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意义及其引发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政策思考,并具体分析了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政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关键在于提高拟转移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重点在于加强对拟转农民就业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进行就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今后大量的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可能完全地被束缚在土地上,特别是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实现,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会持续深化,许多农村劳动力将会向城市或者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从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当地经济环境,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民工就业环境等。因此,本文结合云南省陆良县的实际,分析如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达到3.99亿人;另一方面,“缺技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技术就当然成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起始、加速、缓慢发展和迅猛扩张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阐述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诸多问题,进而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主要是缺乏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并提出了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商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丹洲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195-19720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对商洛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商洛市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涪陵推进新创业,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中发展劳务经济,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新疆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以促进农民增收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锋 《甘肃农业》2008,(6):21-22
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秦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就业,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然而通过分析这一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林巍  任伟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202-204
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的交流合作,河北省富余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可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合作发展的契机,加快向京津地区转移就业。以京津冀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为切入点,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对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进行探讨,分析了京津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指出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现状、人力资本水平、工资水平等方面与京津地区的差异,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提出加快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振芳 《吉林农业》2010,(10):25-26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就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急剧转移的关键阶段,及时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和原因及应对策略,具有战略性意义.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缓解而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户籍"瓶颈"缓解而土地"瓶颈"凸显;"侯鸟"问题缓解而"蜗居"问题凸显等重大变化.分析了残缺的土地产权制度;排斥性的城镇住房制度;歧视性城市就业政策等产生新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园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夏音 《现代农业》2009,(11):110-110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但很多地方只注重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措施。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飞跃发展的问题。以下根据莆田市的劳动力就业情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基于对新形势下罗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抓牢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两个基础及重点把握就近就地转移、服务业和"创业创新"三个关键点的建议,以求对破解当前罗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困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