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奶牛饲料原料铜、铁、锌营养检测及日粮盈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腾 《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2):55-58
研究根据山东省奶牛常用17种饲料,按照地理方位、地形与当地土壤特点相结合的方法,将山东省划分为4个区,并对奶牛常用饲料就地取材,对玉米、麸皮、玉米秸等6种饲料进行分别取样,每个地区取5个试样;其余11种饲料各取一样作为代表。用以对山东省奶牛常用饲料的铜、铁、锌等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原料中铁、铜、锌3种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玉米、青贮玉米秸中铜、锌含量高于国标值,麸皮花生秧中铜、锌含量低于国标值,地瓜秧中铜含量低于国标值,锌含量高于国标值,饲料中铁的含量普遍高于国标值。与NRC(1988)比较,奶牛常用的8种日粮,锌平均缺少42.70%,而铁的水平达到是NRC(1988)推荐量的419.96%;花生秧+精料型日粮的铜可以超过推荐量的6.7%,小麦秸+精料型、青贮玉米秸+精料型、地瓜秧+精料型、小麦秸+地瓜秧+精料型、青贮玉米秸+地瓜秧+精料型、小麦秸+花生秧+精料型、青贮玉米秸+花生秧+精料型7种日粮类型的铜比推荐量平均低11.11%。因此,在目前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日粮中普遍缺铜和锌,需要在日粮配方中添加铜制剂和锌制剂予以补充,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鲁西南地区奶牛饲料中铜铁锌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对鲁西南地区奶牛饲料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17种饲料原料中的铜、锌、铁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常用原料中铜、锌、铁3种元素含量与中国饲料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差异较大,青贮玉米秸中铜、锌、铁含量均高于国标值;麸皮、花生秧中铜、锌含量低于国标值;地瓜秧中铜含量低于国标值、锌含量高于国标值;所有饲料中铁含量普遍高于国标值。通过对8种奶牛常用日粮中铜、锌、铁盈缺情况分析,与NRC(1988)推荐量比较,结果表明:铜平均缺少16.40%,锌平均缺少39.0%,而铁水平是推荐量的479.8%;因此,在目前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日粮中普遍缺铜和锌,需要在日粮配方中添加铜制剂和锌制剂予以补充,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不同土壤区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饲料样品160个,测定了铁、锰、铜、锌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常用饲料中铁含量高,铜和锌在临界含量,锰处于低限。不同种类的饲料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种饲料在不同地区其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着差异,相当一部分变异系数高达50%以上。从测定的不同种类的饲料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麸皮居首位,其次是花生饼(粕)和其他豆类及饼(粕)类,玉米是低微量元素饲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奶牛养殖场(户)所用浓缩饲料或精料补充料中微量元素铁、铜、锰和锌的营养状况,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从唐山市奶牛养殖场和市场上采集到的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样品中铁、铜、锰和锌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奶牛典型饲料配方进行盈缺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产奶牛用浓缩饲料或精料补充料,锰和锌营养能满足产奶牛营养需要,而铁和铜营养偏高,在配制时应适当降低铁和铜的添加量;对于育成牛用浓缩饲料或精料补充料,铁、铜、锰和锌含量均较高,已超出育成牛的营养需要量范围,在配制时应适当降低添加量;对于干奶牛用浓缩饲料或精料补充料,锰和锌含量能够满足干奶牛营养需要,铁和铜含量高于干奶牛营养需要量,在配制时应适当降低添加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铁、锌、硒,观察它们对奶牛产奶量、产奶品质以及牛奶中所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奶牛饲料中添加上述微量元素后,产奶量明显提高。且鲜奶中所含的铁、锌、硒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冀东地区干乳期奶牛基础混合日粮中的铜、铁、锰、锌含量进行测定和盈缺分析,以便为干乳期奶牛日粮配制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混合日粮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299.87,14.38,37.70和32.67mg/kg。其中,铁含量为NRC(2001)报道干乳期奶牛铁需要量的16倍,是其他文献报道需要量的3倍;铜含量达到干乳期奶牛需要量;锰、锌的含量达到NRC(2001)报道干乳期奶牛铁需要量,而低于文献推荐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市场上流通的家兔商品全价配合饲料进行采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含量,按幼龄兔、生长兔和母(种)兔等不同生理阶段以及肉用兔、獭兔和长毛兔等不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探讨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经济用途家兔全价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含量,为我国饲料企业生产家兔全价配合饲料时微量元素的添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在家兔商品全价配合饲料中平均含量分别为689、38、94、107 mg/kg,明显高于美国NRC(1977),法国INRA(1989)和法国AEC(1993)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试验表明,不同生理阶段家兔和不同经济用途家兔微量元素铁、铜、锌和锰存在一定差异性,幼龄兔和母(种)兔高于生长育肥兔,獭兔和长毛兔高于肉用兔。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环境配制的碱性溶液(pH=7.3)和模拟真胃环境配制的酸性溶液(pH=2.2)对奶牛常用铜铁锌原料进行溶解性试验,以便初步选出适用于奶牛的铜、铁、锌添加剂。通过模拟瘤胃内环境和真胃内环境的体外溶解性试验结果证明:氧化锌和氧化铜溶解度低,不宜作为铜源和锌源;碱式氯化铜和一水硫酸锌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大,分别是奶牛适宜的铜源和锌源;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铁在水、瘤胃环境及真胃环境中的溶解度都很低,不宜作铁源;硫酸铁和一水硫酸亚铁在瘤胃环境中均不溶,在水中及真胃环境中的溶解度都较低。