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丰两优一号作烟后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两优一号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经过两年的示范种植,全生育期125~130d,属基本营养型,偏感温型。株高105~110cm,穗长22~24cm,每穗总粒数14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9g左右,有效穗292.5~322.5万穗/hm2。  相似文献   

2.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淮地区全生育期156 d,株型紧凑,穗呈纺锤形,穗长15~17 cm,有效穗345万~375万/hm2,结实率85%~90%,千粒重25 g。一般产量为9 750~10 500 kg/hm2,高者达12 000kg/hm2以上,比豫粳6号增产达15%左右。新稻18号的米质达国家标准3级优质,且适口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抗黑条矮缩病、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轻,高抗倒伏。适宜于苏北、皖北、沿淮、豫南、鲁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地块种植,具有极大的推广种植价值。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耐盐碱水稻品种垦育88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株高115 cm,穗长18 cm,千粒重29 g;河北省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766.5 kg/hm2,较对照垦育20增产12.96%,增产极显著;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条纹叶枯病、耐盐碱等特性。垦育88在唐山、秦皇岛稻区生育期为170 d左右,适于旱育秧、工厂化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专用小麦淮麦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属半冬性中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为235d左右,株型紧凑,株高85cm,抗倒性好。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数多,穗层整齐;结实性好,耐寒耐冻。全生育期一般成穗555万穗/hm2,每穗32粒,千粒重40g。一般产量6 750~7 5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8 250kg/hm2。该品种耐湿性好,在白皮品种中穗发芽较轻。在栽培中要注意适早播,精量播种,并注意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六安市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再生稻品种,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择10个近年来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中晶两优1212品种头季稻产量达7967.32kg/hm2,再生季产量达4278.81kg/hm2,综合产量表现最高;其后依次是甬两优4901、隆晶优1212、丰两优香一号,综合产量分别是12326.13、11865.94、11474.07kg/hm2。综合生育期、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再生能力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晶两优1212、甬两优4901、隆晶优1212、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688共5个水稻品种更适合在六安市作再生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1982-2007年审定的84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4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为4 425.75~8 181.15 kg/hm2,平均6 136.44 kg/hm2,与对照品种相比,平均增产6.20%.不同区域类型品种的产量由北向南逐渐递减,淮北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 687.01 kg/hm2,比淮南品种平均高1 227.10 kg/hm2.江苏省小麦产量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6年来年均递增1.4%,淮北品种年均递增0.8%.产量7 500 kg/hm2以上的淮北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600万/hm2左右,穗粒数33粒以上,千粒重43 g以上;淮南品种进展更为显著,产量 6 750 kg/hm2以上的淮南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480万/hm2左右,穗粒数38粒以上,千粒重40 g 以上.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57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85(加)1-3作母本,平凉41号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抹高75.9~91.2cm,穗长7.5cm,千粒重48.8g,容重786.1g/L,籽粒含粗蛋白109.2g/kg、赖氨酸3.1g/kg、湿面筋(14%水分基)180.7 g/kg、粗淀粉68.1 g/kg;抗冻、抗旱性好,高抗条锈病,耐瘠性好,适应性广.在2002-2004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4 303.95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8.17%.适宜在陇东地区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丘陵干旱山区及周边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粱新杂交种峰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繁8A-2为母本,自育恢复系7658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一代。该杂交种株高200cm,穗长28.4cm,穗粒重108g,千粒重26g,紧穗,生育日数126d,属中熟品种,高抗丝黑穗病,抗旱、耐瘠,中等抗倒伏,适应性广。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66.8kg/hm2,比对照敖杂1号平均增产16.91%。适宜在≥10℃活动积温3100℃以上丘陵山区旱地及水浇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 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 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 g。具有抗干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 666.6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 165.