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棘果实和枝叶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茶叶等领域广泛应用。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科研人员采集4个辽西引进的俄罗斯沙棘品种、2个杂交品种、2个中国沙棘品种共8个性状优良沙棘品种在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测定其营养成分并分析其随采摘时间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以上8种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及总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呈现出6~7月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趋势,因此,茶用沙棘叶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6~7月。  相似文献   

2.
无刺大果沙棘嫩枝扦插快速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沙棘为雌雄异株的风媒传粉灌木.用种子繁殖时,不仅其子代不能保持原有母株的优良性状,且有1/2以上是雄株,开花结果前雌雄难分,造林时会导致雌雄株搭配不合理,浪费土地资源,经济效益低.而采用扦插繁殖时能保留其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若想大量发展,就得需要相应数量的枝条.目前,我们靠外引培育的无刺大果沙棘优良品种数量不多,扦插材料十分紧缺.如何利用较少的扦插材料,尽快繁殖更多的优良沙棘品种,是我国沙棘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们在当地通过对辽阜1号、辽阜2号无刺大果沙棘嫩枝扦插技术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一套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提高成活率、快速繁殖沙棘优良品种的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创新简捷高效的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利用育秧盘开展了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探索扦插品种、插穗、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插穗长度试验中,选取粗度0.3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剪切为8 cm长的插穗,其扦插效果好于其他长度;生长调节剂浓度试验中,采用100 mg/L双吉尔-GGR6生根粉浸泡处理2~4 h,扦插效果比较适宜,平均成活率达91.70%;在不同品种扦插效果对比中,杂交种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俄罗斯品种,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移栽时间试验中,扦插50 d后进行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8.37%,秋季平均苗高59.86 cm、地径0.42 cm以上、根系5条以上、根长20.64 cm,苗木粗壮,达到了沙棘造林苗木标准,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壤地类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5年实验研究 ,观测了杨树、沙棘、柏树、刺槐、元宝枫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沙棘与柏树、刺槐与柠条的混交林在风化岩沫土土壤、红胶泥土壤、黄绵土土壤上的成活率、年枝条生长量、5 a林冠面积、5 a郁闭度 ,分析得出了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模式。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造林常见树种及其混交形式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呈现不同结果 ,风化岩沫土适合柏树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混交、沙棘与柏树混交 ,红胶泥土壤最佳树种为沙棘、刺槐纯林及沙棘与杨树混交 (阴坡 )、沙棘与柏树混交、刺槐与柠条混交 ,而刺槐、柠条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混交、沙棘与柏树混交、刺槐与柠条混交适合于黄绵土土壤。此外 ,在各种土壤类型上混交林都优于纯林 ,建议黄土丘陵区造林应乔灌混交为主。该项研究技术在延安市山川秀美工程中推广 ,效果明显 ,建议在黄土丘陵区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受到了沙棘枝干枯萎病的严重危害,导致大面积沙棘人工林死亡。通过对青海大通、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绥棱沙棘基地感病沙棘症状的连续观测,发现严重感病沙棘叶片提前褪绿变黄并萎蔫脱落,枝条上形成凹陷的椭圆形褐色或黑色病斑,病斑随着病情的加剧可能连接成片状并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导致树皮皱缩开裂,最后导致部分枝条或全株逐步死亡。沙棘枝干枯萎病主要在树龄3年以上的植株上发生,持续干旱或者秋季多雨的天气状况会加速感病沙棘的死亡。鉴于病害通常在沙棘根颈部出现树皮开裂的症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除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沙棘根颈部的机械损伤,加强对病害的有效预防。通过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对病原菌拟枝孢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分别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烯唑醇(1000倍液)和1%申嗪霉素(1000倍液),为沙棘枝干枯萎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沙棘植物资源分布与营养学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树种,其抗干旱、耐瘠薄、生长快、易种植等优良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已经被水土保持、林业等生态行业的广大科研和生产工作者所熟知,沙棘种植和利用已成为北方许多经济落后的水土流失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为更好地宣传展示沙棘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加快沙棘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沙棘的多功能效益,从沙棘植物种质资源与分布、沙棘的营养成分及功能应用、沙棘的营养学与医药学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沙棘优良品种--楚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伊是原苏联培育的优良沙棘品种之一,属优良沙棘品种中的佼佼者.该品种具有早熟、颗粒大、高产、无刺或极少刺、柄长易采摘、含糖量高等优点.90年代初引入我国后山西水保所也进行了栽培试验(见封面彩图),认为该品种基本保持了原产地的特性,无不良生长表现.同时还认为该品种在进行远缘杂交选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大果沙棘在辽西的引种试验"课题是水利部沙棘中心"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引进"(201216)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观测8个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201301、201302、201303、201304、201305、201306、201308、201309)在辽西半干旱区的植株保存率、生长状况、果实性状等相关因子,综合评价分析了其在辽西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5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杂交品种杂优54和201301、201308两个引进的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表现最好。