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47万hm^2。2018年4月5—7日,柘城县遭受强降温天气,降温幅度达10℃;4月7日01:00—7:00最低气温在0℃以下,持续时间2h,出现霜冻。此时小麦生长处于孕穗期,此期低温霜冻对小麦抽穗及穗粒数影响较大。温度过低时,会影响拔节,伤害幼穗,最终造成植株节间短、穗数减少、穗粒数降低而减产。  相似文献   

2.
小麦霜冻是在地面层温度骤降到0℃以下,并低于小麦在一定发育阶段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而使小麦遭受冻害。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渐弱,易遭晚霜冻害。受霜冻害的小麦从植株外部形状看有的是茎部受伤害,有的是叶片变黄,扭曲,严重的植株枯萎,还会造成穗部的雌雄芯受冻,小花退化,结实率降低而影响产量。所以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御,常见的防御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上旬,河北省南部的曲周县及其周边地区气温骤降并出现了小麦冷害症状,4月中下旬再次出现了大幅度气温骤降天气过程。对此,笔者在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冀中南小麦玉米两熟区超吨粮田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曲周试区调查了这两次特殊天气过程及其对同期小麦生长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早春,小麦常出现"倒春寒"。如2018年3月11—15日,汤阴县日均气温13.98 ℃,其中3月13日、1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26.6 ℃、25.8 ℃;3月16—18日,全县日均气温5.06 ℃,最低气温0.6 ℃,对小麦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汤阴县2018年4月4—7日发生在清明后的寒流,对小麦的影响最大。汤阴县气象部门数据显示,2018年3月23日至4月3日,全县日均气温为17.4 ℃,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亚优2号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优2号抽穗开花期或减数分裂期,日平均气温与最低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4℃和22℃,显著影响颖花育性,结实率降低到80%以下;而连续3天以上分别低于24℃和20℃,则结实率下降至60%左右甚至更低.对高温的反应则不然,抽穗开花期较耐高温,经35℃以上高温处理3~6天的稻穗,结实率仍高达84~89%,比自然高温(28~34℃)下结实率提高4~9%,但对温度骤降也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将从国内部分区域搜集到的12种小麦分别于10月和2月下旬以及5月和7月上旬播种,并对其结实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特性小麦品种在减数分裂期因遇到高温而造成不育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数分裂期遇到高温结实率较低,种植区域的温度和环境直接影响结实率。秋季播种小麦时,河南品种在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和日低温分别处在22.4和12.0℃左右时,结实率为62%~79%;陕西品种的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处在20~24℃,低温处在12.0℃左右时,结实率为42%~71%。同样是春小麦,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的品种相比,引进的品种处于减数分裂期且遇高温时结实率明显降低,热带小麦生育品种的亲本可选择范围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冻害的类型小麦冻害是指从越冬休眠到早春萌动受较长时期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造成的伤害。多年来,根据小麦冻害发生时期和发生特点,将其分为4类: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早春温度骤降型和春末晚霜型。(一)初冬温度骤降型入冬前后,小麦越冬前或越冬初(11—12月),由于气温骤降,导致小麦受冻。此类冻害主要是由于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然遭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天气,那些苗质弱、整地质量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苗生长锥。  相似文献   

8.
小麦春季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近几年几乎连年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一般发生在早春2、3月和晚春4月上中旬,前者是指北方强寒潮袭击时,气温骤降,下降至-2~-3℃以下时,使一部分已进入起身拔节的早播春性品种受到冻害;而后者指轻度的寒潮袭来,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上2~3℃或5~6℃,使部分正处于抗寒最低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小麦受害,受害小麦以后表现为空颖或难以抽穗.冻害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60%.防御小麦冻害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数,计算结实率、颖果膨大率、成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合细胞学观察结果,研究SQ-1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的影响,以及AGP对小麦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小麦品种间杂交中SQ-1处理结实率19.8%—83.3%,人工去雄的结实率为69.4%—93.0%,SQ-1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Fielder对SQ-1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中,SQ-1处理的结实率为65.5%,人工去雄处理的结实率为78.8%,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F1杂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8条;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玉米品种郑单58杂交中,SQ-1处理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1.11%—1.41%,人工去雄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2.38%—14.29%;在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的处理液中添加0.5—2.0 g·L-1 AGP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胚获得率和成苗率。另外,在玉米花粉诱导的单倍体胚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13.07%的胚发育出了2—6株苗;显微镜观察发现,玉米花粉诱导后18 d左右小麦单倍体胚上出现了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一步发育为形态健全的小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结论】化学杀雄剂SQ-1减低了小麦品种间杂交及小麦与黑麦、玉米间杂交的成胚率,AGP提高了小麦与玉米间杂交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0.
<正>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丘陵区。气候温暖,春季多雨,适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近10年中,1973、1975、1977年是流行年,病穗率在20%以上;其余7年为轻病年,病穗率0.5—15.6%。为了摸清我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一、气象因素 (一) 气温与病害发生的关系。1975—1979年小麦病穗始见期在4月19日—5月2日,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在10.8—14.6℃,4月中旬旬平均温度在15.2—18.2℃,都以1976年为最低,病穗始见期也最迟。一般说,15℃以下不发病。历年大麦扬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为12.1℃和13.7℃,都低于发病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3%甲拌磷颗粒剂防治小麦红吸浆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剂,一般用量较大、成本高,且多使用不便。而甲拌磷具有杀虫广谱、残效期长之特点,作者通过本试验探讨其防治吸浆虫的效果及应用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①3%甲拌磷颗粒剂(铜山农药厂,40%甲基异柳磷乳油(信阳化工厂)。②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11。2、方法:3%甲拌磷颗粒剂分别于小麦播种期、拔节期每亩1.5公斤处理土壤。蛹初期(4月15—18日)、蛹盛期(4月21日)和成虫高峰期每亩1公斤,对细干土20公斤撒  相似文献   

