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内蒙古磴口引进三个优良沙棘品种的苗木,进行为期7年多的引种观测试验。对植株生长量、产叶量物候期等进行定点长期观测,并对枝条、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综合分析认为:草新2号适应性强,生长量较大,枝条无刺,营养成分含量高,是宁夏地区优良的饲用型沙棘品种。  相似文献   

2.
沙棘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为提高其提取率和利用率,本研究采用常规溶剂萃取、超声辅助、微波辅助、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4种方法对沙棘叶黄酮进行提取,测定沙棘叶黄酮得率并观察沙棘叶的微观组织结构,比较筛选沙棘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同时测定沙棘叶黄酮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法是提取沙棘叶黄酮的最佳方法,黄酮得率较常规溶剂萃取法提高了42.54%(P<0.05),沙棘叶细胞损伤最严重。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沙棘叶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1%、提取时间18 min、微波功率446 W,此时黄酮得率为42.09 mg·g-1。沙棘叶黄酮提取液中共鉴定出6种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儿茶素、丁香酸、山萘酚、槲皮素、异鼠李素、杨梅素,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为1.474 8 mg·g-1,其余5种的含量均在0.1~0.3 mg·g-1之间,山萘酚最低,为0.125 2 mg·g-1;沙棘叶黄酮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及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活性较高。本研究为沙棘叶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铁皮石斛资源匮乏问题,本试验以引种入北京的铁皮石斛与安徽同一品种的铁皮石斛为材料,测定其一年水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多糖、生物碱、总酚、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地区铁皮石斛多糖、生物碱、总酚、黄酮在一年中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是8、5、10和2月份,峰值含量分别为491.75、0.28、22.45和29.13 mg·g-1;安徽地区上述活性成分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是9、4、8和1月份,峰值含量分别为509.20、0.28、26.61和28.91 mg·g-1。引种后,北京地区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基本得到保留,表明北方地区引种铁皮石斛具有可行性;若以多糖含量为确定采摘时间的主要依据,建议北京地区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每年8月份,安徽地区铁皮石斛最佳采摘时间为每年9月份。本研究结果为北方地区铁皮石斛的引种与采收提供了数据支持,对铁皮石斛种植规模扩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及主要营养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形成规律,以早佳与荸荠种为材料,结合色度分析确定果实发育的6个关键时期,并测定糖、酸、维生素C(Vc)、花青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色度参数中色调ho、蓝绿值b*和亮度值L*逐渐变小,可用于果实发育时期的判断;饱和度C*、红绿值a*及总酸、总多酚、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在转红期出现转折。葡萄糖、蔗糖和果糖3种糖组分及花青苷均在转白期后开始上升并在成熟期或后熟期达到最大。2个杨梅品种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其变化规律差异不大,多数生物活性物质变化规律具有各自的特征。研究结果为杨梅果实品质育种及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坡上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沟底的土壤水分含量,坡上中国沙棘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比沟底明显增加,雌株的增加幅度大于雄株。在田间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棘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脯氨酸积累能力为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雌、雄株之间的差异为雌株>雄株。沙棘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沙棘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能力因雌雄株和品种不同而出现一定差异,表现为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雌株>雄株。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中的ABA显著增加,IAA和ZR的含量明显降低,GA的含量在胁迫初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中国沙棘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幅度小于俄罗斯沙棘,雌株的变化幅度小于雄株。综合沙棘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的变化,在干旱的适应性方面,中国沙棘和沙棘雌株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加工过程中冷打浆沙棘浓缩浊汁理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沙棘浓缩浊汁加工及其品质的变化,该文以沙棘果为原料,研究了冷打浆法生产沙棘浊汁及浓缩浊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理化变化。结果表明:冷打浆工艺制得到的沙棘浊汁品质优良,其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高达18.0%,总酸度达4.24%,含维生素C 729.69 mg/100 mL,总黄酮445.17 mg/100 mL,总多酚924.67 mg/100 mL,多糖25.22 mg/100 mL。在45℃,真空度为0.095~0.1 MPa的条件下对沙棘浊汁减压浓缩,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加热时间延长,沙棘浊汁营养和保健成分减少,总酸度增加,pH值减小,褐变指数增大,5-HMF含量增加;与3倍和4倍沙棘浓缩浊汁相比,2倍沙棘浓缩浊汁营养和保健成分保存率最高,褐变指数较小、5-HMF含量较低。