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为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初始体质量为(9.45±1.33) g]2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分别饲喂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5%、30%、35%、40%、45%)的饲料,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由25%提高至45%时,试验虾的体质量增长率(WGR)先升高后降低,而饲料系数(FCR)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外的其他各组(P0.05); FCR在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35%和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1.66%、31.37%和32.2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SGR和FCR达到最优。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37%~32.20%。  相似文献   

2.
将初始体质量(26.67±0.05) g的健康黄鳝饲养在1.5 m×2.0 m×1.5 m的网箱中,网箱内水花生覆盖水面90%以上,投喂用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鱼粉组(对照组)、15%替代组、30%替代组、45%替代组和60%替代组,研究以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黄鳝质量增加率呈下降趋势( P <0.05),当鸡肉粉替代比例超过30%时,血清补体3与补体4含量显著升高( P <0.05)。高比例替代组的饲料系数、全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 ,30%替代组和45%替代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05)。除45%替代组外,各替代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5)。各替代组白蛋白含量均低于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15%替代组、30%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和60%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级鸡肉粉可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而不影响黄鳝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袁汉文  杨代勤 《水利渔业》2007,27(4):102-103
用不同卵磷脂含量的饲料进行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卵磷脂含量的饲料饲养黄鳝,对黄鳝生长速度、饲料系数、肌肉及肝脏脂肪含量都有一定影响。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添加,黄鳝生长加快、饲料系数降低。卵磷脂最适添加量为5%时,黄鳝生长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肝脏脂肪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5.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6,30(5):676-682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低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确定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以体质量为(10.28±2.21)g的黄鳝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2℃、15℃、18℃3个低温处理组以及对照组(水温25℃),进行了4周养殖试验,测定黄鳝体质量日增长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以及体成分组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试验结果显示:(1)随着水温的降低,黄鳝的终末体质量和体质量日增长量呈现下降趋势,当水温在12℃时,黄鳝的终末体质量和体质量日增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黄鳝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为12℃时,黄鳝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25℃)及其他2个处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低温对黄鳝的体成分组成有所影响,当水温在12℃时,黄鳝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有所升高。结果表明,在12℃的低水温下,黄鳝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其体成分组成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鳝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0,24(3):259-262
用正交设计法L9(3^4)配制九种试验饲料,对黄鳝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黄鳝最佳生长所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7%,总能为11.50 ̄12.50kJ.g^-1饲料,脂肪含量3% ̄4%,无机盐含量3%,总糖24% ̄33%。黄鳝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kJ.g^-1)为31.6 ̄38.9。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皇康康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黄飞 《水产学报》2014,38(6):877-887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生长、体组成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红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α-淀粉为主要糖源,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并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配制实验饲料。实验设3个蛋白水平(35%、40%和45%),每个蛋白水平下设4个脂肪水平(4%、7%、10%和13%),共12种饲料,饲料可利用能变化范围为12.4~17.8 kJ/g,蛋白能量比变化范围为21.9~32.0 mg/kJ。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族缸放养12只牛蛙[初始平均体质量为(91.5±1.1)g],每日饱食投喂2次,实验周期56 d。结果发现,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而13%脂肪组的牛蛙肝脏出现颜色不均一和肝体脆化无韧性的现象。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显著影响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其中,40%蛋白组牛蛙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蛋白组,与45%蛋白组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料效率显著升高,而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无显著差异。饲料脂肪水平与牛蛙全体的脂肪含量和总能水平正相关,但不影响牛蛙全体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牛蛙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和脂蛋白酯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牛蛙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7%,适宜蛋白能量比为27.7 mg/kJ。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设置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40%和45%的3组实验,经过41d的试验得出:蛋白质含量为40%的饲料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蛋白质含量为40%组和45%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35%组(P<0.05)。  相似文献   

12.
