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初步制度创新 ,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是真正确立农户市场主体地位 .通过分析农户市场主体缺失的原因 ,进而从理顺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政府行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农户市场主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原则。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家庭承包制确立了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了农户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为农户市场主体地住的保障奠定了基础.文章讨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户市场主体地住法律制度保障的关联性.并提出了理顺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的监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等保护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原则.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家庭承包制确立了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了农户的产权关系,为农户开展互助合作提供前提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农生产面对大市场的弱势竞争地位,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和作用,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甘薯供应链中销售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户增收空间的拓展程度。调查研究发现,供应链中建立直销店、农超对接和农村电商的直销模式,以及经纪人、代加工、订单式和科企联合的网络模式,为农户拓展增收空间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供应链中农户市场意识淡薄,利益主体联结机制松散,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等风险,对农户拓展增收空间带来了诸多挑战。建议通过创新供应链中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户增收协同发展机制,以确保农户增收空间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6.
赵得俊 《甘肃农业》2004,(12):26-26
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现已基本成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专业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小型企业(以下简称农家)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率的角度来考证农家管理,不难看出,尽管管家们做了各尽其能的努力,还是漏洞百出,甚至功亏一蒉。就其原因,可用一个“乱”字来概括。因“乱”而人忙,导致浪费,因“乱”而经济效益低下。在现实生产力条件下,向管理要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遵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襄樊实际,笔者对如何加速我市市场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1 襄樊市农业经济运行现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市坚持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农业生产整体已进入商品生产阶段。粮食、棉花、油料、生绪、牛、蛋、禽、焦等主要农产品商品率分别达到60%以上,粮、油、肉、蛋、菜等主要农产品区域范围内平衡、批量有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过去追求满足自给转向追求增加商品量。二是农民  相似文献   

8.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经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重新确立了农户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农户再度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户经济的微观决策,主要体现于农户收入在消费、储蓄、投资之间的分配,体现于多个投资项目选择和单个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上。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宏观因素主要是:非完善的土地制度,低发育程度的农村市场和供给不足的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引导、规范农户消费行为合理化,增强农户投资的活力,完善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有关制度、法规,刺激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户经济增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散的小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因此,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十分必要。农业合作组织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中国“入世”之后,农业合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关注和推动中国农业合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极具有价值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南贵昆区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对象的目标定位与动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云  吴维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70-14072,14102
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首要环节,低保对象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到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着重分析农村低保对象的定位偏差,最后提出需要建立有效的目标定位机制将有限的低保资源瞄准那些最贫困的群体,利用网络化平台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对象的退出机制,最终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以及这种改革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着力点决不能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解决物质生活层而上,同时还应该注意将法律所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纳入其中。本文从农村法律服务的特质以及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经营形式。既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因此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城乡改革联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成为建设美好利辛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及实践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创新之举,创建符合河南省省情、各地市情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不仅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我省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从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产业、地理区位、主体、改造方式等角度对当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政策先行、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目标明确、分步推进等实践特点,以期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解决河南省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对农户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政策落实中,确权登记颁证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标是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但实践中有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地域性、复杂性等不容忽视。本次调研以山西省平定县某村为例,着眼于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在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从理论明确和特色实践两方面出发,探讨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没有经历过合作经济的全面发展时期,以及现阶段立法建制方面依然滞后,因此,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内在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的运行章程入手,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研四川省5县(市、区)20村基础上,从宅基地和劳动力两方面对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宅基地方面,房屋老化、闲置和废弃现象很普遍;在劳动力方面,农村聚落大量劳动力外流,聚落人口空心化严重.通过对当地村民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是受到地形、经济、人口、交通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据此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规范农村聚落规划、加强闲置废弃宅基地管理和运用新技术加强聚落土地利用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正当性辨析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6-14738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四川藏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加快四川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区域科学规划,积极培育增长极;根据各县综合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完善产品结构;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推动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制度安排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I)创新农村和农业内部制度,挖掘农村和农业的就业潜力,拓宽农民就地转移和就业渠道;(2)破除各种体制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转移就业速度;(3)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市民化就业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