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奎屯市归属伊犁州以来,还未对其土壤耕地肥力状况进行测试分析。依托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奎屯市土壤耕地进行采样测试分析,获得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目前初步掌握了奎屯市土壤养分现状,为奎屯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科学平衡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土壤肥力、施肥及其互作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不同肥力条件下高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连续6年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3个处理采集土壤,分别代表低肥力(LSF)、中肥力(MSF)和高肥力(HSF),每个肥力水平设不施肥(NF)和施肥(CF)2个处理,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籽粒成熟后每盆单独收获测产,测定并计算地上部及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及氮磷钾肥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对籽粒中淀粉、单宁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高粱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但施肥后LSF、MSF和HSF 3个处理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基础肥力对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施肥时LSF、MSF及HSF籽粒淀粉含量为67.99%—69.33%;但施肥降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随土壤基础肥力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HSF的CF处理淀粉含量仅为60.75%,比NF处理降低了九个百分点;土壤基础肥力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没有影响。不施肥时LSF籽粒单宁含量最高,达13.69 g·kg -1,MSF和HSF的籽粒单宁含量分别为10.67和10.78 g·kg -1;施肥降低了LSF和HSF处理籽粒单宁含量,降幅达30%;尽管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含量较低,为50.98—68.54 g·kg -1;施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后LSF、MSF和HSF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8.13、118.13和117.19 g·kg -1。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了土壤地力和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LSF、MSF和HSF肥力下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51.7%和8.5%。不施肥时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增加;与对应土壤基础肥力比较,施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HSF为例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吸收量分别由319.42和481.63 mg/盆增至597.11和924.92 mg/盆,造成了养分的奢侈吸收,降低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而在LSF和MSF情况下施肥提高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 【结论】 施肥能使低肥力土壤获得最大产量潜力;土壤基础肥力影响籽粒产量,但对籽粒淀粉、单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远小于施肥;低肥力不施肥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高肥力施肥明显降低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壤肥力。施肥提高低土壤肥力植株氮磷钾收获指数,降低了高肥力养分收获指数,低肥力土壤合理施肥能实现籽粒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06-2012年巴州各县(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壤养分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巴州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处于中下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已经有所提高,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目前处于中上等水平,部分地区的老耕地出现了缺钾的现象,提出巴州目前"施氮稳磷补钾"的施肥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理事名片     
《中国农资》2007,(7):67-67
<正>伊犁州惠农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伊犁州伊欣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于2004年3月依法由伊犁州伊欣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伊犁州供销社直属各县(市),塔城地区供销社办事处、阿勒泰地区供销办事处和各县(市)供销社及部分社会法人共37位股东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郭普同志任公司董事长,于峻渊同志任总经理。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化验人员技术水平,满足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土壤肥料监测工作的需要。郑州市土肥站去年底在河南农业高新科技园举办了全市土壤肥料化验员培训班。全市所辖各县(市、区)32名土壤肥料化验员参加了培训l。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酒泉市土壤养分状况。对酒泉市各县市的土样进行了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酒泉市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偏低,全氮和碱解氮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适宜和高水平。土壤pH总体为适宜和高水平。另外,各县(区、市)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均有一定比例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同时存在偏低或过高的现象。各县(区、市)应因地制宜,通过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养分均衡供应能力,减少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七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对难氧化有机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 pH 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土壤 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 36 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 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度的演变特征,分析土壤 pH、有机碳与氮 磷活化度的关系。【结果】MF 和 HF 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 LF 土壤。LF 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基本稳定,碱 解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含量略有降低,MF 和 HF 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 LF、MF、HF 土壤全氮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 5.5、14.2、17.0 mg/kg,碱解氮年增量为 0.40、1.05、1.32 mg/kg, 全磷年增量为 0.8、17.1、18.0 mg/kg,有效磷年增量为 -0.03、2.05、1.85 mg/kg。MF 和 HF 土壤氮磷活化度 比 LF 土壤提高 8.15%~428.77%;氮活化度与 pH 和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磷活化度与 pH 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年施 N 240 kg/hm2 、P2 O5 120 kg/hm2 ,氮含量于 13 年后、磷含量于 9 年后达到饱和。 【结论】氮磷钾平衡施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西南丘陵区水稻土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宝鸡地区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推广精准施肥。2021年6月,选择全市8个苹果基地县区56个苹果园,检测了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共计16项指标。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的土壤养分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宝鸡市苹果园渭北和秦岭山地土壤肥力基本一致,限制性因子是pH值偏高,将来施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进一步改良土壤、活化土壤。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伊犁河谷上游巩留县壤土和沙土地盛果期苹果园土壤肥力与叶片营养状况,分别测定了土壤有机质、N、P、K、Ca、Mg、B等元素,研究了2种土壤质地果园的土壤和叶片营养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地区壤土盛果期果园中的土壤肥力水平适宜苹果的生长,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适中,土壤中N、K处于较丰状态。叶片营养均处于适宜值范围内,壤土果园应增施有机肥;沙土果园中土壤肥力总体偏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等元素处于缺乏范围,经过叶片营养分析诊断发现,除镁含量偏低、硼含量偏高外,其他元素的含量均处于适宜值范围。因此沙土地土壤肥力偏低可能与土壤质地有关,应该根据果树营养需求规律,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针对性施肥。  相似文献   

13.
