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刊讯5月16日,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东部病虫害防控岗位、宁德综合试验站主办,福鼎市茶业局承办的“福鼎市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会议暨技术培训班”在福鼎市召开。来自当地茶叶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茶农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8年度全国717份桃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剖析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介入、市场激励对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农户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整体较低,受教育程度高、种植年限长、当地政府有绿色农药补贴、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以及取得绿色、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的农户,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通过机制创新鼓励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果品质量认证等市场激励措施是助推绿色防控模式应用的有益补充。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激励的协同作用,共同提高农户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品质安全附加值大,病虫防控是保障茶叶品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传统病虫防控的负外部性明显,生态调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弄清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是重要的科学命题。为此,随机选取福建省五大茶区的517位茶农进行调查,对获取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这些显著性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从茶农特征、技术认知和环境特征3个方面探讨因素间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层次结构中,表层直接因素有茶叶年收益、销售模式、培训次数、政府抽检频率、往年病虫情况,中间因素有新技术成本和收益变化的认知、是否合作社成员、茶园面积,根源因素有文化教育程度、年龄,各层次因素沿根源层、中间层、表层、目标层逐级向上影响。据此,本文从合作、培训、监管、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对茶树病虫生态调控技术推广进行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增强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余姚市区域品牌"余姚瀑布仙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质量安全保障,近日,余姚市举办了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肖强研究员,对余姚市相关部门的茶叶业务管理者、病虫害技术指导员、乡镇干部和茶农及有关茶叶企业80余人进行了提问式培训,茶叶分管领导余姚市农林局纪检组长张焕钦委员主持培训。培训班上,肖强研究员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结合茶叶生产实际,从茶树病虫  相似文献   

5.
推广与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同时也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对推动茶叶绿色发展,质量兴茶、绿色兴茶、品牌强茶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主要以霞浦8个茶园基地为示范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充分分析霞浦茶园病虫害的基础上,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全面探究,为霞浦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8月1~3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湖北省举办了“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福建、浙江、安徽、陕西等省和基点县(市)的植保技术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了培训。期间,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导韩宝瑜教授作了“绿色植保”基本理论和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新技术专题讲座;之后,学员们参观了湖北省英山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从我局近几年对全省茶叶农残普查情况看,总的趋势是逐年有所下降,绝大部分已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农残限量规定。但自茶叶开放,茶园承包到户后,在农药的使用和保管上比较分散、混乱。有的茶农只图眼前利益,在施药后安全期不到就开始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影响蕉农技术采用行为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广东香蕉主产区164户种植业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对新品种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果园农机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特征和技术诱导情况的蕉农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行为,各解释变量对农户整体技术需求有影响,但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海南白沙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海南常年气候温润,茶园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本文基于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两地的绿茶茶园进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实验和应用,对海南白沙县主要的茶树害虫及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述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的探讨。总结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技术和意义,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岳高山茶园已作为南岳重要旅游的景点、景观之一,吸引着无数来岳观光的游客.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游客大量的融入园中进行栖息、栖居,体验休闲、娱乐、观赏等乐趣,导致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有加剧趋势.笔者在开展和探讨茶园病虫害防控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走访茶农提供的一些土方法,进行了比较好的有益偿试,且提出一系列可行性防控技术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旻  郭芳齐  谭晓婷 《玉米科学》2021,29(3):183-190
利用辽宁省铁岭市蔡牛镇玉米生产农户2018~2019年连续跟踪实地调研数据,对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有较大生产规模、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应用技术,普通农户应用技术比例较低。不论是灾害年还是正常年,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与正常年份比,在灾害年份更能发挥提高经济效益、技术效率的优势。政府应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专业素质,鼓励农户规模化经营,加大技术补贴力度,以提高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常态和茶叶消费回归理性的背景下,提高茶叶生产率对于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微观跟踪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茶叶种植户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增长及源泉,并进一步利用2013—2016年微观混合数据,基于“一步法”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茶叶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不同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茶叶种植户TFP年均增长2.71%,且呈增长趋势,但具有较为明显的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2)茶叶种植户的规模报酬率及技术进步率年均下降0.25%和1.50%,技术效率年均增长4.46%,表明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技术效率的改进,而规模报酬率和技术进步却有阻碍作用,而且东中西部均表现出相同的特征;(3)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发现茶叶种植户参加合作社、参加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政府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的技术推广和扩散途径能够显著提高技术效率,而且采用生物防治和放置粘虫色板的技术采纳行为同样显著提高技术效率,而是否为种植大户、是否与其他种植户交流病虫害防治经验以及是否安置杀虫灯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识别茶叶TFP增长及动力源泉、深刻理解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扩散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玉米价格变动对吉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帅  余晓洋  刘帅  刘文明 《玉米科学》2017,25(3):152-156
选取1982~2015年玉米价格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玉米价格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较大,长期内玉米价格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说明玉米价格上涨并不能在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曾智  何蒲明 《玉米科学》2020,28(2):184-190
利用我国17个玉米主产区省份2005~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策性玉米价格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价国家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综合收入补贴政策、临储收购政策、价补分离政策下,玉米价格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玉米生产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玉米土地规模对农民收入有差异性影响,城镇化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城乡收入比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小,消费物价水平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从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看,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出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建立有效物价调节机制,加强市场动态调控力度,建设对称信息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农生计恢复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安溪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计恢复力理论,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茶农生计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选取福建省安溪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度茶农生计恢复力并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茶农生计恢复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务工主导型>务农主导型>纯农业型,总体呈现由非农收入主导向纯农业收入逐渐减弱的态势,并且不同生计类型茶农在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属性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茶园规模、生计多样性、非农化程度、信贷能力、组织参与、技术培训质量、家庭规模对茶农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交通可达性、户主年龄、劳动力负担对茶农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据此,提出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延长茶产业链、扩大农村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壮大新型茶业经营主体、提高茶农培训有效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知识信息缺乏对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限制,探索基于手机短信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对小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地区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形成了小麦全生育期绿色技术规程,并将针对知识制约的关键技术环节编辑成10条农业短信,根据农户地块土壤、苗情、病虫草害诊断结果,于2017-2019年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55户农户进行为期两年的针对性技术服务,在每个生育时期田间操作管理前的3~15 d发送技术指导短信,并以入户调研和田间调查的方式评价了农户短信查收情况、田间管理情况及产量。结果表明,手机短信服务延续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短信技术的传播,短信的收到率从2018年的72.4%增加到2019年的92.2%。短信服务提高了农户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科学性,2018年和2019年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分别为52.6%和62.3%,比未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高5.2%和2.6%,但短信服务不能改变那些受到生产设施制约的操作环节,如播后镇压技术因缺乏镇压工具而无法实施等。操作科学性的提高能显著提高产量,查看所有短信的农户冬小麦产量比不查看短信的农户平均增产11.2%和11.6%。由此说明通过手机短信能够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农业技术服务的方式能够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冬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8.
宫炳含  曾智  米锋 《玉米科学》2021,29(5):184-190
运用我国19个玉米主产区省份的2004~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民种粮收入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价补分离政策抑制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农民种粮收入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效应机制对农民种粮收入增长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和市场联动机制对农民种粮收入有促进作用,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建立农民合理增收机制,加大玉米产业链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开放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筹集方式,是促进农民种粮收入增长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