硫酸铁的溶解性高于一水硫酸亚铁,但由于动物对三价铁的利用率很低,故铁源的最终确定需根据铁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现有饲养模式下的日粮中继续添加铜、锌、铁是否能够提高产奶量和牛奶中铜、铁及锌含量,增加经济效益,试验选择山东省莱芜市某奶牛场体重、胎次、产犊日期与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5头,分为7组,日粮分3个铜水平(21.5,31.5,41.5 mg/kg)、3个铁水平(336.3,386.3,436.3 mg/kg)和3个锌水平(50.15,90.15,130.15 mg/kg),铜、锌、铁的最低水平为基础日粮(含铜21.5 mg/kg,含铁336.3 mg/kg,含锌50.15 mg/kg),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乳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在日粮中铜、铁、锌水平分别为21.5,336.3,50.15 mg/kg时,再提高铜、铁、锌水平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乳糖含量(P>0.05),对产奶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2)在日粮铜水平为21.5 mg/kg的基础上,随着日粮铜水平的不断提高,乳清Cu-Zn-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41.5 mg/kg日粮铜可以明显提高乳清Cu-Zn-SOD活性;不同日粮铜水平对乳铜、乳锌、乳铁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3)在...  相似文献   

10.
野生翘嘴红鲌各器官、组织中4种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翘嘴红鲌各器官组织中,铁、锌在铁、锌、铜、锰4种元素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2种元素占4种元素总量的80%左右;铁在4种元素中占的比重最大,接近或超过70%。铜在肝脏中含量[(151.9±3.19)mg/kg]远远高于其它器官组织;铁则在脾脏中含量[(1393.7±66.2)mg/kg]较高;锰在鳃盖骨中含量[(26.64±1.84)mg/kg]较高;锌在肝脏中含量[(302.69+8.95)mg/kg]较高。  相似文献   

11.
 论文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塿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菊苣(Cichorium endivia- Linn.)、大麦(Hordeum vulgare Linn.)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地上部与根部铅、铬、锌、铜、铁、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了参试牧草对各种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和饲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5种牧草根部对所测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运能力不同,对铅、铁、锰、锌、铜、铬的吸收能力有禾本科强于豆科的趋势;(2)白三叶对于铁,铜和菊苣对于猛、锌、铜的转运系数大于1,分别为1.70、2.55、1.57,属富积型植物;(3)菊苣的铅含量与种牧草的铬含量均已超过饲料标准;菊苣和大麦作为人类的蔬菜和粮食均已超过相应标准,但作为饲料基本接近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合肥某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20头荷斯坦奶牛流行病学、血液和饲科成分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饲料钙磷比例失调、血钙含量明显降低(P<0.05)是奶牛肢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运动场水泥结构和牛舍地面潮湿是奶牛肢蹄病的主要诱因;同时,饲料缺铜和锌以及血凝系统变化和内毒素诸因素在病理发生上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微肥对牧草、奶牛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含硒、锌、铜、锰等元素的微肥对牧草进行叶面施肥,研究通过这种施肥途径对牧草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此种牧草饲喂奶牛,研究这种牧草对奶牛血液中相应元素含量及奶牛生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中硒、锌、铜、锰的含量有显著的提高;奶牛采食这种牧草90d后,血液中硒、锌、铜的含量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亚铁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9.2±0.2)g的虹鳟幼鱼 360尾,随机分成 6组,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 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富马酸亚铁 0、20、40、80、160、480mg/kg(以铁计)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为 D0、D20、D40、D80、D160和 D480组,D0组为对照组。各组铁实测含量分别为 62.6、79.5、99.6、139.3、215.2、538.4mg/kg,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铁水平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铁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脏铁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全鱼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脊椎骨和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0和 D20组肝脏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铜含量随饲料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各组脊椎骨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肌肉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D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 D20、D40、D80和 D160组(P<0.05),但与 D480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0组最高。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富马酸亚铁作为铁源,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发现,以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虹鳟幼鱼对饲料中铁需要量分别为 99.8和 100.4mg/kg。  相似文献   

15.
