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伴有全身体温升高 患口蹄疫、牛瘟、牛流感的牛不仅有咀嚼、吞咽障碍,体温升高,而且是流行快、波及范围广的急性传染病。患牛口腔、蹄头、蹄叉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溃疡,主要在口腔、蹄头,其他消化道黏膜损伤不明显,也无血便现象。牛瘟大面积流行在我国已不存在,但周边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仍存在。牛瘟时口腔变化与口蹄疫类似,即从结节转为溃疡、糜烂,但极少有水疱现象。  相似文献   

2.
1病毒性疾病 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呼吸和脉搏加快,流泪,眼睑肿胀,流粘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流涎。后期病牛腹泻,粪便混有血液、粘液、黏膜等,迅速消瘦,卧地不起,衰竭死亡。牛消化道黏膜炎症和坏死是本病的特征。牛恶性卡他热由主要发生于黄牛和水牛。  相似文献   

3.
在对牛疫病的检疫中,口腔黏膜病变的急性疫病主要有口蹄疫,黏膜病,牛瘟,恶性卡他热,蓝舌病。  相似文献   

4.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猪、牛、羊等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主要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为特征,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流行面积大,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病猪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升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水泡液清彻或微浊,且水泡很快破裂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口蹄  相似文献   

5.
当猪患有口蹄疫、水疱疹、血喉、猪肺疫及结核病时,往往有咀嚼、吞咽障碍,并伴有喉头肿胀、呼吸困难,口腔黏膜溃疡、糜烂的伪膜。对此症状,进行详细的区别,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1猪咀嚼、吞咽障碍,伴有体温升高该类疾病群多见于口蹄疫、水疱疹、水泡病、水疱性口炎、猪白喉、猪肺疫、血凝性脑炎及结核病等。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又名黏膜病。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各种年龄的牛均有易感性,犊牛、青年牛易感性强,发病中以顽固性腹泻、排灰色或黑色恶臭并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糊状粪便.且伴有鼻镜、口腔黏膜糜烂或溃疡等症状为特征,易形成毒血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冬天到来,天气逐渐变冷,我国很多地区发生猪口蹄疫疫情,临床症状主要是口腔和四肢糜烂或溃疡。此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黏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疱性溃烂,蹄壳脱落,不能站立。对于本病怎么治疗最好?作者根据临床实践,现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25日笔者在山东省莒南县薛兰沟发现1例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牛病,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坏死杆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薛兰沟村存养黄牛520余头,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畜主高某饲养了3头19月龄母牛和2头育肥牛,蹄部先后全部发病.体温升高为38.9℃~39.7℃,行走不稳,喜卧,不愿站立,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蹄部病变通常开始于趾间、蹄冠与蹄叉,以后向深部蔓延.初期病灶局部破溃,外观呈化脓坏死性炎症现象,接着形成溃疡.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坏死,结成黑色痂块,剥落后可见溃疡.溃疡面有淡黄色渗出液,并伴有血液流出;溃疡面大小不一,大的手掌大,小的只有黄豆样大,边缘不规则.创伤的表层通常呈现化脓性炎,在其深部能看到典型的坏死杆菌性病变-凝固性坏死,患部瘙痒.2头母牛的溃疡病灶由蹄冠上延,炎症的蔓延使系部或管部皮肤发炎,皮肤和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热痛,患肢明显地由下向上发生肿胀,表现为轻度跛行.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的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病羊临床症状为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与羊口疮、口炎的临床症状相似。本病的预防措施为坚持免疫接种,对病羊全部扑杀,并对房舍进行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0.
5.7猪场常见病防治 5.7.1猪口蹄疫 5.7.1.1诊断要点。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口腔黏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VD- 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引起牛的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在自然条件下 ,可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兽 ,主要侵害 6~ 1 8月龄的幼牛 ,患牛表现为发病急 ,体温突然升高至 4  相似文献   

12.
<正>1猪口蹄疫口蹄疫俗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兽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特征性水泡和溃疡。  相似文献   

13.
<正>1猪口蹄疫口蹄疫俗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兽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特征性水泡和溃疡。  相似文献   

14.
1伴有大量流涎、流涕 羊脓疱性皮炎又称羊口疮,临床表现颇似口蹄疫,尤其是唇型同时伴发蹄型,口腔黏膜、蹄头、蹄叉系部出现水疱、脓疱等,易与口蹄疫混淆。口蹄疫发病快、流行快,整群、整村庄乃至整乡镇羊、牛、猪都可发病,而脓疱性皮炎仅发生于绵羊、山羊,呈散发性,多因口腔黏膜受伤而引起感染。如羔羊出牙时,牙龈充血发痒,或因芒刺、尖锐异物损伤口腔后而发病,幼羔发病率高,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5.
余勇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6):101-10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偶蹄兽在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上发生水疱和溃疡为特征,人主要是口腔黏膜和手、足发生水疱和溃烂。1流行特点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牛恶性卡他热是由恶性卡他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牛只健康的传染病,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鼻腔黏膜呈炎症反应,有时伴有神经紊乱,该病的病死率较高,对牛养殖产业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牛恶性卡他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帮助广大农牧民正确认识牛恶性卡他热,并进行科学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类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正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导致牛出现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出现水泡和溃烂症状的疾病。此病发病范围广,且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生,将迅速传播,造成大规模的流行,不易控制且不易消灭,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牛口蹄疫的症状牛感染口蹄疫后,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有些时间长的可达1周。病牛发病时,体温升高,可达40-41℃,此外,也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病牛发病初期,出现吸吮声,1-2天后,牛的唇内  相似文献   

19.
1以相伴症状对引起伴有体温升高 该类病征常见于恶性卡他热、牛流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也可见于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边缘边虫病等血细胞内寄生虫及某些非传染性病,但因发生腹膜炎,表现为腹腔脏器粘连、撕裂和穿孔等。如皱胃溃疡、肠套叠、肠扭转、急性实质性肝炎等。恶性卡他热表现为体温升高,眼有角膜翳,口腔糜烂,齿龈、硬腭等部位出现伪膜等。本病为散在发生,偶呈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侵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它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发病症状:潜伏期平均2~4天,最短1~2天,最长6~7天。病症主要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吻突皮肤、口腔、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