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降雨侵蚀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降雨是导致土壤流失的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准确评估计算降雨侵蚀力是定量预报土壤流失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降雨侵蚀力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降雨侵蚀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种算法的小安溪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重要指标,精确计算降雨侵蚀力能够提高区域水土流失预报精度.该研究以长江上游末端支流小安溪为研究区域,基于流域内国家基本站点近10年逐分钟降雨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侵蚀性降雨雨情分类;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降雨侵蚀力的结果为标准,在6种不同时间尺度的计算模型中优选简易算法,应用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3.
集水区尺度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对土壤流失的影响效应,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子长集水区为例,将区域重心概念应用到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GIS探讨了降雨侵蚀力重心在不同年份间的变迁对土壤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重心与水文站点、大于15°坡度重心的距离会显著影响土壤流失;当降雨侵蚀力重心位于水文站点和较陡坡度重心中间位置时,也会产生较多土壤流失;降雨侵蚀力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变化对土壤流失影响不大,但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明显改变土壤流失。在集水区尺度上,随着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的变化,降雨侵蚀力与坡度、土地利用、水文站点的空间耦合关系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土壤流失量的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4.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已在许多国家研究推广应用。本文根据黄土高原的以往径流小区实测资料,分析提出了适合于这一地区的土壤流失方程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式,文中还就我国设立标准小区的选用规格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降雨侵蚀力R值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最基本因子之一。由于降雨侵蚀力计算过程中所需资料较难收集,给其计算增加了难度。利用福建省46个代表性气象站资料,建立了利用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月降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预报效果较好,能够用于估算平均降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亚马逊河流域西部La Cuenca观测站两年间所发生的降雨侵蚀资料,得出由R因子所表达的降雨侵蚀力通用方程式。由日降雨总量顶报降雨侵蚀力和由每次降雨总量预报降雨侵蚀力是比较接近的。这里介绍的是在亚马逊河流域试验的Richard模型及其系数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SLE(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是迄今为止预报土壤水力侵蚀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得  相似文献   

8.
在土壤侵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常常要求对山丘地区坡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作出预报,以便采取侵蚀的防患措施。预报土壤侵蚀量的方法,美国曾提出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就中将引起土壤侵蚀的所有因子归纳为降雨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经营管理和保土因子。在这些因子中,除降雨因子外,其它因子的实际值都是根据经验或与标准地块相比而得出的。因此,对于地形不甚复杂、地域较大、研究工作又较为规范化时,才有可能建立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但如果地域不大、地形复杂,又还未取得足够的完整资料,建立或应用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就很困难。然而应用现有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山丘坡面土壤侵蚀量预报则是可能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研究(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三、晋西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侵蚀性降雨基本雨量标准的确定 每一场天然降雨都具有一定的侵蚀能力。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抗蚀性,因而微量的降雨虽也具有侵蚀力,但不会发生土壤流失。我们所研究的是能够产生土壤流失的降雨,即侵蚀性降雨。为了求得晋西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的定量数值,必须首先确定出这一地区侵蚀性降雨的基本雨量标准,以便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降雨侵蚀力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最基本因子之一。由于降雨侵蚀力计算过程中所需资料较难收集,给其计算增加了难度。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降雨侵蚀力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降雨侵蚀力BP神经网络模型。对福建省46个地域的降雨侵蚀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降雨侵蚀力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拟预测福建不同地域的降雨侵蚀力,平均模拟精度为96.81%,平均预测精度为95.68%,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不仅为降雨侵蚀力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也为BP神经网络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但计算时收集和处理降雨数据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运用ENVI遥感软件,开发了降雨侵蚀力计算工具。降雨侵蚀力计算工具以时间序列的栅格降雨量数据集或栅格降雨强度数据集为输入数据,能人机交互选择要采用的计算模型,并根据输入的栅格数据集的类型来判断是否满足所选计算模型的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提示用户先进行数据处理;对满足要求的,可实现对月、年时间尺度的降雨侵蚀力数据的计算与整理。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开荒造田中,设计农田保护方面的稳产田地、截水沟、沉沙池之类工程,或是在评价来自农田的泥沙径流给流域带来的影响方面,推算因侵蚀而造成的农田土壤流失量是个重要的课题。 众所周知,土壤流失量公式是由威斯奇迈尔(Wischeier)等研究出来的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相似文献   

13.
闽西地区降雨侵蚀力R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降雨侵蚀力指标R是进行土壤流失定量研究最基本的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位于闽西长汀县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得出适合闽西地区的最佳降雨侵蚀力R指标为:R=∑EI60,并根据这一指标计算出1991,1992,1993年的年R值。  相似文献   

