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大豆品种铁丰29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O3浓度升高和UV-B辐射增强单独胁迫及复合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O3处理大豆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低于对照;UV处理下,大豆叶片SOD、CAT、POD活性也均低于对照,但基本高于O3处理;O3及UV复合处理下,加剧了SOD、CAT、POD活性的减弱.对POD同工酶研究发现,在分枝期,O3处理产生Ⅰ条新谱带,开花期和结荚期均比分枝期多2条谱带,并且受胁迫处理的POD酶谱带与对照相比颜色较浅,说明在整个生育期,胁迫处理下的大豆叶片POD同工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茶树保护性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黄建安 《茶叶科学》1990,10(1):35-40
越冬期间对6个无性系成龄茶树的成熟叶片进行低温处理后,测定其保护性酶类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系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能维持较高水平;SOD、POX(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总活性及谱带数目明显强于和多于弱的品系,出现明显下降的温度则低于弱的品系。因此探讨保护性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萌发过程中野生和栽培大豆SOD同工酶分析表明:1.供试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SOD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野生大豆含有M_n—SOD_a、C_u—Z_n—SODb_1b_2b_3和C_u—Z_n—SODc_1c_2c_3,栽培大豆缺失C_n—Z_n—SODb_1b_2谱带,而且两种类型的C_u—Z_n—SODc_1c_2c_3谱带的迁移率也不完全一致。2.萌发过程中,以单位鲜重计算的SOD活性的变化进程为,萌发初期迅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3.萌发过程中,SOD活性及活性的变化程度均表现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种子胚中,通过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受体小麦幼苗叶片中蛋白水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1)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片段的小麦幼苗叶片的蛋白水解酶酶谱有明显变化,出现45和280kD两条新的酶带;(2)小麦幼苗叶片中45和205kD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3)68和72kD两条酶带在各处理的不同 pH条件下均具较强活性;(4)不同pH条件下蛋白水解酶酶谱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甘蔗近缘植物DNA导入甘蔗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甘蔗近缘植物陇川割手密(Sacharum Spontaneum)DNA提取液分别以共培养导入法和基因枪导入法导入到桂糖11号的胚性细胞内,然后分化培养成苗。对两种DNA导入法转导植株表现型及其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表明:两种DNA导入法的T1、T2代转导植株表现型变异率均与对照有明显差异,其中基因枪导入法获得的转导植株其T1、T2代植株表现型变异率高于共培养法,获得变异的稳定性较高,共培养法T2代替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桂糖11号的安全一致,而基因枪法T2代植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有差异,在B区有两条新的酶带,迁移率大于第10号带,其中一条的迁移率与割手密的4号酶带相似。  相似文献   

6.
咖啡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物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萌发种子、叶、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小粒种咖啡花的雄蕊和雌蕊在不同的发育期,不同种咖啡花的雄蕊和雌蕊在相同的发育期,不同种咖啡的叶片,激素处理咖啡的萌发种子和幼苗的叶片,其有关同功酶谱带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为咖啡的生长发育,不同性状的差异,种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两个籼稻材料082(耐热型)和协青早B(热敏型)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对水稻秧苗的保护作用。在苗期进行高温和喷施BR处理,观察高温胁迫下BR对叶绿素、蛋白质和MDA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保护酶(SOD、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表达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喷施BR能明显提高热敏型材料协青早B的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加SOD和P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但对耐热型材料082的影响相对较小。经BR处理后两个材料的POD同工酶谱带表达均明显增强。在高温胁迫下,BR处理减弱了耐热材料082的4条SOD同工酶谱带的表达,但明显增强了热敏感材料协青早B的A、B两同工酶谱带的表达,表明BR能够增强稻苗内活性氧保护酶系统的活性或诱导其表达,能有效减轻高温对秧苗的伤害。