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甲硝唑液体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吴宏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团养鹿场,焉耆841111)每年9~11月是新疆马鹿的发情旺季。此间,成年公鹿间争偶情斗异常激烈,许多成年公鹿的胸、腹侧壁常为角斗所伤,而这类损伤往往是皮下深层组织受损,体表皮肤基本无损成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我场83年饲养马鹿365头,发现患放腺菌病的鹿21头(其中成年公鹿2头,育成公鹿2头,成母鹿10头,育成母鹿7头)。由于马鹿饲养管理近于野生,治疗方面多有不便,故只对病情较重,病期较长的马鹿6头进行了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余15例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鹿未进行治疗,自行破溃痊愈。症状病变常发生在头部,21例都发生于左侧下颌骨及其附近软组织中,至今尚未观察到发生于右侧的病例,原因不详。本病以局部组织肿胀和增生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及全身变化不明显。随着病  相似文献   

3.
鹿包皮炎多发生于成年公鹿,春末夏初本病容易发生。一般呈慢性经过,急性者甚少。鹿在排尿后有少量的尿液蓄积于包皮囊内,由于鹿舍内泥泞潮湿,包皮囊被脏物污染,或公鹿自淫时将粪便、污物带入包皮囊内,引起粘膜发炎而发病。一、临床症状病初患鹿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发觉。随病情发展,即出现排尿频  相似文献   

4.
本病因成年梅花公鹿在配种期性欲亢进,高度兴奋致使脑血管充血、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疾病。在实际工作中每年于配种期都有因激情而发生死亡现象,由于激情现象而发生的公鹿病俗称激情病。  相似文献   

5.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某场塔里木马鹿泰勒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姬姆萨染色镜检法对某养殖场46份成年马鹿血液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场塔里木马鹿泰勒虫总阳性率为28.3%(13/46),成年母鹿、成年公鹿泰勒虫阳性率分别为31.0%(9/29)和23.5%(4/17),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和灭蜱工作。  相似文献   

7.
徐志辉  蒋洁 《饲料工业》1993,14(4):17-18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近两年来价格坚挺,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鹿茸产量,我们配制了增茸灵,在对梅花鹿饲喂试验获得成效的基础上,1992年在新疆又进行了马鹿饲喂试验。现将后者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鹿与分组试验于1992年3月15日至5月25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二团鹿场进行。供试马鹿为周岁、两岁公鹿各20头,成年公鹿26头,各年龄组随机均分为两组。 1.2 增茸灵及喂量增茸灵由江苏农科院制备。周岁公鹿每日每头用量按1.2个梅花鹿头份、两岁公鹿按1.5个梅花鹿头份、成年公鹿按2个梅花鹿头份分早晚两次混入精料中投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喂同一精料,对照组精料中不加增茸灵。 2.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塔河马鹿到每年的发情季节 ,对于发情旺盛的公鹿及配种完后的种公鹿 ,一般情况下是拨入小圈单独饲养 ,一直到来年的春季 ,花盘脱了以后才放入大圈饲养 ,在 4个多月的时期内 ,对公鹿来说 ,前期因发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只饮少量的水 ,恢复期 ,开始饲喂精饲料。在这段时间内 ,如果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情期饲草过于粗硬 ,恢复期精饲料过多 ,再加上普遍的运动不足 ,日光照射缺乏 ,公鹿很容易造成前胃弛缓 ,病情严重、诊断治疗不准确及时 ,极易造成公鹿死亡 ,给养鹿业造成很大损失。在近 3年的工作中 ,笔者共诊治了 7头公鹿典型的急性前胃弛缓 (…  相似文献   