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蚕鲜7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009/97021)F2//97021早世代选择和回交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粒鲜食蚕豆新品种,属秋播大粒鲜食蚕豆类型,全生育期220 d左右(采收鲜荚生育期209 d);大荚大粒,干籽粒百粒重205 g左右,鲜籽粒百粒重410~450 g;产量高,江苏省区域试验鲜荚平均产量19 600.2 kg/hm2;品质优,蛋白质含量30.5%,淀粉含量53.8%;抗逆性强,耐寒性好,中抗赤斑病、锈病,较耐白粉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秋播鲜食蚕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胶东半岛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 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筛选结果以烟农24、烟2070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指出胶东半岛多穗型品种9 750 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 g,最大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holdfast"为母本,"中梁22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05.7 cm,穗长7.18 cm,千粒重38.83 g,容重779.0 g/L;籽粒含粗蛋白130.8 g/kg(干基)、湿面筋294.0 g/kg,属中筋粉专用品系。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高抗至中抗,轻感白粉病。经2006—2008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 844.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15.0%。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吉木乃县大面积推广滴灌方式种植小麦,是小麦生产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是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1品种选择吉木乃县滴灌春小麦宜选择新春10号、新春11号、新春29号等品种种植。2产量结构种植密度35~40万株/666.7m2,收获穗数38~40万穗/666.7m2,单穗重1.2g,千粒重45g以上,产量450kg/666.7m2以上。3地块准备选择中等以上土壤肥力,含盐碱量小的农田。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新品种宁麦5号是宁县湘乐镇农技站以"XS117-0-29"为母本、"庆农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131.9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5.48%,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该品种旱作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耐高温,抗寒、耐晚霜,高抗条锈病,株高80~100 cm,千粒重32~40 g,容重814.06 g/L,籽粒含粗蛋白13.55%、湿面筋31.10%,沉降值24.2 mL.适宜在陇东旱塬、山地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荞麦新品种定甜荞3号从甜荞品种吉荞10号的优良单株中提纯选育而成。2008—2010年在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 a 1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2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甜荞1号增产10.3%,居6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中早熟,生育期70~80 d,株高70~90 cm,单株粒重2.1~2.5 g,千粒重28.3~29.2 g。籽粒含粗蛋白159.1 g/kg、粗淀粉605.5 g/kg、赖氨酸7.32 g/kg、粗脂肪28.0 g/kg、芦丁11.3 g/kg、水分12.0%。表现抗倒伏、抗旱,耐褐斑病。适宜在甘肃省定西市、白银市等海拔1 800~2 400 m的干旱、半干旱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普通型豌豆倒伏严重、产量低等问题,选育半无叶型高抗倒伏、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方法]以普通型豌豆日本菜豌豆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结果]成功选育出半无叶型粮菜兼用、高抗倒伏的豌豆新品种须菜3号。该品种株型收敛,露地栽培主茎节数17个左右,株高72 cm左右,有效分枝3个左右;托叶颜色深绿,开白花;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适宜菜用;成熟时荚果黄白,籽粒绿圆,亦可粮用;单株荚数13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荚粒数4个左右,千粒重170 g左右。大田生产一般产鲜荚17250 kg/hm2左右,干籽粒产量4200 kg/hm2左右,均高于对照(中豌6号)30%以上;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粗纤维低于对照;抗根腐病、白粉病和猝倒病;最佳种植密度为9×105/hm2。[结论]须菜3号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寒、耐热、抗病、粮菜兼用、适应性广泛等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品种内7优39以15 000 kg/hm~2进行了高产潜力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实际产量平均达15 615.0 kg/hm2,具有超高产潜力;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36.0万/hm2,每穗总粒数178.8粒,实粒数164.5粒,结实率92.1%,千粒重29.2 g。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新品系酒9194为母本,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9913-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5 a连续单株选择,2015年稳定出圃。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87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24%。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8 339.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03%。生育期103 d,株高90.0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数649.2万穗/hm2,穗粒数41.06粒,千粒重46.3 g,容重787.4 g/L。该品种品质优良,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扬麦23示范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表现和产量结果均比较理想,较扬麦16早熟,实收产量7 716.7 kg/hm2,抗倒性较强,叶色深绿,分蘖力强,穗数容纳量较高,穗层整齐,小穗着生相对紧凑,后期熟相好。高产栽培在施足基种肥基础上,应力争早播,适宜基本苗185.03万株/hm2左右,苗期尽可能减少蜡肥和返青肥施用,控制高峰苗在1 466.98万株/hm2左右,争取有效穗数465.34万穗/hm2,穗粒数38.14粒,千粒重47.86 g。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播种期和施肥量为试验因子,建立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了聊玉19号单产≥10500kg/hm2的配套栽培技术:种植密度51423株/hm2,播种期6月10日至12日,施N345 5kg/hm2、P2O5169 2kg/hm2、K2O211 6kg/hm2。与之相对应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指标:穗数51476个/hm2,穗粒数586 2粒,千粒重357 8g,容重742 5g/L,穗长20 8cm,穗粗5 1cm,秃顶长0 1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