以渭北旱塬永寿县苹果园土壤和养分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对研究区果园施肥问题、土壤肥力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果农施肥观念落后、施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重化肥轻有机肥,肥料结构不合理、忽视养分配比,农户间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施肥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对36个果园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土壤平均有机质13.1 g·kg-1、碱解氮83.9 mg·kg-1、速效磷16.7 { mg·kg-1 },速效钾136.4 mg·kg-1,pH 8.13。土壤总体养分表现为“低有机质、低氮、中磷、较高钾、低微、弱碱”总体上土壤肥力质量较差。建议增强科学施肥意识、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注意“增氮、稳磷,控钾、补微”,协调养分供应,做到测土精准施肥、适期施肥、改进施肥方法、加强土壤管理,为优质果园土壤培肥、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试点—招远市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对农田、果园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限制粮油、苹果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找出了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施肥、土壤培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陕北丘陵区苹果园土壤理化状况的改良效果。[方法]设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通过比较3种施肥模式对苹果园土壤保蓄供给水平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的效果。[结果]3种施肥模式的肥水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的理化性质均以坑施肥模式最好,常规条施模式最差。[结论]坑施肥水对干旱少雨的丘陵区果园的集水效果和施肥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苹果园肥料施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胶东半岛、鲁中南地区和黄河故道地区苹果主产区的肥料施用现状以及其它管理措施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东苹果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户经营规模较小,果园立地条件差,苹果品种组成过于单一,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等。山东不同苹果产区的区域间氮、磷、钾肥施用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山东省苹果施肥现状提出了合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资源种类,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9个县市14种典型生境90样点的天敌瓢虫种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获1 173号标本,隶属于3亚科11属20种,其中优势种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rnpunctata,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la sinensis (Weise,1889)为新疆新记录种。不同生境中瓢虫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杂草生境瓢虫种类最为丰富,达13种,而苹果园生境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系统中麦田与水稻田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710 942、0.693 948,且丰富度指数也很高,而均匀度指数较差,为0.396 785、0.356 619,而且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苹果园和桃树园前3个多样性指标都很低,优势度指数却最高;不同地区中尼勒克县和伊宁县的多样性指数都很高,各为0.703 382、0.667 679,并丰富度指数也很高,各为1.257 681、1.645 922,但这两县的均匀度指数较差,各为0.361467、0.289 969,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特克斯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301 030,而且丰富度指数较低,为0.378 923,优势度却最高,为0.500 000。【结论】外界干涉越频繁,对瓢虫种类的分布、物种类群多样性均不利,群落结构较单一,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影响伊犁河谷地区的瓢虫群落结构变化。在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地区以及瓢虫种类最为丰富的生境上加强瓢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可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控害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平凉市苹果园化学农药用量,根据国家及地方标准,结合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制定了平凉市苹果园农药减量施用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依据本技术规程开展苹果园病虫害防治,可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降低苹果园化学农药施用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平凉市苹果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对渭北苹果生草园和清耕园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生草平均降低0~40 cm土壤容重6.5,增加田间持水量7.19,显著地增加o~20 cm土壤有机质,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0.1,豆科牧草增加0.15.同时,生草降低了0~40 cm土层全N、全P、全K含量,牧草、苹果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应在生产中加强对牧草的施肥管理,但生草能提高该土层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有利于苹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禾本科牧草活化有机P的能力强于豆科,而豆科牧草提高水解N强于禾本科.在渭北苹果园生草中开展不同种类牧草混作和轮作有利  相似文献   

20.
陕西白水县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清渭北苹果主产区红富士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集陕西白水34个示范果园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白水红富士示范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1的占79%,低于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Ⅱ级指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果园土壤有机质达到生产绿色果品标准;土壤全氮含量较高;有接近一半果园的土壤速效氮含量>50 mg.kg-1,处于适宜水平,其余果园速效氮含量均较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高,可以满足苹果生产的需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铜以外,都很缺乏,生产中应重视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