该研究结果为丰富辽西地区沙棘良种资源、提高沙棘建园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给黄土高塬沟壑区大规模良种沙棘繁育及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西峰站2016—2017年在南小河沟试验场开展了良种沙棘嫩枝扦插技术试验。试验于每年7月上旬对11个引种的大果沙棘品种和4个杂交沙棘品种进行嫩枝扦插,采用室外露天沙盘,安装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剪取生长健壮的沙棘母树当年生长的直径0.2~0.4 cm的半木质化枝条,经制穗、消毒、激素处理后扦插,并进行水分管理、喷药等。对扦插苗实施的当年移植和留圃对比试验表明,免去移植环节,越冬前挖出苗木假植,来年春季直接定植大田,省时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高低受诸多因素影响。黄委会西峰水保站进行的沙棘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试验表明 ,用颗粒状青沙作扦插基质 ,选 3~ 8龄优良母树上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粗壮枝条作插穗 ,于 6月至 7月上旬扦插 ,做好生根过程中的水分管理 ,是提高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银杏磷素营养及其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施磷量和银杏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全磷量及单叶重的测定 ,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银杏上位叶的全磷含量比下位叶的高 ;单叶重则相反 ,下位叶的比上位叶的高 ;施磷量对叶片全磷量和单叶重有着明显的影响 ,供磷偏低或过高 ,都使叶片全磷含量和单叶重下降 ;长枝条 8、 12位叶的全磷量与施磷量的回归关系达极显著者或显著水平 ,其叶片全磷量能反映供磷水平 ;8位叶的单叶重与施磷量间的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 ,其单叶重能反映供磷水平 ;长枝条 8、12位叶可以作磷素营养诊断部位 ,而 8位叶则是最佳部位 ,其叶片全磷量和单叶重可作为磷素营养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耐冷性不同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Lemont枝梗表面温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它与气温、冠层叶叶表温度、茎部衰老叶片叶表温度、茎秆表面温度、水温、日照日变化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Mao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ith a high production and wide utilization has been planted in large scale in southern China, but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bamboo nutrition is avail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ynamics of nutrition with growing tim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utrition in different orga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nutrition concentration of the whole plant generally declined with time during the period of 1–6 weeks owing to a dilution effect with the result of quickly increasing the biomass. The leaf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changed regularly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at age 1, 2, 4, and 6, and lower at age 3 and 5.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N, P, and K in the branch and stem generally declined with the weeks, a rapid decrease occurred from weeks 1 to 2.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in bamboo leaf, branch, and stem appeared to be opposite to those of N, P, and K in corresponding plant parts. The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P < 0.05) in the leaves than in the branches and stems, while the storage of nutrition was greater (P < 0.05) in stem than in leaves and branch. A relative large total storage of nutrition, except P and Mg, were found in bamboo under an intensive management (IM) stand than those under extensive management (EM) stand. The total storage of different nutritions in the above-ground parts was in the order: K (243.0–285.6 kg ha?1) > N (154.5–207.8 kg ha?1) > P (10.4–12.2 kg ha?1). The nutrition stored in the bamboo plant would be removed away from the soil in every other year by the means of harvest of the bamboo trunk which is the largest nutrition pool of the bamboo plant. Therefore, supplementary nutrients, especially N and K,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keep the productivity of bamboo.  相似文献   

14.
The quality of mulberry leaf supports go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ilkworm larvae. Mulberry leaves are hampered by the various detrimental diseases and pests. The mealy bu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sect pests of mulberry; its sap sucking nature may alter nutritive levels. An attempt was made to evaluate the macro and micro nutritive elemental levels in the infested leaves. There was a large varia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magnesium, manganese and molybdenum in almost all the varieties. There was a small difference in calcium, sulphur, iron, copper, boron and chloride. However, there was no change in zinc content in all the varieties of infested leaves. Disparity shown in majority of the macro nutrients in almost all the mulberry cultivars leads to variation in their quality. This feature of the leaves may hinder the go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ilkworm, in turns producing low quality and poor yield of silk.  相似文献   

15.
