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叶面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本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就重量百分浓度分别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0.5~0.8%的过磷酸钙[Ca(H2PO4)2]、0.4~0.6%的硫酸钾[K2SO4]、0.3~0.5%的硫酸铵[(NH4)2SO4]等5种常用叶面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尿素(水溶液)用做叶面肥的不同施用浓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施用浓度掌握在0.5%~0.7%之间生产性能最佳。生产中可推荐采用该浓度,以提高产叶量。  相似文献   

3.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叶面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喷施不同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每年刈割三茬,在刈割前20天,分别喷洒自主研制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号:201810124670.2;处理1)、0.3%尿素(处理2)、0.5%磷酸二氢钾(处理3)、0.3%尿素+0.1%硫酸亚铁(处理4)、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5)、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6)、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7)共7种叶面肥,以喷施净水为对照,观测不同叶面肥种类对苜蓿生长、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叶面肥的喷施均显著提高其产草量与营养品质,其中7号试验组效果最佳;处理7年总干草产量可达13505.50kg/hm~2,比对照提高27.78%,三茬平均粗蛋白含量可达25.01%,比对照(21.78%)提高14.83%,纯增经济效益达7441.27yuan/hm~2。综合分析得出,受生产成本限制时,可在黑龙江地区喷施处理1叶面肥。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固体发酵木聚糖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2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玉米芯(7:3)作为复合碳源,1%的(NH4)2SO4作为氮源,添加0.5%的无机盐KH2PO4,料水比为1:1.4,接种量为5%,32℃培养72h时,菌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达到了5213 U/g干物质,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27%。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生长期,叶面喷施3‰尿素、5‰KH2PO4、5‰(NH4)2HPO4和3‰尿素+5‰KH2PO4等不同浓度及其组合的追肥,对地被月季‘恋情火焰’的生长、花径、单株开花量及分枝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喷施磷、钾肥料较CK均能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枝条粗壮,抗性增强,花繁色艳,花径大,单株开花量多且花期延长。其中...  相似文献   

7.
浇水、施肥(尿素)、喷KH2PO4和喷丰产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施肥(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三亚市抱坡岭受损山地的石质边坡,用F1尿素[CO(NH2)2,F2磷酸二氢钾(KH2PO4)两种化肥、C1(蛇藤+马棘+车桑子—地毯草+类芦+波斯菊+马尼拉结缕草)、C2(胡枝子+马桑+龙须藤—狗牙根+假俭草+结缕草+百喜草)两种草种组合及J1和J2两种建植方法进行人工植物群落建植的L4(23)试验,以当年秋季地上植物量为测度值进行综合评估,得4个试验处理,效果依次为:F2C1J2F1C2J2F1C1J1F2C2J1。主要因子和次要因子分析表明:喷播建植技术草种组合肥料种类。对同一因子的不同水平进行效果比较发现:在肥料因子中,尿素F1比磷酸二氢钾F2好,在草种组合因子中,C1比C2效果好,在建植技术因子中,用客土喷播比湿式喷播好。  相似文献   

