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紫金山栓皮栎枫香混交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紫金山栓皮栎枫香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主要从乔木层各物种的重要值、优势种群年龄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紫金山栓皮栎枫香混交林中,共有植物59科93属102种。乔木层中栓皮栎、枫香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三者重要值之和高达77.88%。其中栓皮栎近似于稳定型种群,枫香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马尾松属于典型的衰退型种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栓皮栎和枫香将继续成为该地区的优势种,而马尾松则会被更新能力更强的物种所取代。群落中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大,分别为0.948和3.370;其次是草本层,分别为0.894和2.480;乔木层最小,分别为0.717和1.690。物种丰富度指数乔木层和草本层相近,分别为24和22;灌木层最大,值为68。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层和草本层相近,分别为0.799和0.802;乔木层最小,值为0.532。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栓皮栎林内设置面积1.5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划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研究该栓皮栎林的物种组成及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该栓皮栎林样地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77属、81种,仅含1个种的科属较多,栓皮栎为群落建群种;2)从物种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看,该群落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反映出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落叶阔叶林的植被属性;3)优势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分析,栓皮栎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以大树和老龄树为主;4)栓皮栎群落现阶段已进入演替的顶极阶段,为衰退型种群,更新较差;5)群落外貌整齐,垂直空间分化明显,乔木层优势种极为明显,灌木层物种较丰富,草本层稀疏但种类丰富,层外植物简单;该群落植物生活型、层次结构和外貌的关系反映出了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马尾松采伐迹地入侵种群结构及拟赤杨生长状况,对炼山后天然更新、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不炼山天然更新的树种组成、主要树种种群类型以及拟赤杨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年培育,马尾松采伐迹地由次生裸地演替为次生阔叶林。该次生阔叶林以拟赤杨、南酸枣、檫树等落叶树种占优势,中下层林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次生阔叶林处于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渡阶段,为不稳定群落。不同处理树种组成及多度和丰富度存在差异。不炼山处理和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物种丰富度均高于炼山后天然更新处理,丰富度分别增加82.6%和60.9%;经方差分析发现,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与炼山后天然更新处理林木多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与不炼山处理林木多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次生阔叶林中拟赤杨生长迅速,利用次生裸地发展拟赤杨资源是一种较好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孑遗植物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恢复的重要成分。通过调查浙江天目山以孑遗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了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性、种间相关性和生态位宽度,探讨树种间的相互关系及共生机制。结果表明:所有种对中,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性的种对仅占20.77%,55.85%以上的种对呈负相关关系;孑遗落叶阔叶树种间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体现空间分布上的排斥性;蓝果树Nyssa sinensis,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长寿命孑遗落叶阔叶树种,与其他落叶树种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常绿树种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作为先锋树种,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在干扰后可与短寿命树种如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和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等一起侵入到裸地。当短寿命树种逐渐消退后,长寿命树种成为优势种,在群落演替上实现生态位互补;随着演替进程,孑遗落叶阔叶树种为具耐荫的常绿树种提供庇护场所,并长期处于群落超高层,在垂直空间上实现物种共存。图4表3参26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并且与其他3个热带或中亚热带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73种,隶属于40科6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种子植物有36科57属69种。种类组成以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达98.18%,具有南亚热带成分向热带成分过渡的性质。群落垂直结构较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白桂木、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等,其重要值依次为43.86、31.64、12.75和10.39;灌木层则以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为主;层间藤本植物亦十分发达。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为聚群分布,年龄结构以II级(DBH2.5 cm)和III级(2.5 cm≤DBH7.5 cm)立木占绝大多数,属增长型种群,但白桂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E)=0.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27,Pielou均匀度指数(EH)=0.84。【结论】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是一个处于群落演替中期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  相似文献   

6.
