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斗科树种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首位,同时还具有能源植物、粮食作物、经济植物三重作用,值得深入开发。分类阐述了壳斗科植物的各种用途,特别是其作为能源植物的明显优势,并首次全面统计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壳斗科植物的种类,分析我国壳斗科植物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深入挖掘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收集中国32省市壳斗科植物属与种的数据,系统研究壳斗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似性系数、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壳斗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云南、广西和广东三省区;中国各省区相似性系数在0≤S0.1000最多,系数值相对较小,各省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相似性系数在S=1.0000最少,关系最密切;纬度地带性为中国壳斗科植物水平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500H≤1500m是中国壳斗科植物的垂直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甘肃产壳斗科植物5属,21种、2变种。其中新种1,分布新记录5种。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为3个植物地区(陇南山地植物区、黄土高原植物区、甘南高寒山地植物区),在陇南山地植物区中,文县、武都、康县南部的陇南山地集中分布有22种,占甘肃产壳斗科植物种类的96%;地理成分可分为2个分布型,9个亚型。  相似文献   

4.
壳斗科(Fagaceae)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全球约900种。我国大多数地区通常把壳斗科植物的坚果都称为橡实,有些省区仅将栎属(Qucercus L.)树种的坚果称之为橡实,而李世华等认为橡实又叫橡子;显然,橡实或橡子均指壳斗科植物的坚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福建壳斗科6个属60个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壳斗科植物含11~20种的属和2~4种的属所占比率较大;以热带亚洲和北温带分布属类型为主,这与世界、中国、省内分布中分别以日本、朝鲜、越南、印度、广西、崇安的分布最多是一致的。福建壳斗科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叶质则以硬革质、革质为主,其花相似簇生花序为主,花色以白色系为主,花期多在春季,果期多在秋季,果色以褐色为主。福建省壳斗科植物主要为独赏树,这决定了其在园林绿化方面的作用,比较适宜用作一般的观赏、绿化和造林等。福建壳斗科植物有部分抗性树种,经济用途价值主要是以木材和淀粉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用查阅资料与标本、实地路线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壳斗科植物有4属30种(含1变种)。列出了该区每种野生壳斗科植物的生活型、生境、花期、果熟期、壳斗与坚果形状、海拔分布、数量,重点对其经济用途进行分析,为该区野生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中国32个省市区壳斗科植物属与种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壳斗科植物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来揭示全国各省市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壳斗科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属与种的分布均由西南至华南、再向北依次减少,其中栎属种的分布遍及全国(除新疆),其余属种的分布集中分布于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的南方地区。从属的相似性系数聚类水平上看,可以将中国壳斗科植物分布划分为3个区:北方少数区、南方丰富区和新疆孤立区;从种的相似性系数聚类水平上看,可以将中国壳斗科植物分布划分为5个区,各分区是地理上相近、气候类型基本一致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走近栎林,就深深感到标林对于中国森林的重要性。壳斗科植物的木材通称为“栎木”。由壳斗科植物为建群种构成的森林通称为“栎林”。我国的壳斗科植物计7属300余种,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它们的落叶种类在温带地区组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常绿种类在我国的各类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占据主要地位。在东北,蒙古林(柞木)林常见于大兴安岭南坡和小兴安岭、长白山的阳坡险峻陡坡上,是红松林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人称半旱生的森林类群或柞木系统。在华北,落叶际林是顶极的森林植被。辽东林、麻砾与赤松是组成东部滨海地区森林的主要树种;北部、…  相似文献   

9.
投栎树一票     
栎树,泛指壳斗科的树种,虽然它有栎、栲、青冈之分,但群众习惯统称为栎树。我国壳斗科植物有七属三百多种,而这七个属云南都有,它们是:石栎属、栲属、栎属、青冈属、板栗属、水青冈属和三棱栎属。种类达一百六十五种,占全国总种数的55%,其中,特有种达五十余种。在“植物王国”里,壳斗科是云南植物特有种最多的一个家族,壳斗科多为乔木  相似文献   