BR处理后稻苗对高温的应答机制,在温敏性不同的材料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无性系GT1正常树与死皮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看到死皮树无论是树皮或胶乳,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快带部分的活性都比正常树高得多,其余谱带差异不明显。无性系RRIM600死皮树与正常树的胶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很明显,死皮树有3条谱带,酶谱带宽,显色快,染色深,表明活性较高,而正常树只有2条,活性很弱。GT1死皮病灶部位的树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特别高,过渡区其次,健康皮较弱,显示出距离病灶愈近,酶活性愈高的趋势,似乎死皮的诱发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是同步发生、发展的。RRIM600的结果与GT1一样。此测定结果与同工酶电泳结果相符。死皮病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健康树皮低。RRIM600健康树皮的胶乳可分离出6~8条SOD酶带,死皮树皮的胶乳只分离出4~5条,而且活性减弱,显示出某些同工酶带缺失。本文还认为橡胶树死皮是一种自卫性的愈伤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协同完成自由基清的变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内的SOD、POD、CAT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均发生了变化.其中,POD同工酶谱的变化最为明显,谱带颜色深浅和条数均有变化,部分酶分子失去了酶活性而谱带消失,另一部分酶分子活性则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谱带.SOD、CAT同工酶谱的变化相对不强.同时POD、CAT同工酶谱在不同玉米基因型间差异较明显,SOD则无太大差异.说明从抗旱育种角度出发,可将其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油菜苗期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OD,Ecl.15.1.1)和过氧化氢酶局性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以及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维生素C和丙二醇(MDA)含量在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实践结果表明:在低温(4℃)下,SOD和过氧化氨酶活性比在常温(25℃)下分别提高5—20.13%和6—51%.抗寒性强的品种提高较大. 油菜叶片在其自然衰老过程中,伴随着SOD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油茶叶片SOD活性可被KCN抑制,但不受氯仿—乙醇影响,表明油菜叶片SOD为Cu一Zn—SOD.样品的提取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及用氮蓝四唑(NBT)的酶活性染色,稀水油菜白和甘油5号各有4条谱带,腊油菜(陕西)有6条谱带.  相似文献   

11.
大豆荚皮中具有至少9条SOD同工酶带:Mn—SODa_1、a_2;Cu—Zn—SODb_1、b_2、b_3;Cu—Zn—SODc_1、c_2、c_3及与澳酚兰前沿混在一起的一条酶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荚皮各酶带没有发育先后顺序的差异,只是酶带强弱的程度稍有变化。种子也至少有9条酶带,但c_3与溴酚兰前沿混在一起。发育过程申各同工酶出现的顺序有差异,最先出现的是a_1带,最后出现的是c_3带。果实发育各期荚皮SOD的各条同工酶带均比种子中相应的酶带活性强。实验表明:电泳方法的改进将会分离出更多的SOD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复合微肥(甜丰)对甜菜进行不同浓度的浸种或7~8叶时叶面喷施处理,在甜菜各生育期测定块根、叶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增加了甜菜块根分化形成期(幼苗期)的幼根和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中的酶带数。使用复合微肥(甜丰)促进了甜菜不同生育时期的内部生理生化代谢。各处理间相比较,浸种100g/亩和叶喷50g/亩的酶带活性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西瓜嫁接苗的植物保护酶同工酶与亲和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6种不同瓜类的砧木分别与西瓜(Citrulluslanatusvar.)西农8号进行嫁接,研究其对接穗过氧化物(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及其接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断根前西瓜实生苗与接穗苗同工酶的带型及其活性强度差异较小;断根后西瓜实生苗与不同砧木的嫁接苗生长及其叶片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变化较大。同工酶相似系数与嫁接苗的长势存在正相关,其中冬瓜、瓠子和葫芦砧木上接穗与实生苗的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最高,与西瓜的嫁接亲和性最强;丝瓜砧木上的接穗与实生苗的叶片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最低,与西瓜的嫁接亲和性最弱。