湛斌    闫新利    陈斌    关庆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224-229
结合林分树种组成、胸径、树高等传统因子,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指标分析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旨在明晰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16个树种,马尾松和栓皮栎在种群密度和断面积上均占有明显优势,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林分平均混交度达0.70,属强度混交范畴,各树种混交度以冬青最低;马尾松和栓皮栎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和亚优势木为主,其他树种优势木较少;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较低;林分的平均开敞度为0.20,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和不足的临界状态;林下缺乏马尾松种群的更新个体,林分最终将演替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临安钱王陵纪念公园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选取32个样地,对样地内群落树种组成、胸径等级及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调查,运用i-Tree模型对所调查植物群落美学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群落植物种类共计113种,分属于63科98属;群落类型以针-阔混交型为主,群落总体结构层次丰富。所调查群落年美学效益价值为241 521.28元,单株树木平均美学效益为149.74元,其中香樟+枫香群落美学效益价值最高,为21 683.20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群落在美学效益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枫香、三角槭、水杉、黄山栾树、雪松、朴树、马尾松、栓皮栎、山樱花、榔榆等针叶树及阔叶树种单株平均美学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32cm将高山松分为小树、中树和大树,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中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3)样地1与样地2中,高山松小树与中树、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上均呈负关联关系,但中树与大树之间基本上无关联;样地3和样地4中,高山松不同龄级的小树、中树和大树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小。【结论】在从小树发育到大树的过程中,高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基本表现为由集群分布到随机或均匀分布;高山松种群的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高山松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宝华山红柴枝这一珍稀植物资源,掌握其所处群落的特征,使该资源实现可持续化。【方法】对宝华山红柴枝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和群落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4 000 m2样地中,红柴枝植物群落中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70科135属162种;群落种类以榆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和禾本科等为主。种子植物共64科129属156种,其中科有6种分布类型,热带分布科占65.79%;属有13种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属占31.53%。重要值分布表明毛竹、红柴枝、紫楠、枫香树等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其值分别为11.77%、8.24%、7.96%和7.35%。种群年龄结构的立木级分析表明,荚蒾、山胡椒、红柴枝等属于增长种群,而枫香树、朴树等属于衰退种群。在垂直结构上,草本层多样性最大、灌木层次之、乔木层则最小。【结论】红柴枝在群落中是较稳定的种群,低龄级苗木(Ⅰ级和Ⅱ级)较多,但该群落内种间竞争力强、郁闭度较高、受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红柴枝生长受限,需适当开窗疏林。由于其优良性状并未进一步得到利用,因此,在加强保护红柴枝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龄级不完整,种群存活曲线不表现为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常绿阔叶树种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七子花种群和短柄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其他多数落叶树种的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木荷和短尾柯的分布局呈集群分布,各优势种群从小树到大树群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森林认证与我国森林食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森林认证是按公认的标准对森林经营进行检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维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着重介绍了森林认证的一个分支--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及其国内外进展和进行国际认证的策略.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大多数被称之为经济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森林认证工作在我国刚起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文章从与国际接轨进行认证的角度,提出我国在森林食品生产方面,要加强有关认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生产森林食品的经济树种的生产标准制定,并开展联合认证的研究工作.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在开发森林旅游时,要协调好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森林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植被现状及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草甸等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究以文昌市岛东林场的木麻黄纯林为对照组,以经营条件下的同龄林、相对同龄林、异龄林等三种林分,4种不同近自然度的森林为研究对象。较纯林对照组,3个样地为混交林经营,林下自然生长多种草本植被,生物多样性较纯林丰富;3块混交林样地中,大叶相思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其树高、胸径及生长量均高于木麻黄和其他混交树种;木麻黄则在生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林木个体差异,其树高及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由于45小班A地块林冠密度较小,林内光线充足,其补植的苗木生长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理学: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凝结人类森林经营思想的森林经理学形成了根深于古典自由经济学地租理论,以木材永续收获为目标,立地、密度、生长为基本原理,法正林为理论模型,收获调整为技术核心,森林经营规划为综合体现的适用于商品林经营的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但是,随着人类发展观的改变,在森林经营的思想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森林经营的目标从木材永续收获转向了以生物多样性为本质特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维持。已有的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森林经营思想转变的需要。基于上述认识,认为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包括确立以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森林经营的目标,吸收尺度、等级系统、干扰、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为森林经营的基本原理,发展适应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的自然干扰模型为森林经营的理论模型,形成以现代生态科学为基础的集时空优化为一体的森林经理规划方法和技术,接受森林认证机制为森林经营行为价值取向的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集体林区生态环境特点及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提出了在集体林区经营生态公益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碳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热带森林土壤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以海南岛文昌市五种森林类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阐明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文昌市五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6.18-35.71k/kg,木麻黄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不利于土壤碳固存,有机碳分布表现为桉树人工林>人工混交林>次生林>相思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中有机碳含量变化与土壤中全氮含量、碳氮比变化一致;影响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全氮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带地区土壤碳固存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