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抽样调查及访谈法对辽宁省黑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数据显示,沼气对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农户是否选择户用沼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促进农户选择使用沼气的推动作用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沼气是一种生物质清洁能源,特点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其成本较低廉,简单易取、清洁卫生。不但节能、节资,改变了传统用能方式,提高了农户用能品位与生活质量;且同时增加了家庭能源供给量,使家庭文明富裕程度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门峡市151户农户的调查,认为农户生物质能源的拥有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和替代能源价格等因素是三门峡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应采取加大对农村低收入或特别贫困农户的扶持等措施,以促进三门峡市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能源消费方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政策建议,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安排,受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的委托,国家统计局保康调查队于8月26-27日,对保康县农村沼气建设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队分别深入黄堡镇黄堡村、黄龙沟村,过渡湾镇二堂村、倒座庙村沼气农户家中和寺坪镇蒋口村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业主家中,详细了解沼气的建设、使用、管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围绕农村沼气利用、沼气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和相关培训、推广以及农户对沼气使用的意见和建议等与沼气用户进行深入座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沼气的使用成效喜人,不仅给农户带来廉价清洁的能源,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卫生环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地方传统沼气发酵原料——畜禽粪便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沼气发展.挖掘开发新的沼气发酵原料,拓宽原料来源,是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王革华等人农村能源建设的节能减排计算方法,对广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所带来的节能减排量进行估算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广西户用沼气的使用,可节省能源折合标煤198.14万t,农户减少能源支出43.29亿元;减排CO2、SO2、CH4温室气体分别为412.49万t、3.73万t和54.27万t,显示出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1发展农村沼气的意义1.1有利于推进文明新农村建设。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次投资,可以长期使用,减少了农户柴、电等生活用能支出,使用沼气省去了上山砍柴之劳,将广大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增加农户收入。1.2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沼气发酵系统产生的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沼液和沼渣,可以有效地培育和维持土壤肥力,并且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该文从厌氧消化工艺、系统能源输入以及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方法优化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提出沼气集中供气财政扶持对策,并从沼气集中供气对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影响的角度研究其能源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黄淮海区是沼气集中供气比例最高的地区,集中供气农户占全部农户的比例为1.10%。三个典型工程模式都位于黄淮海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沼气集中供气户均月用气量在13.58~27.83m~3,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州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作为探索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民生活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利民工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针对沼气建设对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广大农户对沼气建设的看法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以及点面结合的方式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展开了一次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建池、使用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农村沼气建设当中出现的部分现实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将养殖场排泄物收集,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通过贮气柜收集、管道输送到农户家中作为炊事用能使用,既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保护了环境,又满足了农民对高品位能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6-2011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机构人均贷款额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效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会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增加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也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部地区除外),而单纯增加可发放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比例、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量很有可能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应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效率、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和人均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其生产和消费活动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参与式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对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西辽河流域不同生计方式农牧户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不同农牧户类型的生产与消费特征,探讨农牧户生产与消费足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在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年龄结构、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和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别。2)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生产和消费足迹存在显著差异性。就生产特征而言,农业户以人均谷物和蔬菜生产最多,牧业户以人均肉类和奶类产量最多,半农半牧户以人均薯类生产最多。从消费状况来看,农业户以人均谷物消费量最多,半农半牧户以人均蔬菜消费量最多,牧业户以人均肉类和奶制品消费量最多。3)西辽河流域农牧户人均生产足迹为4.301 7 hm2,人均消费足迹为0.613 5 hm2,生产足迹远高于消费足迹。其中牧业户的生产足迹和消费足迹远远高于农业户和半农半牧户。4)农牧户生产足迹和消费足迹与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和资源禀赋特征显著相关,并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草地生态足迹在西辽河流域牧业户生态足迹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缺乏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揭示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对农业用水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数据现状分析发现,2003~2007年近5 a河北省农业用水量在历史低位变化,但单位播种面积用水量却呈上升趋势,单位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折合的农业用水量保持稳定下降趋势。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业用水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发现,常用的拟合函数和二次对数函数对Kuznets曲线的拟合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7.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将其划分为5类不同区域,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为省级农村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从收入结构、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农民收入现状:农民收入中71%由家庭经营性收入构成,工资性收入占比不足,财产性收入仍有提升空间,转移性收入水平偏低;2001~2015年农民收入整体上呈波动增长态势,自2011年起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省内一些市区相比仍较低;城乡收入绝对差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但城乡收入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户兼业化程度、生产资料支出、农产品产量、能否上网这8个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成春春  曹建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90-8792
研究了我国家用沼气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尤其探讨了我国家用沼气在农村的机遇与制约。沼气在我国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农村家庭能源消耗、沼气发酵原料充足、国家的财政补贴、国际法律清洁发展机制;而沼气发展的制约条件是秸秆发酵和冷发酵工艺的不成熟以及使用者在综合利用沼气方面的水平低下等。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