不同浓缩倍数的沙棘浊汁在自然室温(10~25℃)和冷藏条件(5~8℃)下放置60 d,维生素C、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pH值和总酸度变化不明显,褐变指数增加,5-HMF含量增加;相同浓缩倍数的沙棘浊汁在冷藏条件下放置比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放置时营养和保健成分的保存率高,冷藏条件下2倍沙棘浓缩浊汁的营养和保健成分的保存率最高,其维生素C、总黄酮、总多酚、多糖的保存率比室温条件下2倍沙棘浓缩浊汁分别高11.46%、20.44%、18.37%、9.83%,且冷藏条件下放置的沙棘浓缩浊汁褐变指数小,5-HMF含量低,冷藏条件有利于沙棘浓缩浊汁的保存;2倍沙棘浓缩浊汁在室温条件下贮藏不稳定,在冷藏条件下其贮藏稳定性优于3倍和4倍沙棘浓缩浊汁。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海拔和季节对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吕梁山中部关帝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的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叶片、一年生枝、果实总黄酮含量及主要组分在季节和海拔高度(1 150~2 100 m)上的变化,同时检测了沙棘树木生长情况、光合作用、叶形态、不同部位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枝条、果实的总黄酮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中海拔(1 650 m)处达到最大值,叶片总黄酮含量在9月最高,为17.32 mg·g-1,果实总黄酮含量最高达10.31mg·g-1,一年生枝中总黄酮含量在7月最高,为4.90 mg·g-1。总黄酮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片>果实>一年生枝。1 650 m海拔高度植株综合生长状况最好,沙棘叶片NSC含量也高于其他海拔。果实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果实NSC、叶片可溶性糖、叶片NS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  相似文献   

8.
以3 个芭蕉芋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芭蕉芋发棵结芋期和子芋完熟期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及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 积累和分配规律,以期为芭蕉芋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棵结芋期,芭蕉芋干物质量为54.99~62.21g/plant,叶片是干物质主要的分配器官; 子芋完熟期,芭蕉芋的干物质量是发棵结芋期的 4 倍多,根茎为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发棵结芋期,3 个芭蕉芋品种平均每株累积吸收N 497.4mg~598.8mg、 P 128.7mg~223.1mg、 K 2021.2.mg~2450.3mg、 Ca 496.0 mg~577.3 mg、 Mg 526.7 mg~804.5 mg,氮以叶片中含量最高,磷、 钾和镁以茎中含量最高,根系内钙含量最高; 子芋完熟期,芭蕉芋平均每株累积N 1116.2~1210.8mg、 P 852.6~907.5mg、 K 4528.9~5055.2 mg、 Ca 919.2~991.7mg、 Mg 888.2~1369.0 mg,氮以叶片含量最高,钾含量以根系最高,磷含量以茎、 叶中最高,根茎内镁含量高。生育期内构建相同生物量,Xingyu-1需要的 K、 Ca 和 Mg 比其他 2个品种多,N和P与其他2个品种相当,但Xingyu-1 的根茎干物质分配率高,生产相同质量的干根茎,Xingyu-1 需要的N、 P、 K 低于其他 2 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中国代表性产区沙棘品质的差异,该研究以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地区加工使用频率高的4个沙棘品种(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宇璐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Yulushaji、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阿勒泰大果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L.Aletaidaguoshaji)为研究对象,从色泽、质地、滋味、风味、营养功能组分等方面研究其品质,测定沙棘浆中的香气成分和小分子活性物质组成,明确4个地区沙棘的综合品质,并探究不同地区沙棘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新疆阿勒泰大果沙棘色泽最鲜艳;内蒙古中国沙棘的糖酸比(1.997)最大;河北宇璐沙棘总酚含量(1.14 mg/g)最高;新疆沙棘类胡萝卜素含量(37.15 mg/100 g)最高;4种沙棘维生素C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约为21~23 mg/100 g;4种沙棘抗氧化活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山西沙棘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5),内蒙古沙棘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均最高(P<0.05)。4个地区沙棘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山西沙棘中特征挥发物质分别为3-辛酮、2-庚烯醛等,异戊酸异丙酯、2-甲基丁酸丙酯等,正辛烷、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己酸戊酯、癸酸乙酯。4个地区沙棘主要多酚类物质包括奎宁酸、异鼠李素、阿洛酮糖等。4个地区沙棘14项品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4个地区代表性沙棘品种综合品质得分依次为河北沙棘,山西沙棘,内蒙古沙棘,新疆沙棘。该研究将为沙棘系列产品的开发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红  张杰  张文刚  杜艳  党斌  杨希娟  郝静 《核农学报》2021,35(7):1609-1618
