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表面粗糙度几个重要参数的确定及应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李瑞芬,郭彦玲(165000)大兴安岭林管局机电处张东宝(150040)哈尔滨电机厂刘峰表面粗糙度是评价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零件使用性能有重大影响。对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的正确选用是...  相似文献   

2.
竹材表面粗糙度对竹材制品的表面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用"冷进冷出"工艺和"热进热出"工艺对竹材进行处理,并用高精度的表现粗糙度测量仪对竹材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发现竹材表面的粗糙度因处理工艺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用"冷进冷出"工艺处理的竹材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比用"热进热出"工艺处理的竹材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值小得多,表面竹材经"冷进冷出"工艺处理后,具有更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
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组成复杂,较难进行准确的测定评价。从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不同测试方法及现行测定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对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基于现状提出了完善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测定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佟超  许占兴 《林业科技》1993,13(2):35-37
本试验对锯材试件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检量,依此反映带锯切削长度相进料速度不同时对材面质量的影响.冻材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小于暖材的值,表面粗糙度值不受齿尖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试件轮廓算数平均值作为表面粗糙度的判别标准,采用格丽斯仿古涂饰工艺对改性杨木进行表面涂饰,分析涂饰工艺对改性杨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纸目数对改性杨木表面漆膜粗糙度影响最大,底漆喷涂道数影响最小。漆膜粗糙度优化工艺条件为底漆喷涂道数2道、砂纸目数240目、素材修色喷涂道数1道、表面修色道数1道。  相似文献   

6.
浅谈国内外木材表面粗糙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内外木材表面粗糙度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测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论述了木材表面粗糙度研究现状与最新成果,并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杨木、水曲柳和中密度纤维板为试材,使用磨削效率测试系统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进行磨削实验,分析比较了三种试材磨削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因素对磨削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杨木的磨削效率高于水曲柳的磨削效率,中密度纤维板的磨削效率最低;横向磨削的磨削效率高于纵向磨削的磨削效率;杨木的表面粗糙度数值Ra高于水曲柳的Ra,中密度纤维板的Ra最高;横向磨削的表面粗糙度数值Ra高于纵向磨削的Ra。  相似文献   

8.
锯片锯料角对锯切表面粗糙度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锯料角影响锯切表面粗糙度的机理,阐述了锯料角与锯料量对锯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只要锯料角不变化,则锯料量的变化对锯切表面粗糙度不起任何作用。锯料角影响锯切表面粗糙度的机理为开发新型锯片、提高锯切表面的质量和锯切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龙  邢东  李哲锋 《林产工业》2020,57(2):13-17
以榆木、杨木和松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测试模式、木材切面、放大倍数和切削加工方式对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评价,比较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模式对于粗糙度值有一定影响;同一树种、同一切面时,磨削表面粗糙度明显低于锯切和旋切,表面粗糙度值为锯切>旋切>磨削;榆木磨削加工中,显微构造明显部位的三切面粗糙度值为径切面>弦切面>横切面;放大倍数与木材显微构造有关,对表面粗糙度值有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测定评价宜采用先选定被测试件的评价部位,再确定满足精度等级的测试模式的两步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竹材表面热应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竹胶合板生产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竹材表面会产生一定的粗糙度,其中热应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用“热进热出”工艺和“冷进冷出”工艺对竹材进行热压处理,并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竹材表面进行测量,发现竹材的表面粗糙度不仅与竹材本身构造有关,而且与其处理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冷进冷出”工艺处理的竹材表面的热应变比用“热进热出”工艺处理的竹材表面的热应变要小得多,因此,竹材表面的粗糙度也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触针式轮廓法测量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是木材加工工业的基础标准之一,是木制品外观质量的主要指标。它直接影响木制品表面的涂饰和胶合质量。在木制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水材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安排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和选择相应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切削用量。对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直接影响木制品加工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合理分配各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则可减少总的加工余量,从而减少木材的消耗。木质  相似文献   

12.
使用传统的二维轮廓测定方法,测量木材锯切表面粗糙度准确度不高。利用三维表面轮廓成像技术测定木材锯切表面粗糙度,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值和更真实的锯切表面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13.
探针法测量与分析竹材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探针法测定了不同竹龄的毛竹竹青和竹黄在砂磨加工前后的表面粗糙度,用轮廓最大高度(Ry)、微观不平度高度(Rz)和轮廓算术平均值偏差(Ra)三个分析因子对竹材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并与水青冈和水曲柳等木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竹材表面粗糙度随竹龄的增加而减小;竹青表面比竹黄更光滑;与水曲柳和水青冈相比,竹材外侧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使用双管显微镜和触针式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仅这两种仪器,对同一木材表面粗糙度的高度特征参数R_z、R_y进行测量,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双管显微镜上也可进行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和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铣削参数对毛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铣削实验,研究刀具前角、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对其径向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刀具前角的增大,铣削表面粗糙度各项指标中,轮廓高度方向指标Ra、Rz、厨均有所增大,但增幅不明显;而轮廓峰谷间距有所下降.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各参数并无明显影响.每齿进给量Uz对铣削表面粗糙度高度方向指标影响不明显,Sm值与Uz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表面粗糙度”是我国1983年2月底正式发布的新标准,并规定于1985年1月1日实施,它取代了1968年颁布的原国标“表面光洁度”。表面粗糙度反映了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误差大小,即加工表面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竹材加工成四棱柱状,并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各项因素随着楔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前角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其中Ra、Rz和Ry变化平缓,Sm则变化显著,锯切比劈切加工得到的表面质量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控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含水率与纤维夹角,测试其锯切表面粗糙度及其与钢材摩擦系数的变化,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杉木的锯切表面粗糙度及其与钢板的摩擦系数随着纤维夹角的变大而变大,在夹角从0°变化为15°时,杉木锯切表面粗糙度变化最明显,增大了11.1%;在夹角从60°变化为90°时,杉木与钢板的摩擦系数变化最明显,增大了47.4%;杉木的锯切表面粗糙度和与钢板的摩擦系数随着杉木含水率的增加而上升,在含水率从9%变化为12%时,杉木锯切表面粗糙度变化最明显,增大了37%;在含水率从15%变化为30%时,杉木与钢材摩擦系数变化最明显,增大了34.7%;在含水率为9%,纤维夹角为0°时,杉木的锯切表面粗糙度及与钢材摩擦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9.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分析尚其纯,李东升,金奎刚,李瑞芬(东北林业大学)《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国家标准(GB12472—90O)于1990年发布,1991年实施。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贯彻国家标准,本文将对木制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应用进行讨...  相似文献   

20.
对红橡、樱桃木和樟子松三种木材,选取不同砂带长度,进行不同接触长度的砂光处理,测量砂光后试件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表明:不同砂带长度和接触长度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对不同树种木材的影响亦不同.在接触长度15~20 mm、砂带长度100 mm的条件下,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