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性繁殖是促进魔芋种植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本文研究117个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 Coch)单株花粉成熟后连续5d的温度、湿度以及花芽种球茎对其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期间的温度和湿度对其自花授粉结实影响大,结实株花粉成熟后连续5d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4℃和64%,均显著高于不实株,高温高湿有利于散粉和花粉的萌发从而完成受精;花芽种球茎大小对有性繁殖也有影响,结实株平均种球茎重显著高于不实株,且与单株结实浆果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096, N=29),因此,宜选用花芽球茎大的用于魔芋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08,(11):45-4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50号令《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的规定,下列种子应当加工、包装后销售: (1)有性繁殖作物的籽粒、果实,包括颖果、荚果、蒴果、核果等;(2)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3.
基因库中多花菜豆种子繁殖更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材于有特殊经济价值、常异花授粉作物多花菜豆,研究基因库中种子繁殖更新方法。连续3年,选用4个品种,设25~200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人工授粉等5种授粉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风、虫自然传粉为对照。从农艺性状调查,染色体观察及同工酶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授粉后无变异现象,但结实率很低,只有2.1%左右,且成本昂贵;群体内昆虫自然传粉结实好,幼苗和籽粒变异率为1.3%和1.2%;单花序或单花套袋自交基本不结实,只有个别品种能结实(1%~2%);对照生长最好,结实率最高,变异率也最大(幼苗1.7%、籽粒1.9%);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生长正常,变异率低(幼苗0.4%、籽粒0.7%),成本也较低;全封闭网棚自然传粉的产量低,折合每公顷只有378kg,其成本高于网棚放蜂者。从而明确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繁种,自然条件适宜可减轻选择压力;以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效果最佳,可减少变异频率,防止外来花粉掺入;其群体大小一般以50株为宜,是繁殖更新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花溪地区油菜夏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品种早、中晚熟3个材料在花溪夏繁表现性状的观察,分析在花溪地区油菜夏繁加代的必要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春化获得壮苗的条件是春化温度在2~8℃,春化时间为15-20d为宜,移栽大田后,整齐度好,但开花时间长,经济性状较差,不宜加代繁殖。  相似文献   

5.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结实期水稻根系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AB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蒸煮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早期(花后0~12 d)根和籽粒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浓度以及灌浆中期(花后13~26 d)根和籽粒ABA浓度与籽粒起始生长势、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糙米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6* ~ 0.984**),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749* ~ -0.834**)。灌浆中、后期(花后27~40 d)根和籽粒Z+ZR浓度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89* ~ 0.932**),但灌浆后期Z+ZR浓度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6** ~ -0.927**)。灌浆中期和后期根和籽粒Z+ZR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2* ~ 0.896**),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33* ~-0.778**)。灌浆中期根和籽粒ABA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3** ~ -0.913**),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03** ~ 0.871**)。不同灌浆期ZR或ABA处理对籽粒灌浆、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与内源激素同灌浆特征参数和稻米蒸煮品质指标的关系基本吻合。表明根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ABA对籽粒灌浆和稻米蒸煮品质起调控作用,其调控的正、负效应取决于灌浆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灌水和施用钾肥对玉米果穗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生育期间进行灌水和施用钾肥,对玉米果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和玉米籽粒灌浆及最终的籽粒产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灌水与施用钾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钾肥(K2O)的适宜施用量在90—13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瓜尔豆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王秀峰  季俊杰  朱月林 《作物学报》2007,33(11):1869-1873
研究了瓜尔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种荚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糖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可溶性糖的合成对瓜尔豆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开花期(播种后45 d)后,叶片、种荚和籽粒中SS和SPS活性均呈降低趋势。籽粒中的SS和SPS活性呈正相关,且显著高于叶片和种荚中相应酶活性。叶片中葡萄糖(Glc)含量高于蔗糖(Suc)。种荚中可溶性糖含量与Suc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在籽粒直径5 mm时达峰值,两者呈正相关。Suc是种荚中暂存含量最多的可溶性糖,但其含量与SS和SPS活性无显著相关性,它主要来自叶片。种荚中Suc含量与籽粒碳水化合物总量(可溶性糖+多糖)呈负相关,它是籽粒碳水化合物合成的重要物质来源,还与籽粒库的建成有关。随种子发育,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籽粒发育前期,叶片同化物以Suc的形式运输并大量积累在种荚中,当籽粒直径达5 mm后迅速由种荚卸载至籽粒。但卸载期籽粒Suc含量较低,且显著低于种荚,说明籽粒Suc迅速转化为其他可溶性糖,并进一步用于多糖合成。籽粒直径为4 mm至5 mm时是种荚由“源”到“库”转换的临界期,这时籽粒中淀粉积累较迅速,半乳甘露聚糖在籽粒直径达5 mm后进入迅速积累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中晚熟品种农大108和中早熟品种石玉7号籽粒灌浆动态与产量表现,并对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玉7号与农大108产量差异显著,百粒重是两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石玉7号具有籽粒发育速度快、体积大等特点,前中期(0-45d)灌浆速率始终快于农大108,生育后期(45 d以后)急剧下降。农大108后期灌浆速率则下降缓慢。籽粒发育速度快,灌浆盛期灌浆速度快、强度大是石玉7号百粒重高的主要原因;籽粒水分状况与籽粒灌浆速率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百分率在59.47%左右时,石玉7号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9.28 mg/(粒.d);农大108则在57.92%左右时,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8.23 mg/(粒.d)。当籽粒含水百分率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籽粒灌浆停止。两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百分率尚远在籽粒灌浆终止临界值以上。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106 A亲本的生育特征和开花习性,结合5年亲本繁殖实践,总结了川106 A的高产繁殖技术.川106 A原原种提纯复壮采取"三圃四步"法.川106 A籽粒易开颖,容易携带细菌和病毒,浸泡前需使用杀菌消毒药物做浸泡处理,种子浸泡时间24 h左右,催芽温度不宜过高,35℃为宜.繁殖秧田采取提前30 d持续灌深水浸泡,消除落粒谷的效果好.繁殖中GA3施用母本时采取2次喷施法,可以使母本抽穗整齐,成熟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发生和为害青枯病一般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多在灌浆末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发病愈早,对产量、品质影响愈大。一般从感病到全株枯死5~15d,快的只有2~3d,是一种暴发的毁灭性病害。该病一方面直接使果穗重量减轻,籽粒不饱满,不能正常成熟;另一方面是使茎秆损坏和倒伏,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甘薯离体茎生长点对几种培养因子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包括茎段繁殖培养,对培养条件(光照)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激素、肌醇、活性炭)的生长反应十分敏感。MS的全量和半量的对分化成苗的关系不大,肌醇、激素则是必须成分。激动素与生长素用量之比1:!为宜,但总量渤常恚纾獭?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徐智斌  舒守贵  冯波  任燕 《种子》2007,26(4):85-87