为明确青海不同品种黑青稞的营养及化学成分含量,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开展了12种黑青稞营养及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黑青稞蛋白、总淀粉、直链淀粉、粗脂肪、粗纤维、灰分、β-葡聚糖含量在部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青稞具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12.19%~14.07%)、纤维(2.13%~3.64%)、直链淀粉(18.96%~25.94%)和β-葡聚糖(3.91%~7.50%);参试黑青稞中Ca、K、Zn含量存在品种间显著差异(P<0.05),其余测定的矿物质含量存在部分品种间显著差异(P<0.05),其中K(581.42 mg·100g-1)、Mg(171.90 mg·100g-1)、Ca(90.28 mg·100g-1)、Na(17.33 mg·100g-1)含量较高;参试黑青稞蛋白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319.90 mg·g-1(接近WHO/FAO推荐值360 mg·g-1),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参试部分黑青稞品种的总酚、游离酚、结合酚、总黄酮、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及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筛选出950、Z536、Z533黑青稞综合品质较优,聚类分析将12个黑青稞品种分为4类,第1类蛋白质、多酚、黄酮、β-葡聚糖含量较高;第2类花色苷、氨基酸含量较高;第3类纤维含量较高;第4类淀粉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为黑青稞营养功能品质评价及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特异青稞资源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空间分布差异性对新疆沙棘资源果实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5个县(市)的‘深秋红’ ‘无刺丰’ ‘状圆黄’沙棘品种为供试样本,并对供试样本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酸、维生素C、微量元素、总黄酮、脂肪酸、花青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测定,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综合得分。13个供试沙棘品种果实中各营养及药用成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青河县沙棘果实综合测试指标比布尔津县综合高出0.93~5.54倍,比哈巴河县综合高出0.90~4.49倍,比乌什县综合高出0.99~13.67倍,比阿合奇县综合高出1.10~4.98倍。青河县沙棘品种‘状圆黄’果实各项品质指标表现最优,综合得分为6.04分;且青河县沙棘资源整体综合得分最高,平均为3.54分。青河县更适宜沙棘的生长发育,种植的沙棘果实品质更为优异,13个供试沙棘品种中青河县‘状圆黄’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创新简捷高效的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利用育秧盘开展了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探索扦插品种、插穗、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插穗长度试验中,选取粗度0.3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剪切为8 cm长的插穗,其扦插效果好于其他长度;生长调节剂浓度试验中,采用100 mg/L双吉尔-GGR6生根粉浸泡处理2~4 h,扦插效果比较适宜,平均成活率达91.70%;在不同品种扦插效果对比中,杂交种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俄罗斯品种,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移栽时间试验中,扦插50 d后进行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8.37%,秋季平均苗高59.86 cm、地径0.42 cm以上、根系5条以上、根长20.64 cm,苗木粗壮,达到了沙棘造林苗木标准,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葡萄器官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植株总酚含量的积累在其年生长期间呈双S型曲线.浆果膨大期开始积累,浆果着色期含量下降,浆果成熟期含量再次升高,随后急速下降.新梢中的总酚含量最高,卷须中的极低.不同品种叶片内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择5年生红色越南抱茎茶实生苗木为试验材料,对其鲜花花瓣及花蕊中氨基酸、茶多酚、黄酮总量、花青素总量、总生物碱、咖啡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总游离氨基酸在花蕊中含量远大于花瓣含量,为花瓣的6.05倍;茶多酚、黄酮总量、总生物碱三者含量差异不大;原花青素在花蕊中的含量远小于花瓣中的含量,仅为花瓣的16.08%;以5 mg/100g为检出限,两者均未检出咖啡碱。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10~2011年连续2年以济源市4个早实核桃品种香玲、鲁光、中林1号、薄丰为试材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采样时期叶片中N、 P、 K、 Ca、 Mg、 Fe、 Cu、 Mn、 Zn 9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实核桃叶片中9种元素的含量在年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含量高低依次为 Ca>N>Mg>P>K,Fe>Mn>Zn>Cu。不同品种各元素的含量变幅最大为127.69~169.53 mg/kg(Mn),最小为2.1~92.26 g/kg(K)。不同早实核桃品种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表现为N、 P、 K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最高含量为展叶期(4月20日)分别为36.79、 5.54、 2.93 g/kg,最低在落叶前期(9月28日),分别为17.45、 2.66、 1.86 g/kg;Ca、 Mg、 Fe、 Mn 4元素含量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Cu、Zn含量的变化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总的来看, 5~7月份,即新梢速长期(5月20日)至硬核期(7月20日)是核桃树养分稳定的时期, 叶片中N、 P、 K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N、 P与Ca、 Mg、 Mn、 Cu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认为N、 P、 K之间存在增效作用,Ca、 Mg、 Mn、 Cu 对N、 P 和 K 均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元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N、 P、 K在新梢速长期均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 0.843和0.895。