VE和有机微量元素对猪肉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提高VE添加量对猪肉质的影响及其同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效果上的差异,用170头65kg左右的PIC杂交商品猪进行为期35d的对比饲养试验.试验采用5(日粮)×2(性别)的二因交叉分组设计。5种日粮如下:0号(VE添加量为30mg/kg配合饲料,铁、铜、锌、硒均用无机盐形式添加)、1号(在0号基础上将配合饲料中VE添加量提高到200mg/kg,其他不变)、2号(将0号中的无机铁、锌分别用有机铁、锌替换,其他不变)、3号(将0号中的无机硒用有机硒替换,其他不变),4号(在0号基础上将配合饲料中VE添加量提高到200mg/kg,并将无机铁、锌、硒分别用有机铁、锌、硒替换,其他不变)。结果表明:①提高VE添加量对增加肌肉中的VE含量、日增重及校正pH值有极显著效果(P〈0.01):对改善肉色、降低滴水损失、提高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虽未达到的显著水平,但均呈有益趋势;对背膘厚虽未达到的显著水平,但呈不利趋势。②提高VE添加量与用有机铁、锌替代无机铁、锌相比.使用效果除对肌肉中的VE含量外没有显著差别;与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相比,则除pH值及背膘厚外,一律呈现更佳趋势;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在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和日增重方面呈有利趋势,在肉色、嫩度和背膘厚方面呈不利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准。③提高VE添加量与用有机铁、锌、硒替代无机铁、锌、硒一并使用,一律不如单独提高VE添加量或用有机铁、锌替代无机铁、锌。据此结果可以认为,单独提高VE的添加量或使用有机铁、锌可以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16.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和矿物元素预混料的铁、铜、锰、锌陈建新,刘翠珍,刘是帼(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铁、铜、锰、锌是动物体必需的矿物微量元素。日粮中矿物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会导致动物矿物元素缺乏症或中毒 ̄[1]。测定矿物元素最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17.
任善茂  邹艺琛  陶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1):3095-3103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酸水平较高饲料中育肥猪适宜的铜、锌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08头55 kg左右的苏姜猪,采用2×3因子设计将试验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将低、中、高剂量铜、锌与植酸酶添加、不添加组合成6种饲料,每组饲喂其中1种饲料。试验期42 d,测定试验期间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和掌骨铜、锌含量。结果显示,降低饲料中铜、锌含量并添加植酸酶未显著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P>0.05)。将铜、锌水平从高剂量降低到中、低剂量极显著地提高了铜、锌的表观消化率(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铜含量(P<0.01);从高剂量降低到中剂量极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添加植酸酶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了锌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铜、锌水平和添加植酸酶对血清和掌骨锌含量、血清铜蓝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较高植酸水平的饲料中将铜、锌含量降到中等水平可提高铜、锌表观消化率,而不影响生长性能。添加植酸酶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锌的表观消化率。因而建议育肥苏姜猪饲料中添加中剂量铜、锌(即25 mg/kg铜+40 mg/kg锌)并添加植酸酶。  相似文献   

18.
摇摆病奶牛体内铜状态及其与NO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枘本中反映铜状态的几个重要标识与奶牛摇摆病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奶牛体内NO水平及自由基的含量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实验抽样测试了病区及非病区同年生奶犊牛血清铜、全血铜含量及血浆铜氧化酶(C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同时也检测了全血总自由基相对含量及血清NO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病区奶牛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极显著地高于非病区奶牛(P<0.01),并且病区发病奶牛与临床健康奶牛相比,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病区奶牛CP活性显著低于非病区,同时病区临床健康牛与病牛间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发病牛与病区临床健康牛的血清铜及全血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病区奶牛NO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而自由基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结论 CuZn-SOD及CP更能反映机体内缺铜的程度;铜缺乏导致的机体自由基堆积和NO水平的改变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对不同地区玉米及其副产品中铜、铁、锰、锌含量进行分析,探索并讨论其含量对配合饲料微量元素总量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玉米55份、玉米DDGS 44份、玉米胚芽粕46份和玉米蛋白粉38份,共计183份样品。结果表明,玉米及其3种副产品中铜、铁、锰、锌4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172.7、12.5、31.2 mg/kg。不同副产品间铜、铁、锰、锌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6.4%、82.1%、92.7%、66.8%。不同地区玉米及其副产品中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参差不齐。本研究结果对饲料营养配方的优化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对环境保护和饲料安全生产起到推动作用,为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玉米|玉米副产品|不同地区|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部分县(市)土壤、饲料、饮水中锌铜含量及其与动物缺锌的关系令狐骏发,唐朝忠,刘晋平,王英明(山西大谷山西农大动医系030801)李湘,冀彪,(山西农大中心实验室)锌、铜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直接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饲料和饮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