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是历史上有数据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年,表现出:主迁入峰早,峰次多,迁入量大,迁入持续时间长,田闻蛾、卵量居高不下,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在防治方面,由于采取“压前控后”与“治早、治小”的防治策略,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苏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动态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稻纵卷叶螟连续达大发生或特大发生程度,其主要发生特点为:迁入早,迁入量大,峰期长,田间虫卵量大,危害重。应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2007年吴江市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ēo)在吴江市稻区特大发生。在总结其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特大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迁入虫量大、峰期长,气候条件适宜,纵卷叶螟抗药性上升,生物学特点决定对其防治困难以及管理水平和用药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最后提出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加强监测、提高技术覆盖率以及科学使用农药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2007年沪郊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其特大发生主要与迁入虫量大、峰期长、气候条件适宜、食料充足、抗药性上升、防治适期较短以及管理水平和施药技术下降等因素有关,并据此提出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加强监测以及科学使用农药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了潜山县近 2 0年稻纵卷叶螟测报资料 ,认为 2 0 0 3年潜山县五 ( 3 )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特点是 :迁入虫源早、虫量大 ,峰期相对集中 ,卵巢发育程度高 ,田间有效卵量高 ,幼虫密度大 ,其原因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及防治不力 ;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5年本地褐稻虱迁入期偏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中旬以来受“麦莎”、“珊瑚”等台风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又补充迁入大量褐稻虱虫源,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有利条件,灯下虫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属大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共有5次较大面积的总体防治,即8月1~2日、8月19~20日、9月1~2日、9月9~10日和9月前复查补治,有效抑制了褐稻虱发生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2008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飞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88-190
2008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总结经验、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7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是构成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背飞虱在早稻具有迁入早、虫量上升快、数量大,在水稻前、中期猖镢危害等持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4月份成虫迁入量和迁入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式,经验证,1990一2002年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2.7%。同时根据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持点,制定出了“重点监测,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和与之相配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三都县白背飞虱发生动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三都县白背飞虱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测与调查,发现白背飞虱是三都县优势种,灯下有3个明显迁入虫峰,5月下旬为主迁入峰期;田间危害高峰期出现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为特大发生程度,局部田块成灾发生,平均虫量为5700头/百丛,以小若虫为主要虫态。通过监测结果,结合相关因子,作出科学预报,为指导三都县大面积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褐飞虱在高淳县特大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成虫迁入早、气候条件适宜、抗药性、天敌控制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生产上采取压前控后、轮换用药、保护天敌等防治对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2012年安庆市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生特点:(1)白背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迁入量大且集中;(2)褐飞虱初见期正常,迁入量偏低;(3)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发生量较大;(4)稻飞虱主害代田间卵量和虫量偏高。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3个方面提出了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褐飞虱在高淳县特大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成虫迁入早、气候条件适宜、抗药性、天敌控制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生产上采取压前控后、轮换用药、保护天敌等防治对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崇明县发生较重,表现为迁入时间提早,迁入峰次增多,迁入蛾量剧增,田间虫、卵量特大。虽经防治,但田间残虫量仍很多,发生成片白叶的田块随处可见,急需及时补治。然而目前市场上缺乏对高龄幼虫防效好、并对环境友善的药剂。2007年稻纵卷叶螟属特大发生年。笔者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安打(15%茚虫威,属低毒农药,对环境友善)对高虫龄、高虫量的田块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极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5%凯恩和20%康宽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上海嘉定区连年大发生,其特点为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增多、迁入蛾量大。由于常规药剂杀虫单系列复配剂的长期频繁使用,致使它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明显下降,造成田阆白叶率、残虫量增多,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别是对高龄幼虫的防治,我们选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15%凯恩和20%康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昭平县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程度具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2007年由于受到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昭平县稻飞虱大发生,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发生面积大、田间虫口密度高,为近年来所少见。分析其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至县稻飞虱大发生特点表现在迁入期提早,迁入量增大,迁入后繁殖快,短翅型成虫发生早,加之“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和食料适宜,而造成灾害。防治对策应是加强监测顸警,争取“压前挖后”选择对路药剂,用足药量、水量。  相似文献   

18.
1、发生情况,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主要表现为:华南、西南灯下稻飞虱迁入量比常年明显偏多,褐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华南、西南中南部、江南南部田间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上年;华南、江南南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地区已出现较高的卷叶为害。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5—7月,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南部稻区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斌艳  周家立 《广西农学报》2009,24(1):25-26,32
为探讨可操作性强、防效好的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本文对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稻作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消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贺州市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发生面广等特点。结合多年经验,提出防治对策,以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在当地单季稻可发生4代,2013年分蘖期发生偏轻,中期持续偏重,穗期危害较轻。主要原因是:迁入代迁入早、蛾期长、高峰蛾量少为偏重发生奠定基础,气候条件是形成偏重且未大发生的主因,生育期提早减轻了单季稻后期受害,但危害轻重的主要因素与单季稻剑叶抽生迟早及功能叶老健度直接相关。从时间上看,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是当地单季稻的关键防治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