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植物检疫术语是进行植物检疫工作交流的前提与基础,对植物检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及规范有害生物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明确了有害生物与外来物种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及其定义进行整理和规范,提出判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可结合适生性分析、传播途径、寄主情况及潜在的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从进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及后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有一定交集,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生物入侵防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进行规范也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制修订提供了科学思路。本文提出的定义修改建议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方法较为概括,仅为定义和名单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多样性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流行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包括形态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互作的多样性,互作物质的多样性和互作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互作结果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品种之间,作物之间、作物与非作物之间的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来促进植物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该领域近年来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提出以后研究的建议和方向,即应用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后基因组学及植物生理生化等综合技术,系统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直接和间接互作机制的基础,根据不同的防控对象及环境条件确定多样性的结构和模式,通过大数据进行管控,才能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宁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农业贸易、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省农委2001~2005年连续5年对全省有害生物疫情进行普查,基本查清已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2种。其中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15种,辽宁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据统计,入侵本省几种主要外来检疫性物种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针对本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现状,提出建立疫情应急防控体系,“分区治理、分类指导”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预防与监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我国以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 围绕“治早、治小、治了、治好”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目标, 解析了10余种重大农业入侵生物入侵机制, 揭示了多种入侵病原物与宿主媒介的互作关系, 完成了120余种入侵物种精准甄别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构建了含130多种入侵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 建立了20余种重要入侵物种的扩散阻截技术以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10年间, 我国在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侵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在生物入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火蚁定性和定量的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和WTO规则中评估生物危险性的重要方法,是开展有害生物检疫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广泛收集和掌握红火蚁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危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危险性和管理难度的基础上,本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研究,对广西红火蚁的风险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8。风险分析表明,红火蚁在广西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通过风险分析进一步科学论证了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此分析方法也为今后评估外来有害生物风险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通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森林也遭受着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和巨大胁迫。21世纪以来,外来林业入侵生物新发、突发、暴发形势严峻。本文针对包括病原物、害虫和有害植物在内的已入侵和有潜在入侵风险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综述了其相关发生危害现状,以及成灾机理、监测预警和可持续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对入侵生物学特征和成灾机制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林业入侵生物的有效防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物入侵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下被列为第九条。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具有明确的行政职责,因此急需加大宣传理解、制定行动计划并有效实施。基于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趋势,预计无论外来有害生物种类还是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未来都有可能持续快速增加。为御"入侵生物"于国境之外,检疫部门需要加强与农林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下生物入侵的检疫防控应重点放在外来有害生物信息收集、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修订及传播路径监控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一种寄生在植物维管组织的系统性细菌病害,在全球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对甘蔗产业的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综述了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和分布、传播与流行规律以及病原菌生物学与基因组特性、鉴定与检测、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内容;提出加强抗病种质挖掘与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抗病分子育种进程、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加强隔离检验检疫等病害防控策略;此外,评估了该病害在我国蔗区流行暴发的风险,展望今后甘蔗抗病分子育种、病原菌致病机制及其与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分子基础研究重点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按照FAO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2号——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对进境西瓜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最终提出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在我国已局部分布的有甜瓜枯萎病菌、甜瓜球腔菌、黄瓜绿斑驳病毒、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条纹瓜叶甲、甜瓜绢叶螟;在我国尚未见报道的有果实蝇属、西瓜船象、寡鬃实蝇和甜瓜坏死斑病毒。本文对其分布、寄主和危害特性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玉米Zea mays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生产中受到多种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尤其是外来有害生物,我国高度关注其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该文在概述玉米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全球扩散途径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我国玉米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技术的主要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涉及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测诊断、检疫处理及田间治理技术,并提出加强植物生物安全专业教育与公众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法规建设与监管服务、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奠定生物地理学的基础的"布丰定律"及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阐述了生物地理学在植物检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植物检疫更注重研究有害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格局及其扩散规律,而日愈全球化的人类活动正在不断打破有害生物相对稳定的地理分布格局,并加速有害物种向外扩散,从而形成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物入侵问题,生物地理学是植物检疫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次,影响有害生物分布、传播和扩散途径的气候、寄主和天敌等地理分布格局相关的生态因子,以及地形地貌、地理经济格局的非生态因子,这些因子构成有害生物的生物地理特性,属于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或与之关系密切的相关领域,并成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依据.应用生物地理学发展有害生物的早期预警系统,在植物检疫实际工作中能有效防范和抵御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12.
 构建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森林草莓的酵母cDNA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SVBV P1蛋白互作的15种寄主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15种寄主因子参与茉莉酸途径、泛素化、光合作用、抗病抗逆、蛋白修饰、蛋白运输和氧化还原等多种生物过程。另外,这些寄主因子还具有其他分子功能,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活性和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P1与寄主因子的互作机理,为揭示SVBV侵染森林草莓以及SVBV在寄主中扩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数据是开展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的基础。本文讨论了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制修订、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监测预警及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决策支持对数据的需求。随后对当前植物检疫核心数据库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与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进行了发展回顾。进而探讨了当前数据库面临的问题和未来需求,并从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呈现迅猛扩展的趋势并对生产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防治该病害的种子处理、化学及生物防治、嫁接以及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CGMMV与寄主黄瓜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寄主对CGMMV病毒的防控策略提出了展望,并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新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生物威胁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本文介绍了台州农业外来有害动物、有害微生物和有害植物的种类与现状,提出了重视宣传教育、加强风险评估、加强检疫监管、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注重初期防控、改变适生环境和各方密切配合等防控措施,这对做好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阻截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难养细菌, 我国发生的黄龙病病原为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由于黄龙病菌未能实现纯培养, 难以进行传统的分子和遗传操作, 导致其致病机理研究滞后。近年来, 有关黄龙病菌效应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与寄主靶标互作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黄龙病菌分泌系统特征、效应蛋白与寄主互作机制及抗病种质创制, 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植物病原细菌学主要研究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机理、灾变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原菌-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本领域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田生物多样性对昆虫的生态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田作物的单一性种植,植食性昆虫暴发、物种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化学农药大量应用于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加剧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稳定性.因此,从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系统-植食性昆虫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上的应用,回归农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生态调控举措,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领域中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对昆虫生态影响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功能,进一步阐述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稻区水稻的重要病毒病。该病害潜隐性强、危害重、防控难度大,对水稻生成构成极大威胁。本文综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分子进化、病毒与植物寄主或媒介昆虫间的互作、测报技术、药剂创制和田间综合防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2号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框架和第11号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斑马片病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其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多指标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斑马片病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48,其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为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针对该病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