10.
在较全面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对将石自然保护区壳斗科植物资源及发掘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壳斗科植物6属26种1变种,其中多数物种在园林应用、造林、淀粉植物、木材利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最后对该区的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壳斗科植物中的栎、栲等属的许多果实,营养成分丰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糖分,果胶,多种维生素,菸酸等;种子可食用,酿酒和加工成各种食品,种壳可提取单宁,制作活性炭等.云南壳斗科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最有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远安县3个典型壳斗科天然次生混交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森林调查的基础上,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壳斗科群落物种竞争强度及其动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壳斗科植物竞争强度顺序为:栓皮栎槲栎枹栎麻栎白栎锥栗茅栗苦槠绵柯青椆;林型竞争为:落叶林常绿林;群落物种竞争强度为:同科种伴生种。壳斗科群落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当DBH≥20 cm时,竞争强度趋入减小;当DBH≥30 cm时,竞争强度趋于稳定,且维持在较低水平。群落的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竞争、种间(同科种间、伴生种间)竞争;壳斗科单株在Ⅰ~Ⅴ径级时,竞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陕西壳斗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成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陕西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更具体说,秦岭以南属华中地区、秦岭以北则属于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并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接壤。壳斗科植物在陕西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大巴山北麓到陕北的清涧、安塞、志丹等县以南、海拔2300米以下林区,到处都有以本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混交林或纯林。从1981年起,我们对陕西的壳斗科植物分类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初  相似文献   

14.
栓皮栎为壳斗科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30m,树皮黑褐色,纵深裂,木栓层发达;小枝灰棕色。叶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背密被星状毛,  相似文献   

15.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植物,是优良的木本粮油植物,其栗实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6.
增补报道了《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中未记录的小陇山有分布的金粟兰科、杨柳科、壳斗科植物4种,订正了金粟兰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榆科10种6变种2变型的学名。  相似文献   

17.
壳斗科5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体内所含的蛋白质、酚类、单宁、色素及多糖等物质影响Tag酶的聚合效率,是使PCR 扩增反应失败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壳斗科植物为材料,对CTAB法、SDS法提取的DNA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于壳斗科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这种方法提取的DNA能很好的用于PCR扩增.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壳斗科内不同植物的燃烧性,以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滇石栎(Lithocarpus dealbatus)、毛脉高山栎(Quercus rehderiana)、木姜叶柯(L. litseifolius)、长穂高山栎(Q. longispica)、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6种昆明地区常见的壳斗科植物鲜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每种鲜叶的单位面积质量、含水率、灰分含量、抽提物含量、热值5个理化性质指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进行6种鲜叶燃烧试验并计算了其燃烧速率和损毁程度。结果表明:6种壳斗科植物鲜叶在纯氧中的损毁程度都达到了100%,且燃烧相对速率较快,均属于易燃植物,鲜叶的燃烧性与理化性质和单位面积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金山岛森林群落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大金山岛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和特征分析,发现大金山岛的主要森林群落有2种:野梧桐、青冈-石竹-鸭跖草、鳞毛蕨群落;红楠(青冈、野柿、野梧桐)-石竹-鳞毛蕨群落;它们的林下植物种类基本相似,均还处于演替较早阶段,植物多样性低,正在向地带性森林群落——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的群落(青冈林)缓慢演替。建议对海岛地区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采用已经引种驯化成功的优良树种,特别是壳斗科树种,通过采用林窗更新等技术进行林分改造,有目的地选留优良乡土树种,加以定向培育,可加速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使之及早达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几种壳斗科植物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斗科植物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年变化有如下规律:在全年,β-胡萝卜素含量大致可分为4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即3-5月的缓慢增长期、5-8月的相对稳定期、8-10月的快速增长期和10-11月的急速下降期。同时,实验结果也显示,所分析的15种壳斗科植物中有12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在最高峰时超过了10mg/100g鲜叶,其中麻栎叶中含量最高可达19.353mg/100g鲜叶,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