何志刚  胡毅  于海罗  吕富  张璐  肖克宇  戴振炎 《水产学报》2014,38(10):1770-1777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体成分、骨骼矿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磷酸二氢钙为磷源[Ca(H2PO4)2],配制磷含量分别为0.67%、0.91%、1.05%、1.29%和1.53%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 m×2.0 m×1.5 m),每个网箱放养实验鱼[初始体质量(34.4±0.3)g]100尾,进行7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磷含量从0.67%增加到1.05%,黄鳝幼鱼各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显著升高(P0.05),当磷含量高于1.05%后各指标进入平台期。折线模型分析[Y=104.67-46.07(1.10-X),R2=0.944]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生长需要;(2)随着饲料中磷含量的增加,实验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和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和肝体比显著下降(P0.05);(3)饲料磷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实验组全鱼灰分和全鱼磷含量(P0.05)。折线模型分析[Y=0.988-0.635 4(1.05-X),R2=0.928]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05%时可满足黄鳝全鱼磷累积需要;饲料磷含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脊椎骨钙磷比无显著差异。折线模型分析[Y=7.696-0.985 5(1.10-X),R2=0.956]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脊椎磷累积需要;(4)饲料磷水平对血清中的磷和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磷含量为1.10%,可以满足黄鳝对磷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40%、45%和脂肪水平分别为7%、9%、11%的二因子三水平的实验饲料,并以鲜杂鱼饲料为对照,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质量36.5~42.9 g)进行为期20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脂肪的需要量,以及对卵巢色素沉积的影响.养殖实验采用海区串笼吊养方式,每个吊笼放养1只雌蟹.实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8个蟹,3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饲料对三疣梭子蟹增重率(269.2%~404.90%)、饲料系数(2.01~2.55)、蛋白质效率(1.02%~1.29%)和肥满度(16.26%~23.97%)均有显著影响(P<0.05);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可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对照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获得了最高的增重率(461.69%),但饲料系数也是最高(6.35),而且肥满度(21.15%)低于P40Lll组(蛋白质40%、脂肪11%组).三疣梭子蟹水分、肌肉蛋白、脂肪、灰份和卵巢灰份不受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变化的影响(P>0.05),但卵巢蛋白质、脂肪影响显著(P<0.05),而且高蛋白饲料组的卵巢脂肪含量总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在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9%脂肪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卵巢类胡萝卜素总量、虾青素含量和成色比色值都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组(P<0.05).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实验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卵巢类胡萝卜素总量和虾青素含量呈显著优势.综合考虑生长、饲料系数和色素沉积,三疣梭子蟹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45%和9%.本研究旨在为制定三疣梭子蟹饲料配方和改善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字塔"设计法,用蛋白质、脂肪、糖作为饲料组成变量配制21组饲料,对不同配比饲料影响平均体重(6.43±0.17)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的生长效果进行研究,确定点篮子鱼幼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最佳拟合比例。各试验组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范围分别设为27%~45%、3%~18%和15%~24%,实验共持续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鱼体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影响最大,脂肪水平的降低对鱼体生长有利,糖水平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较小。低蛋白水平下,即饲料蛋白质水平低于40.38%时,饲料中脂肪水平和糖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均不利于鱼体的生长;蛋白质水平高于43.75%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饲料不能明显提高鱼体生长性能。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40.38%~42.49%、脂肪水平为6.33%~7.87%、糖水平为19.52%~21.14%时,鱼体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为理想。肌肉测定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这种杂食性鱼类,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大于38.44%时,蛋白质就能在点篮子鱼肌肉中较好地沉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饲料不会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质的沉积,却会使脂肪和糖原的沉积量增加。综合点篮子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组成的研究结果,确定点篮子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最佳拟合比例为42.49%、6.33%和21.14%。