9.
<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和阿尔泰山里,栖息着成群结队数以万计的野生天山马鹿,成鹿有中型毛驴大。因为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数量在逐年增加。每年5月底6月初是马鹿的产仔季节,当地农牧民和边防战士可以在山林中捕获到出生几天的幼鹿,用牛奶喂养1~2个月、幼鹿就在居民点周围定居下来。若是公鹿,则为以后收获鹿茸带来了方便。但马鹿的野性并未消失,特别在9月底、10月初的配种季节,公鹿性欲旺盛,特别喜欢格斗。此时如果驯养的公鹿因割茸季节的耽误,使鹿茸变为鹿角,此公鹿就对人畜(牛、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连地区饲养的马鹿、梅花鹿等,每年四月份开始脱盘生茸。在冬季过后,公鹿在经过了配种工作后,体质比较瘦弱,加之春季多汁饲料比较少,公鹿此时对营养的需求量很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抓好生茸前期和生茸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92年4月21日至7月10日,我们对新疆马鹿添加赖氨酸进行增茸试验,效果如下。从1990年生的54头公鹿中随机抽出28头为对照组,其余26头为试验组。从64头成年公鹿中,随机选出52头为对照组,12头为试验组。试验期共80天。在试验期,试验组成年公鹿每头日喂给赖氨酸12克,2岁公鹿每头日喂给8克,饲喂时与精料搅拌均匀,每日2次,其它饲料及管理相同。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月中旬到3月上旬,林口县某养殖场饲养的马鹿陆续发病死亡,经诊断确诊为马鹿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断过程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该鹿场在一山丘周围装设了围栏,母鹿在所围的山上自然采食,呈半天然状态放养。公鹿在圈中舍饲。自一月中旬起饲养的马鹿陆续发病125头,病鹿一般在出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连地区饲养的马鹿、梅花鹿等,每年四月份开始脱盘生茸。在冬季过后,公鹿在经过了配种工作后,体质比较瘦弱,加之春季多汁饲料比较少,公鹿此时对营养的需求量很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抓好生茸前期和生茸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天山马鹿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天山马鹿种公鹿的采精试验。结果表明:高水平的饲养管理能获得高品质的精液;掌握熟练地采精技术可减少精液的浪费和污染;3~10岁天山马鹿种公鹿中以9~10岁公鹿精液品质最好;气温在-10℃~0℃时,采得精液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马鹿几种配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景田  赵列平 《野生动物》1996,(3):30-30,43
马鹿几种配种方法的比较侯景田,赵列平(哈尔滨特产研究所150038)马鹿属季节比发情动物,在我国一般从每年九月下旬开始至十一月下旬结束。繁殖季节期间母鹿有2—4个发性周期,每周期16d左右;公鹿发情略有提前或错后。目前,马鹿的配种方法主要有群分群母、...  相似文献   

16.
鹿巴氏杆菌病诊治赵荣陈海民五月朱博远(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兽医站,025450)1发病情况我旗鹿场有鹿526头,以马鹿最多。天山马鹿、阿拉太鹿为种鹿。1994年7月从新疆购入塔河种公鹿5头。9月5头塔河公鹿全部发病。年龄均为3岁。其中死亡2头,其余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腿部毛色与天山马鹿公鹿发情状况的关系,本研究从2011~2013年,经过对146只天山马鹿公鹿2个繁殖周期中腿部毛色变化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天山马鹿公鹿腿部毛色随着发情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从发情前至发情期,腿部毛色逐渐加深呈现黑色,而发情期结束后,腿部毛色逐渐变浅呈现浅灰色。  相似文献   

18.
我团十一连鹿场,共养天山马鹿28头,从1982年11月8日—28日先后死亡当年生(4—6月龄)幼鹿三头,成年母鹿一头,一头成年公鹿有轻微的症状表现,经治疗后痊愈。经症状、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埃  相似文献   

19.
1加强饲养管理 大连地区饲养的马鹿、梅化鹿等,每年四月份开始脱盘生茸。通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公鹿配种后体质瘦弱,春季、多汁饲料比较少,公鹿此时又必须迅速恢复体况、为换毛和生茸提高物质基础。这样,就必须抓好生茸前期和生茸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鹿,又名赤鹿。。我国的马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地区。马鹿,是草食反刍动物。马鹿的药用价值较高,驯养马鹿经济效益显著,一头成年公鹿,可产茸4~6公斤,多者高达13公斤。驯养马鹿是出口创汇、致富和发展草食牲畜的一项重要产业。一、马鹿的生活习性马鹿多在高山森林草原、稀疏灌木材和沿河地带栖身。其生活有“五大”特点:一是白天活动,喜群居,经常三、五成群活动;二是行动机敏,嗅觉、听觉发达,善奔跑,喜跳跃;三是适应性强。在亚热带或寒带均能生活,甚至在一40℃左右均能适应;四是以草食为主。夏秋采食各种草本科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