12.
1.缺硼 作 物缺硼时,根系短粗兼有褐色,老叶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质化现象;花发育不全,果实小,畸形,结实率低,如棉花“蕾而无花”,小麦“穗而不实”。 2. 缺锰 由于 锰在作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锰症状首先从新叶开始,一般是叶肉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  相似文献   

13.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光  陈若礼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 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4.
张献利 《河南农业》2019,(25):30-30
一、冻害的发生原因(一)低温的来临时间与小麦对低温的敏感阶段相吻合2018年的小麦冻害,主要是因为当年4月5—7日连续3d低温造成的。根据气象部门记载,降温幅度达20℃,这几天最低气温-0.1℃,地表气温分别为-0.8~2.3℃、0~3℃、-2.8℃,而此时正是幼穗分化的药隔期,对低温比较敏感,致使幼穗被冻死,造成小麦不能正常抽穗,(二)小麦的生育进程与物候期不吻合在调查中发现,受害较重的麦田,品种均为优质麦郑麦366、新麦26,播期一般都是在10月5—10日抢墒播种,而郑麦366、郑麦369和新麦26在内黄县适宜的播期为10 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5.
2018—201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4月20日、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研究播种期对珍珠糯生育进程、产量和产量结构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品种在信阳地区最佳的播种期,促进信阳地区的糯稻产业发展。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珍珠糯播始历期缩短,灌浆期延长,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产量随着播种期推迟先增加后降低,4月27日、5月4日和5月11日播种,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以5月4日播种产量最高。糙米率、精米率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的趋势,整精米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胶稠度除4月27日与5月4日播种略有下降外,其余播种期均为100.0 mm,碱消值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在5月4日以前播种没有变化,之后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稻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受气温影响最大,与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信阳地区,将珍珠糯播种期安排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杂种小麦双亲株高差异对制种母本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年份、不同父母本行比条件下研究了杂种小麦双亲花期高差对母本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亲花期高差的增大,母本结实率显著增加,结实率行间变异幅度显著降低;在双亲高差较小时,父母本行比、花期贯风对母本结实率有较大影响.讨论了适宜大田制种要求的父母本高差、行比及相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82-1886
对2004—2013年山西省及全国小麦生产成本、产量及经济效益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总成本持续增加,且年均增长率大于全国;小麦产量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每年产量不稳定;小麦产值在2008年以后山西及全国均呈增加趋势。山西小麦2009—2012年年均产值增长率为15.84%,增长幅度远远不及小麦成本(17.32%),并且2013年小麦成本较2012年有所增加,而产值降低,以至于10 a中净利润出现1/2以上的年份为负值。针对性地提出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值效益的对策:小麦品种与品质改良,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及田间管理培训,政府对农户给予补贴政策,转变小麦生产经营模式,国家加大对小麦市场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在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针对施工期日温差及发生寒潮等气温骤降情况,进行了气温骤降条件下面板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温骤降条件下,面板表面及中心的温度将随气温骤降的发生而持续降低,其中面板表面温度降幅最大;此时面板表面和中心均出现拉应力,面板表面的最大主应力大于面板中心的最大主应力;面板表面和中心的最大主应力均发生在高程约为坝高一半的位置。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明显削减气温骤降所产生的面板降温幅度及最大主应力增幅,保护措施越强其削减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65年4月29日下午,山东省聊城等专区骤降冰雹,历半小时,重灾区地面积雹半尺。降雹次日,我们到聊城县堂邑区宁庄大队调查时,仍见地面被打得坑坑点点,平均每平方米有坑窝60余个,小的如枣子,大的如鸡卵,坑窝深度竟达2—3厘米。这时,生长好的小麦穗已秀齐,一般小麦均在打苞和抽穗初期。受灾严重地块,麦苗被砸,犹如刀割,2—3尺高的麦苗被砸后,仅剩下3—4寸高的茬子;较轻地区,被砸断麦苗有60—70%的,有30—40%的。这些被毁麦苗,尤其受灾严重地块,能否重新发芽生长?重新发芽后,距麦收时期仅有月余,能  相似文献   

20.
以西农1376和中13小麦品种(系)为受体,携带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的pCM鄄LA35-1质粒为转化载体,对花粉管通道转化法中的基因型、转化时间、质粒DNA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转化时间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质粒DNA浓度对结实率影响显著。在0~700ng/μl范围内,小麦结实率随着质粒D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质粒DNA浓度300ng/μl和500ng/μl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700ng/μl则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基因型的转化率因转化时间和质粒DNA浓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西农1376的适宜转化时间为40~80min,适宜质粒DNA浓度为300~500ng/μl,以500ng/μl×40min处理的转化率最高,而中13小麦的适宜转化时间为80~120min,适宜质粒DNA浓度为300ng/μ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