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以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设计了3个小麦淀粉水平(5%、10%和30%)和2个脂肪水平(5%和10%)的3×2的两因子实验,配制了6种等氮的饲料,分别喂养平均体质量为(6.75±0.12)g的大黄鱼幼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成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交互作用,对脏体比(VSI)有显著交互作用。在同一脂肪水平下,淀粉水平为30%组WG和SGR显著高于10%淀粉组。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糖原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而对肌糖原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30%小麦淀粉水平下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10%和20%淀粉水平,10%淀粉水平下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20%和30%淀粉水平;在脂肪水平为10%时,10%淀粉水平下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20%和30%淀粉水平,而30%小麦淀粉水平下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10%和20%淀粉水平。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对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脏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交互作用;同一脂肪水平下,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同一饲料淀粉水平下,饲料脂肪水平为10%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5%组。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脏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对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和6-磷酸葡萄糖酶(G6Pase)的活性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当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平衡,改善对小麦淀粉的利用能力;而当脂肪水平为10%时,大黄鱼对小麦淀粉的利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两个生长阶段适宜蛋白/脂肪比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相同配方体系下研究团头鲂两个生长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脂肪比的需要量,以初均重为(35.07±0.45)g(幼鱼)、(101.65±1.82)g(育成鱼)两个阶段的团头鲂为实验鱼,以秘鲁鱼粉、酪蛋白、大豆磷脂、豆油等原料配制半纯化饲料,在蛋白质26.93%~35.63%、脂肪10.24%~3.35%范围内,设置蛋白/脂肪比浓度分别为2.63、3.20、4.07、5.33、7.25和10.64共6组饲料。分别在池塘网箱养殖85和56 d,每组实验鱼设置4个平行。结果发现,随着饲料蛋白/脂肪比水平的增加,两个阶段的团头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能量保留率(ERR)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脂肪比为5.33组达到最高;饲料系数(FCR)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脂肪比为5.33组达到最低。分别以实验鱼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沉积率(PDR)及能量保留率(ERR)作为评价指标,经过回归分析可知,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蛋白/脂肪比需要量为6.09~7.58,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2.83%~33.98%、脂肪水平为4.48%~5.39%;在日均摄食量为5.06 g/100 g体质量的条件下,团头鲂幼鱼对饲料蛋白质每日需要量为1.66~1.72 g/100 g体质量,对饲料脂肪每日需要量为0.23~0.27 g/100 g体质量。育成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蛋白/脂肪比需要量为4.03~4.34,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19%~30.72%、脂肪水平为7.07%~7.49%。在日均摄食量为3.61 g/100 g体质量的条件下,团头鲂育成鱼对饲料蛋白质每日需要量为1.09~1.11 g/100 g体质量,对饲料脂肪每日需要量为0.26~0.27 g/100 g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报道了史氏鲟饲料脂肪最适含量的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鱼粉、湖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以脂肪含量7.6%-9.6%的4、5组饲料最佳,与脂肪含量分别为1.6%和3.6%的1、2组饲料差异显,但与脂肪含量分别为5.6%和11.6%的3、6组饲料差异不显。如果考虑到饲料成本,把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设定在8%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中可消化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冰鲜鱼与配合饲料5个不同比例饵料饲养黄鳝(Monopterus albus)14周,设定配合饲料所占比例分别为0%、25%、50%、75%、90%,研究不同饵料比处理对黄鳝生长、体成分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黄鳝增重率、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随饵料中配合饲料比例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90%配合饲料组最低;而各组体灰分和水分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黄鳝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糖有显著差异(P<0.05);与完全投喂冰鲜鱼(0%组)相比,其它各处理组血清GOT和GPT显著降低;75%配合饲料组血清GOT、GPT(50%组除外)、总胆固醇均为所有处理组最低;表明黄鳝投喂以25%冰鲜鱼和75%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为宜.  相似文献   

20.
美洲鲥幼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洲鲥幼鱼(个体体重4~6g)作为饲养对象,选择7组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粒径为2-5mm的浮性膨化饲料进行对比试验。经37d的喂养,结束时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方差分析法处理试验数据。试验结果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0%-45%,脂肪含量在6%-8%的试验组饲养效果较好,各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