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洪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96-301
为了优化高粱壳中抗氧化组分黄酮色素提取工艺,提高天然色素产量。以红色高粱壳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高粱壳提取液中黄酮色素质量浓度及其对Fe3+总还原力的影响,并对高粱壳粗提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高粱壳中黄酮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mL/g)84.2:1、提取温度73.5℃、提取时间104.4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黄酮色素质量浓度为5.7889 g/100 g,总还原力最大为1.0863;高粱黄酮色素质量浓度和总还原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同时高粱壳黄酮色素粗提物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台湾祥龙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台湾祥龙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使用不同的提取剂对色素提取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乙醇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的pH值、液料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乙醇溶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36nm,溶液颜色为鲜红色;该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和醇溶性天然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pH5.0、液料比6.4:1、浸提温度40℃和浸提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万寿菊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长期保持其稳定性的条件。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通过测定不同浸提溶剂所得色素的吸光度,确定最佳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7 nm,最佳工艺为:浸提溶剂为石油醚,温度30℃,料液比1∶8,浸提时间60 min。该色素的耐热性较差但耐光性较好;使用pH值范围广;蔗糖浓度、食盐浓度和防腐剂对其稳定性虽有影响但较小;K+,Na+,Ca2+,Al3+对其几乎无影响,而Fe2+,Cu2+,Fe3+则会降低其稳定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铁、铜制容器接触。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板栗壳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设计,建立了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探讨了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4℃,乙醇体积分数39%,料液比1∶34。  相似文献   

5.
花生乳中加入荷叶黄酮生产复合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荷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然后将提取出来的黄酮添加到花生乳中生产复合饮料。结果表明,荷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50,提取温度90℃,乙醇体积分数为40%,提取时间2h;花生乳最佳制作工艺为:微波加热3m in后,在质量分数为0.5%的NaH CO3水溶液中浸泡6h;辅助物质的最佳配方为:7%食糖,0.10%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05%黄原胶;最佳稳定剂配方为0.10%吐温80和0.06%单甘酯。  相似文献   

6.
乙醇提取桑葚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葚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对桑葚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对桑葚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桑葚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pH值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0.5h,料液比为1∶2。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提取的方法从破壁酵母泥残渣中提取碱不溶性β-1,3-D-葡聚糖,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浓度3个因素对β-1,3-D-葡聚糖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碱法提取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碱液浓度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而提取时间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正交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质量浓度10g/L的NaOH溶液在60℃下提取60min。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穗石柯根皮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穗石柯根皮苷工艺。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分别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穗石柯根皮苷的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较优范围,然后采用L9(34)正交实验及最优组合验证实验方案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影响多穗石柯根皮苷提取得率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30、70%乙醇浓度、提取时间35 min,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穗石柯根皮苷提取得率1.421%,提取物中根皮苷纯度为3.797%,验证性实验的相对偏差RSD=0.881%,说明该最佳提取工艺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紫心甘薯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心甘薯是一种特殊的甘薯品种,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色素物质,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针对紫心甘薯的色素提取及其饮料开发进行了研究,分别选用乙醇和柠檬酸溶液作为提取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紫心甘薯色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当乙醇体积分数为20%,料液比为1∶20,搅拌时间为2 h时,色素提取率最高为0.421 mg/100 g;以柠檬酸为提取剂,当柠檬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8%,液料比为1∶40,搅拌时间为1.5 h时,色素提取率最高为0.195 mg/100 g;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乙醇溶液比柠檬酸溶液的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法对龙眼壳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龙眼壳黄酮超声波提取主要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其次为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30%,料液比1:30,超声波时间为20 min,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6,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30min。紫茄红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光吸收波长为530nm,在弱酸性、中等温度、避光条件下稳定;紫外线、常见食品添加剂蔗糖和乙酸对该色素都具有增色作用;氧化剂对其影响较小,但还原剂对其有较大影响,并且还会使色素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天然红色素的工艺进行探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色素提取的影响,确定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溶剂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微波萃取的最佳条件为:以纯净水为溶剂,微波功率60%(480W),提取时间80s、料液比(g:ml)1:3,提取次数为3次。微波提取火龙果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13.
付莉  彭威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83-287
为了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以抗坏血酸、柠檬酸为对照,以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为试验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紫茄子皮红色素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猪油作底物,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油脂的POV值,研究了紫茄皮红色素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茄子皮红色素对上述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且清除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大于0.5 g/100 mL,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趋于稳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最大抑制率为91%,当浓度大于0.6 g/100 mL后,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作用趋于稳定;抑制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强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在0.7 g/mL的浓度下,协同增效作用趋于稳定。紫茄皮红色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紫茄皮红色素分离与主要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莉  靳京  顾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85-289
为了给紫茄皮的应用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对红色素进行提取鉴定,利用乙醇溶液和石油醚对紫茄皮红色素进行提取和纯化,提取液经过浓缩,纸层析进行分离后,分离的成分进行pH值梯度试验,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等实验。采用正丁醇:盐酸:水(6:1:0.5)为展开剂,色斑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的三点在光谱扫描下在278 nm、507~53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表明该3个色带为花色苷类色素;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颜色均发生变化,表明3种色素均为黄酮类的化合物;在pH=1时其吸光度值最大,当pH>1时,其吸光度趋于减少,光谱曲线变得平坦,说明紫茄皮红色素属于黄酮类的花色苷色素。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主要研究脂肪对黑米色素的影响、提取方案的优化以及色素在乳酸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肪对色素的提取影响较大。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以pH值为3的醋酸-乙醇为浸提剂,物料配比为1∶5(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0min。色素在乳酸中pH值越小越稳定,pH值小于3稳定性最好,温度小于80℃无明显变化,随光照时间延长其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无梗五加果多糖最佳脱蛋白工艺,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酶法和三氯乙酸(TCA)-Sevag 2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无梗五加粗多糖液调至pH值6.5,采用质量浓度4%的木瓜蛋白酶40℃下酶解2 h,5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其等体积TCA-Sevag (1:1,v/v)试剂脱蛋白处理4次,其中Sevag试剂中氯仿:正丁醇=5:1(v/v),脱蛋白率为95.6%,多糖损失率为21.5%。酶法联合三氯乙酸(TCA)-Sevag脱除蛋白法是一种适合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较高效的除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茶叶中花青素综合提取方法及其提取液稳定性等问题,采用超声辅助、酸性乙醇提取法,综合提取分离茶叶中的花青素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分析法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获得花青素粗提液。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80%、酸浓度为0.6%、料液比1/25、提取3次,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花青素,提取率为378.25 mg/100 g。pH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较高;碱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降低。该研究将为拓展花青素的生产来源、组成鉴定、开发特色茶叶保健产品等奠定前瞻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