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将为保障我国农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加强农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对落实该培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年的农学科研、教学、推广的实践以及农学专业学生管理的体会,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农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出发,探讨利用现代互联技术构建农学专业课案例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构建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我国现代农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我国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不同历史阶段,要求人才的种类、结构不同,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不相同.设立"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是农业高等院校专业调整的需要,是改造传统农学专业的重要举措.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立足大农学,面向大农业"的原则,打通基础,拓宽专业,强调综合,突出个性,具有"通才与专才相结合,以通才培养为主","宽专结合,以宽为主"等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农业高等院校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农学专业改造和改革模式进行了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农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服务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一套创新创业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当前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追求。文章以绥化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培育"专业学习+社团实践"模式等措施构建地方高校农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国家及广西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针对新农科发展的需要,以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例,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农科资源优势、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高校农林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弊端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 ,在我校已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 ,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输送农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种、养、加联合 ,产供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已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和农业科技的这种发展趋势 ,要求农业院校尽快树立起新农业、大农业和产业化的观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以担负起培养适…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改,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结合广东省农业实际情况以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专业的特点,对农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明确创业型人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定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创业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学专业“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从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探索了"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以及学校和企业关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要求与方式,旨在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论述了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项改革措施,以达到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我校2005~2009年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国内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趋势,本文提出了调整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首先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融入到农学专业课课程体系中去;其次是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机制有机地结合,搭建毕业生通向就业、通向专业化教育的平台;其三是充分重视"艰苦奋斗、拼搏向上"农学精神教育,将"基础扎实、吃苦耐劳、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农学院精神深深地贯穿到农学专业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去,以形成现代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建国以来,全国各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农学专业专门人才,在农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促进了农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农林院校的传统老专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目前,农林专科的农学专业面临着招生、分配难的困境。据1995年  相似文献   

12.
农学专业是我校设置最早的传统优势骨干专业,2005年农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品牌专业。多年来,农学专业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了使农学专业不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树立“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从而使农学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湖南省唯一的高等农业学府,肩负着全省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立足本省,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本校农学专业教师、学生和4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共500余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省农学专业本科人才面向的人才市场、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培养方式和途径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传统农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为此,应一方面注意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科建设,特别重视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学科,促进学科发展,从而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另一方面注重科研教学结合,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行培养制度及培养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广东省农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趋势对农学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单一的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农学专业“专才”教育,改造整合提升为培养“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现代大农学专业”“通才”教育的教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从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及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及人才培养的考核要求与方式进行剖析,旨在为现代农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匠心"的培养,是应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提高农学人才自身能力与品质的需要。将"匠心"精神的培养融入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教学及其连接体中,通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出高水平的"匠心"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农业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16-318
根据"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以农学专业为试点专业,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内容及方式、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探索"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其考核机制。通过研究,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对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主体专业,也是办学历史十分悠久的专业,多年来为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九五”期间教育部组织全国农业院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农学专业提出了“基础加模块”、基础加农业背景——必修专业加选修专业“两段式”等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