量是保证强筋小麦优良品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出适合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农地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合理施肥量,以氮素、磷素、钾素为试验因子,设无肥(N0P0K0)、无氮(N0P2K2)、无磷(N2P0K2)、无钾(N2P2K0)、氮磷钾(N2P2K2)全施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的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本地区农地种植水稻,化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36.5%,其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1.9%,磷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0.5%,钾肥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本地区农地种植小麦,化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56.3%,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28.0%,磷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9.2%,钾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1.2%。本地区农地种植玉米(套种),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2.4%,其中氮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53.2%,磷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15.5%,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9%。因此得出,本地区种植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大,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对农作物产量起主要作用,磷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钾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大,可以不施或少施。  相似文献   

16.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to which graded levels of NPK fertilizers had been applied for 20 years were compared for yield trends, and changes in response function, soil organic-C and available N, P, K and S status. This study of system in which only chemical fertilizers had been used over a long period enabled long-term yield declines of rice and wheat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combinations of NPK fertilizers to be evaluated. The highest rate of yield decline in both rice and wheat was found when 120 kg ha−1 N was applied alone. The lowest rate of decline was observed when all three nutrients (N, P and K) were applied, at 40, 35 and 33 kg ha−1 for N, P and K,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120, 35 and 33 kg ha−1 (currently recommended levels). The yield response of rice and wheat to N fertilizer declined over the 20 years, with a higher rate of decline in wheat. In contrast, the response to applied P and K increased with time in both crops, with a higher response rate in wheat. With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N and P fertilizers, there was a marginal change in available N and K in the soil over time, but an approximately 3-fold increase in available P and an approximately 2-fold increase in available S were obtained by regular dressing of P fertilizer (SSP: 7 % P, 12 % S) over 20 year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alanced, high doses of NPK fertilizers are required to maintain soil fertility and raise grain yields.  相似文献   

17.
土壤渍水对孕穗期冬小麦氮磷钾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和池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输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小麦根系对N、P、K素的吸收,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和全株N、P、K素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由于土壤渍水逆境影响了小麦根系正常吸收N、P、K素营养,严重影响小麦功能叶片正常光合性能,最终使小麦单穗结实粒数、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以及利用特性的关系,推动高产高效施肥,于2017—2018年在河南省的鹤壁市和焦作市同步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分析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CF-N)、氮钾肥配施(CF-P)、氮磷肥配施(CF-K)、氮磷钾肥优化配施(CF)、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1:1配施(CRU)和农民习惯施肥(FP)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养分积累和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F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两地产量平均值分别较CK和FP提高30.27%和6.50%;与FP相比,焦作市CF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0.69%、1.03%和23.16%,鹤壁市则分别提高9.99%、3.27%和13.88%;两地CF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RU分别平均提高9.57、7.17和9.8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平均提高0.85、2.20和2.25个百分点。综上,采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40、105、90 kg/hm2,并按照基肥与拔节肥1:1配施的CF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