14.
植被覆盖和降雨因子变化及对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植被覆盖和降雨侵蚀力因子对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的影响程度,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得到了2000-2018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并探究土壤侵蚀模数与因子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得出侵蚀模数对于植被覆盖和降雨侵蚀力因子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准确评估、计算降雨侵蚀力,对定量预报土壤流失、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从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出发,总结了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我国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方法,分别论述了利用月或年雨量计算法、瞬时雨强法、综合指标法等计算方法,并对降雨侵蚀力分区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降雨侵蚀力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保持径流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土壤分散力、降雨特性和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流失随土壤中可交换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与降雨特性和水质的关系为:DW降雨>TW降雨=低能量(雾状)的DW降雨>TW雾状降雨。DW的两种降雨(高击溅能和雾状降雨)都产生细沟侵蚀。细沟侵蚀随土壤中可交换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TW降雨没有产生细沟。在具备土壤分散力条件下(含钠土壤和去离子水),径流足以产生细沟,土壤流失量随坡度增加而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降雨侵蚀力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是迄今为止较为成熟,应用较广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区域降雨侵蚀力R及其分布特征是将USLE应用于较大地区的关键.以日降雨量计算侵蚀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黄土高原月降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模型.用黄土高原235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30 a的月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月降雨侵蚀力和年降雨侵蚀力,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生成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栅格图像,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特征.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呈梯度递减趋势,范围在300~7 500,平均不到3 000,不同地貌类型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延安)、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榆林)、丘陵区(陇西);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主要集中于7,8两月,年际变化上存在一个2.7 a的波动周期,波动范围在多年平均值的1倍以上,不同地区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降雨侵蚀力对河岸滩区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岸滩区的人类农业活动最为直接地影响着河流的水文生态.自1997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以来,下游孟津扣马黄河滩区1 955hm2的天然滨河湿地有72%常年出露.为当地农业开发提供了原生动力.在10 a期间滩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28.8%转变成鱼塘-荷花塘等人工湿地,39.8%转变成小麦棉花等旱地农作物,剩下的328 hm2的河床湿地因受农业活动的影响,正发生着严重的退化和萎缩.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孟津黄河滩区河岸耕地土壤养分随降雨径流流失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降雨侵蚀力(R)是影响径流量和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在弱侵蚀力下,产生的径流以蓄满产流为主;当降雨侵蚀力大于19.0,产生的径流以超渗产流为主.径流土壤养分流失量与次降雨侵蚀力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滩区土壤的渗透特征,在次降雨侵蚀力R=10.0~45.0之间的中等强度降雨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并强调河岸带的水土保持工作应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青藏公路路堤边坡产流产沙与降雨特征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道路侵蚀是区域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摸清公路边坡侵蚀规律,在青藏公路路堤边坡布设自然径流观测小区,进行定位观测,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降雨特征是:以次降雨量5~10mm和平均降雨强度小于5mm/h的降雨为主,在观测期内的降雨量分别为52.89mm,61.31mm,分别占总量的56.72%和65.76%。(2)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的乘积与侵蚀模数、径流深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6和0.7982,这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较为吻合,降雨量(降雨动能)与平均降雨强度的组合可以作为路堤坡面侵蚀预测的重要因子。(3)对径流深与侵蚀模数分别取自然对数,两者拟合结果表明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633),随着径流深度的增加侵蚀模数也在增加。路堤边坡的径流系数主要集中在0.1~0.4之间,平均0.29,表明边坡的入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把降雨方向定义为一场暴雨降落方向的平均倾角.这在常规的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并没有真正监测到.然而,在斜坡表面上降雨方向对降雨侵蚀和径流量会产生影响,根据斜坡裸露的程度也可能对土壤流失和径流量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流域中进行了大量调查,可以看出几个世纪以来土壤侵蚀造成的损失可归因于均匀的降雨方向.斜坡坡面正对着降雨方向时其土壤侵蚀的损失要比背对降雨方向时的损失大得多(背风效应).在Wischmeier地区根据暴雨侵蚀数值的常规记录得出了一种简易的理论模型来测定降雨方向的影响.本模型使用四个倾角雨量器来测量和计算暴雨方向的平均数.然后,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用一个特殊的装置引导雨滴倾斜地连续地流到试验小区,它的野外测数证实了模型的估计.然而,本文中即使将降雨方向的数据包含在侵蚀计算之内,但在测量中得出的侵蚀与土壤流失之间的关系也没得到改善,其原因可能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准确,同时受到这次试验的暴雨次数所限制.如果用更多的数据加以比较,那么将会获得更好的结果.用这种方法在埃塞俄比亚高地曾收集了五百多次暴雨的土壤流失和降雨倾角的数据,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一般说来,在研究土壤侵蚀过程中用降雨方向测量也是为了气候监测,尤其是在这一区域内降雨方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