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0%福戈WG进行了防治稻水象甲中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良好,以8、10、15g/667m62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对成虫防效分别为93.6%、96.40%、96.69%。表明该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稻水象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40%福戈WG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高效农药,选择40%福戈WG进行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效高,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每667 m2推荐使用剂量为8 g。  相似文献   

3.
探讨40%福戈W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三大害虫水稻的兼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0-150g/hm2的40%福戈WG对水稻三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施用时间灵活,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2 .5 %高氯EC、3 0 %辛·氰EC、40 %辛·三唑磷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较高 ,是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理想药剂 ;40 %毒死蜱、3 0 %三唑磷药后 7天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也较好 ,但药效相对较慢 ,可用于稻水象甲成虫初侵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阿克泰WG防治稻水象甲的适期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阿克泰WG对稻水象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采用秧田期施药或大田期施药,秧田期施药宜在抛秧前5 d进行,大田期施药应在抛植后7 d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40%福戈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福戈防治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40%福戈8~10 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都有良好兼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施药适期宽松,对稻田天敌伤害少,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哒螨灵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0%哒螨灵SC是防治稻水象甲的较好试剂,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不同剂量福戈水分散颗粒剂(WG)机插秧盘移栽前使用和不同剂量福戈颗粒剂(GR)防治大田钻心虫、稻纵卷叶螟、蓟马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钻心虫(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速效性与持效性效果最佳的为福戈40WG10g/666.7㎡叶面喷雾2次处理,药后10d防效96.2-100%,药后30d防效91.3-100%;福戈1.5GR 600g/667㎡撒施处理防效次之,药后11d防效100%,药后31d防效79.4-97.5%;福戈40WG 1.0g/盘浇泼处理防治水稻钻心虫效果较好,药后19d后防效96%,药后29d防效91.1%,药后39d防效87.5%;福戈40WG 1.5g/盘浇泼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药后19d后防效94.6%,药后29d防效92.0%,药后39d防效87.0%。  相似文献   

9.
75%肟菌·戊唑醇WG不同施药量防治水稻后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225g/hm2,于水稻破口前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水稻穗瘟防效高于40%稻瘟灵EC 1500mL/hm2,对稻曲病、纹枯病的防效显著高于40%稻瘟灵EC 1500mL/hm2。75%肟菌.戊唑醇WG防治水稻主要病害对水稻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主要是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空谷率下降。75%肟菌·戊唑醇WG防治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建议用药量为150~225g/hm2;若防治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75%肟菌·戊唑醇WG用药量应为225g/hm2,于水稻破口前3d、齐穗期各防治1次。  相似文献   

10.
娄底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有害生物,自2005年稻水象甲进入娄底市双峰县以来,近年在娄底市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截止2008年底,娄底市已有4个乡镇74个行政村发生.针对稻水象甲疫情扩散蔓延,进行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制定了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期用20%三唑磷乳油937.5mL/hm2与40%毒死蜱乳油750mL/hm2混合带药移栽;大田期防治稻水象甲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900mL/hm2为宜,在移栽缓苗后及时进行;用3%辛硫磷颗粒剂1kg拌15kg细土撒施对稻水象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达100%,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水稻病虫害多在7月份和8月份发生,发生种类主要有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因此,做好7月份和8月份水稻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水稻丰收的关键. 二化螟一年发生两代.一代发生盛期为6月中下旬-7月上旬,二代发生期为7月底-8月上旬.防治方法:施3.6%杀虫双颗粒剂2 kg/667 m2;或喷18%杀虫双水剂450 mL/667 m2、40%福戈(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 m2、20%.三唑磷乳油150 mL/667 m2,分别兑水15L喷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集安市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对稻水象甲防控宣传情况、稻水象甲的监测阻截情况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防治稻水象甲幼虫,建议使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 000g/hm~2撒施,效果较好。其次选择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75 g/hm~2,间隔5~10 d施药。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青川稻水象甲的危害情况,做好我县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我们对青川金子山乡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展开调查,并综述了我县应对稻水象甲采取的防治方法,为今后青川稻水象甲的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种群发生的影响因子及其化学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4月平均气温和年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每年4月平均湿度和年发生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抛秧田比插秧田更利于稻水象甲种群的发生,其成虫趋光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寄主营养对比试验和化学防治试验的结果揭示,水稻秧茸对稻水象甲成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明显优于狗牙根,5%锐劲特SC 600 ml/hm2、40%毒死蜱EC 1 500 ml/hm2和20%甲基异柳磷+辛硫磷EC 2 250 ml/hm2对该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用这3种药剂进行防治.其防治适期是抛秧或移栽后7 d.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中低毒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低毒杀虫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EC(康宽)、5%来福灵EC、20%丙溴磷EC、40%毒死蜱EC、40%辛硫磷EC和20%辛硫.三唑磷EC为试验药剂,研究了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来福灵EC375 mL/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EC150 mL/hm2、40%毒死蜱EC900 mL/hm2、20%丙溴磷EC3600 mL/hm2、20%辛硫.三唑磷EC 950 mL/hm2对稻水象甲成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 g/L氯虫苯甲酰胺EC、40%毒死蜱EC和20%辛硫.三唑磷EC可以作为生产上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稻水象甲的药剂。20%丙溴磷EC虽然防效较好,但其用药量大,成本高,可作为生产上交替使用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最初发现于美国的东部地区,而后蔓延至日本、朝鲜各个国家。在1988年第一次发现稻水象甲在河北省唐山市,其后迅速使我国许多省份成为严重灾区,2010年贵州省首次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稻水象甲在水稻种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点被国际上认同,本文将详细对稻水象甲的特点及防治进行剖析,让各位水稻种植的朋友提前进行防治,达到将稻水象甲对水稻产量危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