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不同硼效率品种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2个硼低效品种、4个硼高效品种及其4个F1苗期、蕾期和花期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探索甘蓝型油菜不同硼效率品种及F1间酯酶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时期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谱比效稳定,出现明显的三个带区;不同硼效率品种间酯酶同工酶谱在各个时期和器官都有差异,但苗期叶片酯酶同工酶谱在快带区的差异最显著,容易辨别,F1为共显性;缺硼时甘蓝型油菜不同硼效率品种酯酶同工酶的谱带颜色变深,酶活性增强,但同工酶的谱带数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间的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珍萍  陈启锋 《大豆科学》1992,11(4):329-335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在另两个种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尤其是其中4条酶带的出现频率,随进化程度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3.ATP酶、苹果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都呈现种间差异。尤其是ATP酶,不仅酶带清晰、带次分明,而且种间易于区别。因此,除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外,还可在幼苗期用根、幼茎和子叶作材料,以3条ATP酶同工酶酶带AP—11、AP—12及AP—13来反映进化程度不同的3个大豆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花生种子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个花生品种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生种子SOD活性高,每克鲜重含900~1600单位之间。在几个品种中,普通型(沭阳大站秧和沛县大拖秧)SOD活性最高,平均为1576.8U/gFW;珍珠豆型(赣榆小站秧和太仓拨藤)SOD活性较低,平均为954.5U/gFW。8个花生品种SOD同工酶谱相同,均为6条Cu·Zn-SOD带和1条Mn-SOD带。其中Mn-SOD以徐州68—4活性最高,为219.7U/gFW,其它几个品种Mn-SOD活性在56~100U/gFW。8个花生品种的SOD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90℃保温10min仍保留了22%~41%的活性,其中Mn-SOD热稳定性高于Cu·Zn-SOD。  相似文献   

17.
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引起的生化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外源豌豆 DNA直接导入普通小麦中 ,结果发现变异小麦的籽粒蛋白质构成及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同工酶谱带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 :超大穗变异株系 M1 新增加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86 ku和 80 ku组分 ,相反 ,中国春变异株系 C消失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92 ku和 82 ku组分 ,它们的中分子量蛋白区亚基带染色程度也分别产生了明显的加深和减弱变化 ;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显著变化。表明受体发生广泛变异可能是外源基因导入、基因杂合、基因互作与外源 DNA片段“重组插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大豆种子和荚皮在发育过程中4种同工酶的变化。从开花后14天始至籽粒成熟,其超氧物歧化酶、醋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在荚皮中变化较小,多数酶带合成较早。随种子发育进程酶带逐渐增多,活性也随之增高,而酯酶在发育早期和中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同工酶带数也多。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贮藏不同年限的马铃薯实生种子为材料,对其活力和反映活力状况的若干生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从种子活力的角度测定了种子的实用价值。主要结果是:马铃薯实生种子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渐趋降低,幼苗生长速度减慢;砂培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比普通发芽试验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更能确切地反映种子的活力;随着种子活力的下降,其内部的脂肪酸价升高,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活力高的实生种子,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较活力低的实生种子数量多,颜色深,酯酶同工酶亦有相似的结果;同薯8号和克疫两品种的实生种子活力下降的速度不同,前者慢、后者快;马铃薯实生种子在一般室内温湿度贮藏条件下,经8年或更长时间贮藏后,仍具有种用价值,可作播种材料;马铃薯实生种子活力的测定,采用活力指数或发芽指数较其它生态指标更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脂肪酸价和相对电导率作为活力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劣变速度快的实生种子是灵敏而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下稻作幼苗酯酶等同工酶的 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泳技术对稻作异养期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茎叶、根进行酯酶等同工酶的分析,以探讨稻作抗旱性和生化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后,水旱稻一些品种茎叶的SOD(超氧化岐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若干同工酶酶带活性增强,但在根系中酶带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2)水分胁迫后,水旱稻茎叶中的酯酶同工酶出现一条新的酶带A3。(3)水分胁迫后,早稻根系的酯酶同工酶A1酶带活性减弱程度明显轻于水稻。水旱稻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