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就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家畜放牧行为、采食植物组成和生产性能影响进行了综述。阐明了不同草地状况、不同植被条件、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下各种家畜采食行为、植物组成及生产性能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放牧家畜牧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家畜牧食行为在草地生态学、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放牧家畜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时期和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牧食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亚热带中山地区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在A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高,植物产量和畜产品产量低;在C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低,老草残留,植物再生力降低;在B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的利用率为60~70%,对植物生长和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6.
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关系密切。我国对放牧强度的研究集中于北方,南方草地建设比较晚,尤其是南方人工草地相关研究比较少。本试验旨在探讨南方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嫩草地家畜放牧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生态学是目前国际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意义在于:放牧生态学所涉及的主要实验与理论研究,是草地放牧系统中动物、植物界面上的关键问题,放牧作为动物与植物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采食影响草地植被结构,决定草地资源转化效率,并且达到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它是实际草地放牧管理技术的理论基础,例如,以家畜采食行为研究制定放牧策略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几十年来放牧强度对绵羊放牧行为、采食植物组成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得出结论:①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呈线形负相关,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呈正相关。②绵羊的采食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③放牧强度对母羊繁殖性能各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④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绵羊的采食时间增加,游走、反刍卧息时间减少;每百口采食量和日采食量减少,而采食速度增加。⑤放牧绵羊的嗜食性是相对的。⑥轻牧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但是产肉量低,总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9.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是人们了解放牧系统动力学的关键之一。研究已查明,了解了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采食成分就能明晰家畜的营养状况,预测其生产性能,从而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目标,为优化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然而,估测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及其组分是困难的,也是昂贵的。虽然那些改进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地增强了人们获取家畜牧食行为数据的能力,但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采食成分和养分消化率一直以来都是营养学研究的挑战,方法众多,却各有利弊。因此,本研究针对目前估测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的常用方法,如模拟采食法、牧前牧后差额法、酸不溶灰分法、三结合法、植物蜡层指示剂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对它们的利弊和准确性进行讨论,并探析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研究了两种放牧制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和三种放牧强度(0.467,0.667和0.867ha/头)对处于泌乳中后期的黑白花奶牛在多年生黑麦草/由三叶人工草地上的放牧来食量、采食植物组成、营养摄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牧制奶牛的采食量低于连续放牧制,但其口粮组成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例高于连续放牧,故粗蛋白质、总能、钙和磷的日摄入量也低于轮牧制奶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奶牛的来食量、以及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总能、钙和磷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但三种放牧强度间差异并不显著。放牧强度越大,家畜日粮组成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例越大,而枯草和杂草所占比例越小。这说明在南山试验条件下,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奶牛的采食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日摄入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建国 《草业学报》1994,3(4):41-45
本文介绍了目前广泛运用于草地放牧研究中的食道瘘管法的发展、食道瘘管手术及护理、食道瘘管样的制取、食道瘘管样品用于放牧家畜采食的营养成分、植物成分、采食量和消化率方面的测定,以及与其它常用的方法——放牧前后样方测定法、扣笼与未扣笼双样方法和模拟家畜采食采摘法对放牧家畜采食的营养成分、植物成分、采食量和消化率测定的比较,认为代表放牧家畜真实采食日粮的食道疹管样在以上各项指标的测定中都优于其它测定方法所得到的样品,更能代表放牧家畜的实际采食习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家畜行为对不同放牧强度和月份的响应规律,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和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设置3个放牧强度(轻度(G1:0.23 cow·Au·ha-1)、中度(G3:0.46 cow·Au·ha-1)、重度(G5:0.92 cow·Au·ha-1))和3个重复,在2018年7—9月,每个小区选取2头肉牛佩戴GPS电子项圈并人工观测、记录其各行为发生的时间,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家畜采食时间>休息时间>游走时间,采食时间比例分别为53.19%(G1),62.06%(G3)和66.60%(G5);空间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家畜的运动距离越大,分别为3.53 km (G1),4.05 km (G3)和4.89 km (G5);家畜的活动区范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增加,重度放牧为69.62%,8月份家畜活动区范围最大,为67.25%。考虑放牧强度和月份两个影响家畜行为的因子,放牧强度占据主导地位。家畜行为监测有利于实现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对家畜进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9月在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试验地,采用跟群放牧观察法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下蒙古羊的牧食习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蒙古羊采食时间增大,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减少。6种放牧强度下蒙古羊的各个行为所占时间之间的关系为:采食>反刍>休息>行走>饮水、舔盐砖时间,蒙古羊的采食与饮水、舔盐砖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7、8、9月3个放牧时期,蒙古羊的采食、反刍、饮水、舔盐砖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休息和行走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强度为4.5只羊/ha的连续性放牧和划区轮牧放制度下,蒙古羊的采食和饮水、舔盐砖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家畜通过放牧采食及践踏植物直接影响草地,改变植物覆盖的种类和数量;家畜放牧对植被的间接影响将造成表土紧实或松散,减少覆盖,减少土壤水分。2004年5月份,在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围栏封育区进行试验,旨在掌握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以及放牧羊只体重的变化,从而为同类地区确定科学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草地不同放牧制度牧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10月在科尔沁草地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下科尔沁牛的牧食行为。结果表明:科尔沁牛的采食选择性很强,不仅表现在牧草的种类上,还表现在牧草的生长季节上,主要选择那些易消化的植物种类或部位,在两种放牧制度的食谱中狗尾草所占的比例均高于45%。植物种群采食后的平均留茬高度在不同放牧制度和不同月份具有不同的表现,轮牧条件下表现为10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自由放牧条件下表现为10月份9月份8月份7月份。不同放牧制度下的采食速率、采食习性、排泄行为不同,轮牧条件下采食时间和采食路线短,采食速率和采食量高,反刍?卧息和站立时间均较长,排粪和排尿次数少。  相似文献   

17.
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放牧生态系统中,家畜和草地植物共同组成了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的采食者与被采食者,两者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促进了植物抗牧性的发展,而植物抗牧性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习性,家畜和植物成为一个事物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草地资源丰富且放牧家畜种类和数量较多,为充分利用当地草地资源,促进草畜平衡,本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人工草地不同牧压下山羊放牧行为的变化。试验采用野外群体观察法对2种牧压(重牧H和轻牧L)下山羊放牧行为及其参数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表明,2种牧压下放牧山羊采食时间都极显著(P<0.01)大于其他行为时间;鸭茅、黑麦草、白三叶的采食时间分别占总采食时间的29.2%,29.0%,25.4%,3种牧草的采食时间之和极显著(P<0.01)大于杂草的采食时间,但3种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牧压增加与时间推移,山羊采食速度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采食速度与口食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表明,放牧载畜量作为草地管理手段之一,可用来调控草地组成,增加家畜有效采食量,提高山羊放牧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当地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返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海北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影响不明显,植株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减小而逐渐增高。群落中的优势种矮嵩草、披碱草的密度随放牧强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但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次优势种异针茅、紫羊茅、唐松草和黑褐苔草的密度随放牧强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也逐渐减小。一些适口性差的阳性植物如美丽凤毛菊的密度、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且植物群落随着放牧强度的减小其差异性显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返青期由于对重度放牧条件下过度采食,植物光合叶面积减小,根系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植物净生产量下降。因此,适宜地采食有利于植物返青,且植物地上净生产量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关系密切[1]。我国对放牧强度的研究集中于北方[2],南方草地建设比较晚,尤其是南方人工草地相关研究比较少。本试验旨在探讨南方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