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查尔岩、法郎两个村民组为样本,抽样调查了86户农户的生产及经济收入情况。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是区域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发展具有整体性、协调性以及连续性等特征;农户是石漠化治理的直接主体,农户经济收益决定着其采用何种经济生产行为,其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同时,受当地习俗习惯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理性也受到限制。要推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培养农村新的增长极,完善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发展复合型农业。  相似文献   

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收集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试验区生态建设对植被恢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与响应。研究表明,生态建设显著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的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重庆农村商行银行基于农户的信誉,并在授信限额内和期限内发放的不须担保的贷款。1.贷款对象户口在农村,且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常住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农户联保贷款是指5户及以上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对联保小组某一具体成员提供贷款,其他成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一种贷款。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的借贷行为,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1986—2009年的数据对农户家庭因素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是否村干部家庭以及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借贷活动起着正向促进作用;而家庭务农生产经营活动、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非正规借款额度和年末手持现金对农户借贷发生率起着负向影响。对此,应加速农地流转改革,扩大农户的耕地面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拓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准入门槛,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转型,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户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因而农户的生产形式、生产结构、生产活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经济状况,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农户经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要建设小康农村必须发展农户经济,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对农户经济的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9.
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年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2个省的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资料,运用OLS方法,对影响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域综合因素大幅度地、显著地影响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显著增加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入市的农户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新疆新源县6个行政村180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入市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愿意参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入市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1.90%,影响因素主要是农户宅基地特征及农户家庭特征;宅基地宗数、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户主学历、农户对政策的认知度、农业依赖度及户主族别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入市意愿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初步制度创新 ,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是真正确立农户市场主体地位 .通过分析农户市场主体缺失的原因 ,进而从理顺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政府行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农户市场主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探究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缓解“数字鸿沟”难题、保障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方法】选取 2011—2020 年我国 31 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 TOPSIS 法对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进行测算,然后使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考察数字化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门槛模型探究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1)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增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每增加 1% 单位,农户收入平均增长 57.4 元;正向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但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抑制、西部地区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表明存在“数字鸿沟”;(2)农业农村数字化通过促进农户兼业发展、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户融资概率、促进农产品销售等途径作用于农户收入增长;(3)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农村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一门槛值为 33.401,第二门槛值为 148.370。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收入增长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 U 型”关系。【结论】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但“数字鸿沟”困境仍然存在;提出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数字化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制定区域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策略等政策启示,以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初步制度创新 ,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是真正确立农户市场主体地位 .通过分析农户市场主体缺失的原因 ,进而从理顺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政府行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农户市场主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增强农户对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主体地位认知及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户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意愿,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42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在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决策中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素养的提升拓宽了农户获得信息的渠道,对社会信任促进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起到促进作用;与现代节水灌溉方式相比,采用传统灌溉方式的农户数字素养对于社会信任与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大,而在学历水平上不存在异质性。据此建议,治理农村水污染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农村居民之间的普遍信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技服务供给是农户科技知识的重要来源,加强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江苏省农业户口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户主调查数据,采用Double-hurdle模型(DHM),分析江苏农村科技服务供给和农户资本因素对农户学习及推广科技知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科技服务供给方面,对科技服务人员的需求和拥有科技服务超市,分别显著影响农户科技知识的学习意愿和推广态度;在农户资本因素方面,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是否愿意学习科技知识产生积极影响,受教育程度和种植规模对农户推广科技知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务农收入对农户是否愿意学习和推广科技知识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据此,从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规模与质量、创新农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精准服务、提升农户科技知识的实用性与便利性3个方面给出促进农户科技知识学习与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四川、河南、山西、陕西、贵州、宁夏6省1 146户农户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整体需求意愿较为强烈,且农户的需求意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农户对不同类型公共品的需求偏好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农户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意愿最为强烈,其次依次是农村道路、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娱乐、农村基础教育;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不同类型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农户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而言,不同的因素对农户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但是对其产生共同关键影响的因素有村庄经济发展程度、受教育程度、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根据农村发展和农户类型分化的实际,将全体农户分为6种类型,即:①纯农户。这类农户完全从事农业经营,并且以自给半自给为基本特征。②商品性专业农户。这类农户也是完全从事农业经营,但是,相对于纯农户而言,这类农户农业经营行为的商品化特征较强。我们将纯农户与商品性专业农户的区分标准定为,粮食商品率是否达到70%。③一兼农户。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辅之以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或就业。④二兼农户。收入来源以农业为辅,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或就业。⑤纯非农户。已完全脱离农业的生产经营,并转而专门从事非农产业。⑥不在业农户。完全由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所组成的家庭户。相对于在业农户而言,不在业农户不仅数量极少、比重极低,而且对农村发展意义微乎其微。因此,本文对农户类型选择和分化的研究,主要讨论在业农户的选择和分化。  相似文献   

18.
姜天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50-1152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户行为。具体分析了工业化进程对农户非农化行为的影响和动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理性的农户根据收入最大化目标进行资源配置,农户行为逐渐分化。工业化对农户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户劳动的分配、农户土地的投入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等方面;工业化对农户行为非农化影响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拉力和推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全面展开,已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热点和亮点。潜力测算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陡梯等9村441户农户为例,运用"3S"和PRA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农户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一体化的"农户-土地"数据库,划分农户为纯农型、农业主导型、非农主导型和非农型四种农户生计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基本特征、家庭收入及农村居民点规模等的差异,从农户对多余农村居民点和对现正居住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意愿两方面识别其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以此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欠发达地区农户需求从贷款目的、来源、风险收益等方面,结合农村传统文化、农户自身特点以及相关政策导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农村借贷需求的特点是导致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农户信贷供给的主要原因,应采用多元化手段,优化供给,促进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