因此, 利用叶片进行营养诊断最佳,采样时间以新梢速长期(5月20日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三唑磷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水稻(内2优6号和秀水09)不同组织部位中三唑磷分布和动态趋势。水稻抽穗前,经不同浓度三唑磷(2250、4500mL·hm-2)处理一次,分别于0、1、3、7、14、21、60d测定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等部位中三唑磷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施药后第21d,2种水稻品种叶片中三唑磷的降解率均大于95%;水稻茎秆、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其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施药后第0、0、1~3和21d,进一步表明,水稻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叶片中相应过程具有一致性,而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其在叶片和叶鞘中相应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结合实际生产,水稻抽穗前应严格控制三唑磷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相似文献   

17.
单/间作条件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总酚和类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主栽杂交稻合系-41和优质糯稻黄壳糯间作条件下,高氮供应(N300)对易感病品种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生物量、产量和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显著降低了单作黄壳糯的生物量、产量及体内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增加了稻瘟病发生的严重程度;而对间作黄壳糯产量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影响,对类黄酮含量的降低及稻瘟病发生的增加不及单作显著。在低氮供应 (N180)下,合系-41与黄壳糯间作中黄壳糯较其单作明显提高了的生物量和产量,提高了间作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稻瘟病发生。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与稻瘟病的发生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了明确施氮量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 皖麦38和中筋小麦京冬8、 中麦8共2种品质类型4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施氮量对其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N 0-360 kg/hm2的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有效缓解叶绿素降解,抑制旗叶全氮含量降低,缓解叶片衰老,延长旗叶功能期; 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下降缓慢。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施氮N 27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增加到360 kg/hm2时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开始下降。强筋小麦蛋白质产量和子粒产量高,中筋小麦穗数、 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施氮有利于子粒出粉率、 硬度、 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提高。施氮N 180 kg/hm2时可以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吸水率,面包总体评分最高。强筋小麦硬度大,蛋白质含量、 出粉率和沉降值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面包体积大、 评分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苦荞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比较不同类型苦荞茶的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苦荞茶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苦荞茶中黄酮类物质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优化得到苦荞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4 h,温度70℃,此条件下苦荞茶中总黄酮得率为1.98%;基于该条件下,分析8个品牌19种苦荞茶(11种造粒茶、6种全麦茶、2种全株茶)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三类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高低依次是全株茶造粒茶全麦茶;同类型苦荞茶之间,总黄酮含量差异最大的是造粒茶,其次是全麦茶,最小的是全株茶。  相似文献   

20.
为快速评价短序与阔叶十大功劳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本研究运用FTIR采集短序和阔叶十大功劳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并比较短序与阔叶十大功劳不同部位盐酸小檗碱含量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碱、黄酮和丁香酯等化学成分,短序十大功劳根、茎及叶片中均较阔叶十大功劳丰富,但是,多糖和苷类含量在两种十大功劳根中相当,在茎和叶片中均以阔叶十大功劳含量高,尤其是叶片中这种差异更明显。最后,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比较发现,2种十大功劳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均以茎中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2种十大功劳比较各部位盐酸小檗碱含量均以短序十大功劳中高。故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找出2种十大功劳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十大功劳属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