糯小麦(Waxy wheat)指小麦籽粒中的淀粉99%以上由支链淀粉构成(直链淀粉含量〈1%,Amylose-free),由于糯小麦具有普通小麦所没有的淀粉特性,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利用Kanto 107(Wx-A1b,Wx-B1b)与白火麦(Wx-D1b)的杂交后代98Y1441作为糯质隐性突变基因供体,以高产小麦品种川麦107(Wx—B16)作为高产供体,采用Wx-A1、Wx-D1位点的2个共显性STS标记和Wx-B1位点的1个显性STS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有限回交、异地加代繁殖、生化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将糯性、高产以及适应性相聚合,历经5年10季,选育获得了籽粒淀粉中具有100%支链淀粉含量的新型全糯特种小麦——白糯麦17。白糯麦17具有极低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其峰值粘度为270.9cp(22.5RVU),低谷粘度26.1cp(2.2RVU),最终粘度41.6cp(3,5RVU),并且富含具有保健功能的戊聚糖和Fe、Mg、Se等矿质营养元素,具有高的工业应用价值。白糯麦17籽粒白色、商品性高,产量与四川省目前生产上的主推品种相当,利用白糯麦17面粉制作的汤圆口感滑爽、细腻,营养丰富且不混汤,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温光双重胁迫处理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时期3种处理后,单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对其影响较小。灌浆进程中籽粒GA3含量的降低或AB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平均与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变化的生理原因。对籽粒各内源激素变化速率之间及其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籽粒灌浆速率的调节作用GA3主要体现在灌浆前期(开花后7~12 d)和后期(开花后19~28 d);而ABA主要是在灌浆中期(开花后12~19 d),且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与ABA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与GA3的关系相对密切。整个籽粒灌浆过程,ZR和IAA含量变化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时间变化、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的角度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紧凑的普通籽粒蛋白品种“京冬8(JD8)”叶片全氮含量于返青后16 d达最大值,而株型松散的籽粒高蛋白型品种“中优9507(9507)”于返青后8 d达最大值。后期9507叶片全氮含量下降明显,JD8则不同。两品种叶片叶绿素(Chl)含量随时间消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田间防杂保纯措施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415123)刘志坚杂交水稻繁殖制种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如何保证杂交水稻亲本及其子一代的纯度,确保种子质量,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制种单位。为减少用种单位和制种单位的损失,近年来我场加...  相似文献   

17.
极少有人研究玉米籽粒产量和其生理过程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两者问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和籽粒产量与生理组成成分问的相互关系,检验籽粒产量的遗传及其组成过程(即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利用北卡罗琳纳Ⅱ设计将三个雄性自交系和四个雌性自交系进行配对,自2000年至2002年在安大略省对21个杂交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二条规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但在实际生活中种子容易被生产、经营者片面地理解成为“籽粒或果实类型的繁殖材料”。近年来种子管理部门对苗木类种子(包括根、茎、苗、芽、叶等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的管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分工的细化,农作物苗木类种子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逐年加大。加强农作物苗木类种子的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粒期不同阶段遮光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和普通玉米泰玉2号,大田条件下分别于花粒前期(授粉后1~14 d),中期(15~28 d)和后期(29~42 d)遮光(透光率45%)处理,研究了对籽粒品质和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影响品质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花粒期遮光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容重、淀粉直/支比、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遮光后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PV)、热浆黏度(HV)及崩解值(BD)下降,而籽粒含水率、粗蛋白及其各组分含量、谷/醇比、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升高;遮光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与籽粒淀粉含量、容重、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谷氨酰胺合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也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遮光对两品种玉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前期遮光处理对籽粒商品品质(容重,含水率)影响大,而中期遮光对籽粒营养品质影响大。可见花粒中前期的光照强度对籽粒品质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后期光强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徐州26(高蛋白含量)和扬麦9号(低蛋白含量)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小麦花后高温条件,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20℃)相比,高温(28℃)显著降低了籽粒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导致支/直链淀粉的比例显著降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明显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品种间相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提高了扬麦9号籽粒GBSS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徐州26籽粒SSS活性,说明高温抑制2种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不同。此外,不同昼夜温差处理(8℃和12℃)间比较发现,高温下两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适温下两品种淀粉含量以温差较大的处理含量较高。灌浆中后期,高温下SS活性随温差增大而升高,SSS和GBSS则以温差小的处理较高;适温下3种关键酶活性均以温差大的处理为高。总之,灌浆期温度较温差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