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发展。同时讨论了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贞 《茶叶通讯》2000,(2):13-17
60年代中期以来,茶树新品种选育一直是我国茶学研究的重点之一。30多年来,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6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约18.1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6%左右,与“七五”末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1]。为我国茶树良种化和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总体来看,茶树育种的方法和手段与其他作物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还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要。沿用常规育种方法难以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更新育种方法势在必行。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其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茶树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 《中国茶叶》2000,22(4):3-5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竞争。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是当今茶界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和了解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展望新世纪茶树育种和繁育的趋向,对发展21世纪茶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将我国千百年以来的经验茶学融入近代科学,开创了我国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近代茶叶科学奠基人吴觉农在1922年发表的《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4.
梁月荣  李娜娜 《茶叶》2011,37(4):207-212
本文重点总结了2010年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包括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适制性研究、茶树品种生理和抗性育种、茶树品种繁育与栽培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1992,18(2):17-22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相似文献   

6.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茶叶学会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联合邀请日本农林省蔬菜茶叶试验场茶树育种研究室主任鸟屋尾忠之先生作了题为“茶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近况及新技术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我会会员与农大师生等80余人参加听讲。报告会由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高级农艺师主持。鸟屋尾忠之先生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他从事茶树育种研究30年来的成果与经验,重点论述了绿茶育种目标、抗寒良种选育和育种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在茶树遗传种质资源插集和保存,育种法,良种体系建设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2个,省级新品种85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300余份,并在茶树遗传、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项目(如茶树单倍体培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茶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董丽娟 《茶叶科学》2001,21(1):7-10
介绍了印度、前苏联 ,特别是我国在茶树杂交育成品种、杂交授粉技术、杂交亲和性、F1代遗传倾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认为茶树杂交育种仍是 2 1世纪茶树育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我国玉米基础研究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2017年,我国科研人员在91个SCI收录期刊发表玉米生物学相关研究论文266篇,其中,在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9篇,主要进展集中在基因编辑相关研究、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抗非生物胁迫基因挖掘和功能研究、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功能分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s鉴定和克隆、玉米组学研究和玉米育种技术这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涛  余继忠  倪伯荣 《茶叶》2006,32(1):14-17
本文综述了茶树自然多倍体选育,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鉴定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郑新强  梁月荣  陆建良  赵东 《茶叶》2012,38(1):9-18
2011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资源收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有用资源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鉴定仍然是茶树品种品质和适制性研究主要手段;良种与良法结合,促进提质增效;茶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以及茶树品种繁育技术综合应用倍受关注;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1987年广泛地进行了茶树亚种、变种间杂交,少量变种内品种间杂交。研究了杂交授粉技术、茶树杂交亲和性、茶树的孕性及F1遗传窥测,选育出一批优质绿、红茶茶树新品种。展望提出了21世纪茶树杂交育种在选育无性系品种的同时,开展双无性系组合选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 T)是一种针对ATG起始密码子及侧翼序列保守性开发的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具有操作简便、多态性高、遗传稳定性好和成本低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遗传研究。本文介绍了SCo T标记的原理、引物设计、PCR体系优化,综述了SCo T标记在多种植物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