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突眼隐翅虫标本300余头。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Stenus属的4亚属、共20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11个山西新纪录种。本文首次综合记述了山西突眼隐翅虫属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和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西双版纳热带林研究时,采到了兰花蕉属(OrchidanthaN.E.Brown),老挝兰花蕉(0.laoticaLarson)的标本。该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而兰花蕉属为云南的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ididorsats(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el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部各节长宽比为6,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锯腹片15节且3-13节缝具粗长节缝刺突等与此2种不同。根据中国标本描述了中国新记录属一顶脉叶蜂属属征和黄褐顶脉叶蜂种征。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didorsata(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le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缨翅目黑蓟马科的种类和分布.【方法】用拍打法采集各种植物上的蓟马标本,并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形态学分类和鉴定.【结果和结论】黑蓟马科在中国仅发现1属3种,其中1种为中国新记录种:克氏黑蓟马Melanthrips knechteli Priesner.本文描述了该新记录种并提供了中国该属已知种的鉴别特征和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Matsumura(1931)设置台透翅蛾属Sasiba,其模式种Sc.taikanensis Matsumura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方面与透翅蛾亚科Sesiinae其他近缘属有明显差异,应作为有效的指名属单独存在,所以,Hep-pner等(1981)曾将该属并入兴透翅蛾属Synanthedon Hbner(1819),值得商榷.经解剖比较,黑赤腰透翅蛾Sesiarhynchioides(Butler,1881)、赤腰透翅蛾Sesia,Molybdoceps(Hampson1919),与台透翅蛾属的特征一致,故一并移入此属,予以重新组合,一新种为山胡桃透翅蛾从Scasibacaryavora Xu sp.nov.,是危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h.)K.Koch、栎树Quercusspp.的重要蛀干害虫.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我国长翅目9种,其中蝎蛉属2新种,新蝎蛉属4新种及2中国新记录种,Neopanorpa pulchra Carpenter为雄性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Ji属二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广州和西藏的中国新Ji属二新记录种,即球突新JiNeoperlamnongstark和显新JiNeoperlaperpicillataZwick.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ZAU)和上海昆虫研究所(SIE)。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采自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的夜蛾总科小型种类标本材料整理,发现鳞翅目目夜蛾科纤翅夜蛾属2中国新记录种:灰褐纤翅夜蛾(Araeopteron canescens(Walker,[1866]))和白条纤翅夜蛾(Araeopteron fasciale(Hampson,1896))。对其成虫、外生殖器和分布给予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采自辽宁省的卵跳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Ooencyrtus acestes Trjapitzin 1967(远东卵跳小蜂)和首次发现的短翅型黄足卵跳小蜂(O.utetheisae(Risbec,1951))。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和已知寄主,并附有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自浙江苍南县以及邻近地区30个分布新纪录植物类群。其中田野水苏(Stachys arvensis Linn.)为中国分布新纪录;鱼木属(Crateva Linn.)等10属和藜蒴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等16种、3变种为浙江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长崎齿瓢虫属Afissula kapur 1955种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崎齿瓢虫属Afissula Kapur自1955年建立以来,近30年经各国学者不断地发现,有的重新组合到这个属,迄今该属共有13个种。本文从生物学、生态学及区系学的角度研究了这13个种的形态、食性及其分布特点,从此可以看出该类群发源于喜马拉雅地区并向该地区的东北、东南方向扩展。本研究对食植瓢虫亚科的演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的4种归化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 (Nutt.) H. Hara,狭叶马鞭草Verbena brasiliensis Vell.,加拿大柳蓝花Nuttallanthus canadensis (L.) D. A. Sutton和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folia (L.) Raf. ex D C.。其中,柳蓝花属Nuttallanthus D. A. Sutton为中国归化新记录属,梁子菜为浙江归化新记录,狭叶马鞭草为中国大陆归化新记录,其余2种为中国归化新记录。参8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云南猴欢喜属Sloanea L.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传统分类学方法,在仔细研究模式标本的基础上,归并了2种1变种;报道了中国分布新记录1种。云南计有本属植物10种1变种。文中还讨论了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主要植胶区范围6个州(市)的胶园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及入侵性等。结果表明:云南山地胶园外来入侵植物有26科63属82种,其中菊科(18种)、蝶形花科(10种)、禾本科(6种)、苋科(5种)和茄科(5种)为优势科,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66%。生活型组成主要是草本植物,有57种,占总种数的69.51%;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美洲,有62种,占总种数的75.61%;从科、属分布区类型来看,全部表现为热带成分;引入途径为人为有意引入的有41种,占总种数的50.00%;入侵等级为恶意入侵种的17种,严重入侵种的24种,两者占总种数的一半。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了4种新纪录归化植物,分别为蓝花毛蔓豆Calopogonium caeruleum (Benth.) Britton、荨麻叶假马鞭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Salisb.) Sims、白花假马鞭Stachytarpheta cayennensis (Rich.) Vahl和银花苋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其中,蓝花毛蔓豆为中国归化新纪录,其余3种为云南归化新纪录。总的来说,云南山地胶园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入侵形势较为严峻,对云南山地胶园中橡胶树的生长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该从4个方向进行防控:(1)强化外来入侵植物防范宣传,提升公众风险识别意识;(2)开展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专题调查;(3)注重源头管控,特别是原产美洲的外来植物,加强边境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4)制定主要危害物种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兰科植物在甘肃省的分布新记录种4种,即:卵唇红门兰(Orchis cyclochila(Franch.et Sav.)Maxim.)、长瓣角盘兰(Herminium ophioglossoides Schltr.)、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H.Tsi).其中,作为中国特有分布型属的象鼻兰属(Nothodoritis Z.H.Tsi)为甘肃省和陕西省的分布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柱隔孢属3个国内新记录种:蕹菜柱隔孢Ramularia ipomoeae F.L.Stevens,白头翁柱隔孢R.pulsatillae Hollos,千里光柱隔孢R.senecionis(B.etBr.) Sacc.,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大戟科叶下珠属中国新分布种瑞氏叶下珠Phyllanthus rheedii Wight及香港的新逸生种纤梗叶下珠P.tenellus Roxb.和广东、海南的新逸生种锐尖叶下珠P.debilis Klein ex Willd.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杜鹃花科植物在甘肃省的分布新记录种4种1亚种,即:三花杜鹃(Rhododendron triflorumHook.f.)、大叶金顶杜鹃(亚种)(Rhododendron faberiHemsl.subsp.prattii(Franch.)Chamb ex Cullen et Chamb.)、毛叶吊钟花(Enkianthus deflexus(Griff.)Schneid.)、四川白珠(Gaultheria cuneata(Rehd.et Wils.)Bean、南烛(Vacciniumbracteatum Thunb.);其中作为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属的白珠树属GaultheriaL.为甘肃省分布新记录属,对于揭示白龙江下游、白水江流域及南秦岭山地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及其与横断山脉地区植物区系的相似关系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西部褐梅衣属地衣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四川、云南省新记录——显突褐梅衣和青海省新记录——微糙褐梅衣2个种,为我国西部地衣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