9.
甘草废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甘草废渣固体发酵工艺,并提取发酵后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测定主产酶活力,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碳源:甘草渣:麸皮=6:4,氮源:(NH4)2SO42.0%、KH2PO40.1%、MgSO40.1%;接菌量6%,加水量1.2:1,发酵时间为3d,提取溶剂50%的乙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0.2-0.5%尿素(或者复合肥)水溶液是当前柑桔育苗工作者普遍采用的适宜浓度,但在温室柑桔容器苗育苗过程中,长期轮换施用0.3%尿素或复合肥后,往往出现叶片异常黄化现象。为了探明叶片异常黄化原因,本研究对温室黄化植株及土壤进行营养诊断,并进行化肥减施试验,分析黄化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 在施肥管理一致(每10d施肥0.3%尿素或复合肥一次)的条件下,以2a龄沃柑和1a龄琯溪蜜柚为试材,分别选取室内黄化株、正常株和田间正常株进行园艺性状调查和化学元素分析,并进一步观察减肥处理(0.1%尿素或复合肥)对缓解叶片异常黄化的效果。[结果] 1)以株高、茎粗、发梢次数、叶片数目为指标,2a龄沃柑的田间正常株>室内正常株>室内黄化株;以主根粗度、地下鲜重及须根发生量为指标,2a龄沃柑的室内正常株>田间正常株>室内黄化株。1a龄琯溪蜜柚与2a龄沃柑的表现基本一致。2)相对于新鲜营养土,室内黄化植株的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呈现不同程度累积;黄化植株的土壤中的锌含量低于正常植株土壤,但均超过适宜范围;黄化植株叶片的锌缺乏,其含量远低于室内正常株。 3)肥料减施后,室内柑桔叶片黄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施肥浓度调低至0.1%适宜。[结论]室内长期按0.3%施肥育苗,会引起营养土N、P、K不同程度累积,从而抑制柑桔根系对锌的吸收,在植株上表现缺锌黄化。温室内施肥浓度应低至0.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期分离自玉米根际优良促生菌(PGPR)菌株生长速度、固氮酶活性、溶磷量及分泌IAA 能力的测定,筛选获得7株优良 PGPR 菌株,将其制成玉米专用菌肥,于2013年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菌肥配施化肥对玉米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玉米专用菌肥符合《微生物肥料》NY227-94标准。菌肥配施化肥减量15%~30%,在开花期前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影响表现为全量化肥(A)〉85%化肥+菌肥处理(B)〉70%化肥+菌肥(C)〉100%菌肥(D)〉不施肥(E);开花期后表现为:B〉A〉C〉D〉E。对干物质积累量影响在开花期前表现为:A〉B〉C〉D〉E,开花期后表现为:B〉A〉C〉D〉E。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菌肥配施减量化肥对玉米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变化是一致的。成熟期经济产量表现为:处理 B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比全量化肥显著提高2.7%;干草产量处理 A、B、C 间差异不显著,表现为:B〉A〉C,处理 B 比全量化肥干草产量提高2.1%;经济产量及干草产量处理 C 与 A 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13.
从健康桑树根系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内生产油脂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Macrophomina phaseolina,MOD-1)。结合均匀设计和单因子筛选法得到该菌株产油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铵0.3 g/L,硫酸镁0.32 g/L,氯化锰4.9 nmol/L。在此基础上优化该菌株产油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温度26℃,摇瓶转速190 r/min,装液量100 m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及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6 d,菌体生长量(干质量)高达41.852 g/L,油脂产量达到25.511 g/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或发酵条件下产生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前一种条件下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92%;后一种条件下检测出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32%。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下,MOD-1菌株的油脂产量增高,组成简单,易于纯化,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罗富成  张春勇  任健  黄琦 《草业科学》2000,17(2):57-58,64
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综合措施,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牧草产量提高65.4%;100%除杂,施用尿素150kg/hm^2,普钙105kg/hm,硫酸钾30kg/hm^2,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13.5kg,白三叶草籽4.5kg为最佳技术组合,2年平均其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4%、0.5%、0.6%)的NaCl、Na_2SO_4、Na_2CO_3对蓟(Cirsium japonicum)幼苗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POD、SOD、CAT)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NaCl处理蓟苗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无盐胁迫(CK)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且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处理下苗高依次为CK的62.15%、58.00%和45.77%,而0.5%Na_2CO_3处理幼苗死亡;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随盐浓度、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尽一致,3种酶活性均出现了阈值,POD出现在0.3%NaCl、0.3%Na_2SO_4、0.4%Na_2CO_3胁迫5d,SOD出现在0.3%NaCl处理3d、0.5%Na_2SO_4处理1d、0.4%Na_2CO_3处理3d,CAT出现在0.3%NaCl、0.2%Na_2SO_4、0.1%Na_2CO_3胁迫3d;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盐浓度的增加,除NaCl胁迫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后减外,Na_2SO_4和Na_2CO_3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3种盐胁迫下可溶性糖(SS)含量均逐渐增加。综上认为,蓟对NaCl、Na_2SO_4、Na2CO4这3种盐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在低于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方法 ,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措施 ,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表明 :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 ,牧草产量至少可提高 6 5 4 % ;10 0 %除杂 ,每公顷施用尿素 150kg、普钙 10 5kg、硫酸钾 30kg ,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 13 5kg、白三叶草籽 4 5kg为最佳技术组合 ,两年平均其牧草产量比对照高 2 13倍 ,草层盖度提高 0 71倍 ,草层平均高度比对照高 31 2cm ,草地营养结构也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畜禽养殖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验设置了不施用氮肥的空白对照组(CK)、常规施肥组(CF)和N20%(N2)、N40%(N4)、N60%(N6)、N80%(N8)、N100%(N10)、N120%(N12)、N140%(N14)、N160%(16)、N180%(N18)、N200%(N20)10个不同量猪粪沼液施肥组,探索了施用不同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氮对杂交籼稻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施肥(CF)组和沼液(N20%-N200%)施肥组籼稻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施肥的CF组为参照,除N2和N4沼液施肥组株高显著降低(P〈0.05)外,各沼液施肥组株高、有效穗个数和分蘖数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CF组相比,沼液(N20%-N200%)施肥组糙米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沼液施肥组秸秆产量整体呈线性增加,N18施肥组秸秆产量与CF组相比显著增大(P〈0.05)。另外,除N2、N10和N12组外,其他各沼液施肥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F组(P〈0.05);随着沼液施肥量的增加,沼液(N20%-N200%)施肥组饲用稻糙米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N18和N20施肥组蛋白质含量与CF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CK组和CF组相比,沼液(N20%-N200%)施肥组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猪粪沼液N120%施用量基本能够达到常规尿素的肥效,且超量施用至N200%替代尿素,籼稻仍长势良好;同时,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籼稻籽粒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硫营养元素在绒山羊代谢过程中是限制绒山羊绒纤维生长的主要因素,绒毛纤维中硫含量影响绒毛的纺织性能。针对陇东地区牧草含硫量低的问题,通过对陇东绒山羊生绒旺季补饲硫营养,观察绒纤维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0.25%蛋氨酸、0.25%硫酸钠、0.3%硫酸钠,产绒量分别为513.67±109.36g、538.76±135.29g、570.69±125.83g,对照组产绒量为418.83±98.29g,试验各组比对照组分别增绒22.64%、28.64%和36.26%,试验Ⅰ、Ⅱ组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比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适当补饲硫营养对提高陇东绒山羊产绒量有显著影响,提高了绒产量和绒品质。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的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通过桑园科学施肥提高四川丘陵蚕区的桑树产叶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 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 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叶量和产投比最高,用600.00 kg/hm2 N、210.00 kg/hm2 P2O5、254.33 kg/hm2 K2O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 945.00 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 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