土壤-烤烟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主组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五种植烟土壤上烤烟三个品种、六个生育期烟叶中钾、磷、硫、钙、镁、铁、锰、锌、铜、硼浓度和烟株根区土壤中AB/D联合提取的养分含量及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测试数据,用主组分分析(PCA)方法,讨论土壤─烤烟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的相互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①烟叶矿质营养元素浓度随烤烟生育期有规律的变化,受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变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②烟叶钾、磷、铜、硼表现明显的稀释效应,钙、镁表现积累效应;③烤烟钾、磷、铜、硼营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钙对钾、磷、铜、硼营养有明显的拮抗作用。④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钾、磷、铜、硼的协同作用,减轻钙对钾、磷、硼的拮抗是改善烤烟营养,提高烤烟产量品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手机相机获取玉米6叶期和9叶期的冠层图像,对图像进行色彩参数的提取与处理,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品种间色彩参数的差异性,以及色彩参数与传统玉米氮素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选择出适宜的敏感色彩参数,对色彩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进行拟合建模,建立了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体系,并推荐了不同产量目标下的施肥量,为实现利用智能手机田间拍照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和精准推荐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玉米6叶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优于9叶期,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诊断时期;不同品种玉米的冠层图像色彩参数间无显著差异。B/(R+G+B)和G/(R+G+B)与传统氮素诊断指标——叶片SPAD值、第1完全展开叶叶脉硝酸盐浓度均显著相关,且B/(R+G+B)更为敏感,因此可作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色彩参数指标,诊断方程为:玉米叶脉硝酸盐浓度=1.73×10~(10)×[B/(R+G+B)]~(9.43)。并依此给出了不同B/(R+G+B)值下的玉米营养状况以及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推荐施氮量。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手机相机开展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叶绿素仪诊断冬小麦氮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田间快速测定,并对作物进行氮肥推荐。结果表明,冬小麦应用叶绿素仪监测氮营养状况的测定部位为最上部完全展开叶的中部,该部位叶绿素仪测定值与作物全氮、施氮量及作物产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作物品种对叶绿素测定结果影响很大,需要通过相对叶绿素仪读数的方法对其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效率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与氮营养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豫中地区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比较不同氮素利用率玉米品种模型差异,探讨基于此的氮营养指数用于诊断、评价玉米氮素营养的可靠性,为实现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伟科702和中单909两个不同氮利用效率的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氮肥水平(0、120、180、240和36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两个玉米品种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收获期干物质的影响,基于不同时期干物质和植株氮浓度建立两个品种临界氮稀释曲线,分析不同氮利用率品种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差异和氮营养指数及其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和相对产量的关系。【结果】中单909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伟科702。在各生育时期,两个玉米品种地上部生物量随施氮量变化表现为N0 –0.341,中单909 Nc=30.801DM–0.37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相比中单909的模型参数,伟科702的参数a提高了15.70%,参数b降低了7.84%,且参数a变化值大于参数b。同一时期两个品种基于此模型的氮营养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施氮量低于180 kg/hm^2时,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氮营养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氮营养指数一直升高。氮营养指数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相对产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本文建立的豫中地区的两个品种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很好地诊断和评价玉米植株氮素营养状况。不同氮利用率品种间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参数存在差异,氮高效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单位生物量氮浓度和较高的曲线斜率,其各时期临界氮浓度低于氮利用率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葡萄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特征及其光谱响应差异,揭示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葡萄叶片营养光谱诊断精度提供参考。  【方法】  在河北廊坊葡萄园,采集夏黑、意大利、红宝石、秋黑4个葡萄品种的叶片,用Fieldspec FR2500光谱仪测定叶片光谱数据,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叶片含氮量,通过扫描电镜 (SU8010) 冷冻传输技术观察和测量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不同葡萄品种的叶片光谱与叶片组织结构的相关分析。  【结果】  葡萄叶片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反面,是正反面光谱反射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叶片反面光谱反射率皆高于叶片正面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叶片正面光谱反射率普遍高于叶片反面光谱反射率;不同葡萄品种叶片表面气孔数量和分布不同,栅栏组织细胞厚度以及海绵组织厚度存在差异,在叶片含氮量相近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光谱反射率曲线有差异,主要是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差异所致;叶片正面光谱的红边参数λred (在660~770 nm波长范围内,当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值达最大时所对应的波长) 与不同品种叶片厚度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光谱红边参数与其它叶片结构参数也有较强相关性,其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在不同品种的光谱响应中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结论】  明确了叶片正反面表皮细胞形态、叶片内部结构差异及其与光谱特征的相关性,不同葡萄品种叶片厚度变化均可以用红边参数λred来反映,但若考虑品种因素,还可以针对每个品种选择相关性更好的参数,这为后期葡萄叶片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了依据:为提高叶片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的精度,在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叶片营养诊断时需要考虑叶片结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瓦里短枝和长富2号两个品种不同枝条类型叶片取样,测定分析了苹果树不同生育阶段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为营养诊断采集标准叶样和指导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期、 不同枝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以新梢停止生长期的各类枝条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最为接近。在年周期中,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从小到大顺序为营养枝<中枝<长枝<短枝<叶丛枝。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周年变化幅度小于微量元素,氮含量变幅最小,锰变幅最大。品种间除硼元素含量变化有差异外,其它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近或相同。随树体生育进程,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为氮、 磷、 铜含量呈降低趋势;钾、 锌、 铁、 硼含量呈波动状态;钙、 镁含量至新梢停止生长期最高,且枝条长度越小,含量越高;锰含量变化近似正态分布。苹果新梢停止生长期是叶片养分最稳定时期,营养枝是叶最佳采样枝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