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epizooticfever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流泪、流涎、流涕、呼吸促迫、咳嗽、后躯运动不灵活和跛行。本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常呈良性经过。1 流行特点1.1 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 ,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 ,呈流行性。1.2 牛流行热似有一定的周期性 ,约 3- 5年大流行或小流行一次。阴雨、潮湿、运输拥挤、营养不良而致抵抗力下降时 ,能使本病流行。1.3 本病的发生有明…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10月调查了牛流行热在宝鸡市陈仓区某养牛小区的发病、流行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2004年7~10月牛流行热病在本公司的流行、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炎和消化道炎症状,肌肉疼痛和跛行、麻痹。本病具严格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程多短暂,常呈良性经过。1流行情况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我省1954年发现此病,1988年仓山区大流行后于1993年、1997~1998年、2001年三次较大流行。本病主要侵害牛,以乳牛易感,黄牛次之,水牛极少感染。在仓山区4次流行中乳牛发病率:1988年为80%、1993年为65%,1997年为50%、1998年为15%、2001年为3…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袭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在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四肢疼痛和大便干燥等情况,严重的病牛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牛还会出现流产和死胎等.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热的全面分析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养牛场提供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又名牛暂时热、牛三日热、牛僵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突然高烧,呼吸急促,消化道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本病从1867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大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浆液性鼻液,泡沫性流涎,后躯不灵活.导致的奶牛停产或产奶量下降,肉用牛出肉率降低,役用黄牛使役能力下降,部分因瘫痪而被淘汰.大部分患牛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最早流行于南非、中亚、澳大利亚和日本,我国1976年北京有过病例报道,并分离出毒株,发现病牛高温期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本传染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9.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阴湿多雨或干旱燥热气侯下最易流行,不同年龄、性别的黄牛均易感,本病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一、流行病学调查我场地处泾川县境内,交通比较发达,全场共有7个农业分场,1964年8月我场首次发生牛流行热,流行于全场7个分场,发病率90%以上;1969年9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接种,使牛患牛流行热,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T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证明牛流行热病程中细胞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和水牛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中以奶牛最易感[1]。本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多为良性经过,大多数牛经2~3d后即可恢复正常[2]。但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持续时间长、后遗症严重和淘汰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了奶牛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湖北省黄冈市是牛流行热的疫区,常见发生于奶牛和黄牛(农村耕牛)。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以高热、流泪、泡沫样流涎、鼻漏、后躯活动不灵活、跛行为特征的疾病。1989年8月,我县西南岗地区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流行热,利用中草药防治该病,疗效显著。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牛,以3~5岁壮年牛、黄牛、乳牛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5-7年大面积流行一次,给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随着经济交流的日益加强,畜禽流通范围更加广泛,其流行周期极有可能缩短,1990年和1995年秋季,山东省均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95年距今已有4年,已接近流行周期年限,且牛流行热病毒也会随着毒株的变异,使本病的预防和诊疗大大地增加难度.所以,本文旨在提醒业内人士,今年夏秋季节,应高度警惕,做好本病的预防诊疗工作,保持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7.
韩英 《中国乳业》2002,(2):19-20
牛流行热也叫牛三日热或称牛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及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本病1867年在西非首次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可称为老病。1946~1951年在日本暴发流行,1971年分离到病毒。该病已在非洲、亚洲和澳洲等许多国家发生。1976年,在我国华北暴发本病,并在北京分离到病毒。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快,牛发病率高,致使奶牛的产奶量及奶的质量明显下降,耕牛不能使役,部分母牛发生流产,病牛因体弱而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     
<正> 近年我国发生了牛流行热流行,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们对牛流行热诊治的体会,综合如下。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亦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俗称四蹄捆、撮脚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传染病,临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和四肢运动障碍为特征。病程短、预后好。病原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八十年代以前,牛流行热在我国还与家畜流行性感冒混为一谈,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日本在1950年的大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病,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热带地区,主要侵害牛。未经免疫的奶牛,会呈现周期性的大流行,对奶牛业的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应用国产的牛流行热灭活苗或澳大利亚的牛流行热弱毒苗提高牛群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