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温度对黄伞Ad-2菌丝生长的影响,碳源对黄伞Ad-2菌丝生长的影响,氮源对黄伞Ad-2菌丝生长的影响,pH值对黄伞Ad-2菌丝生长的影响,光照对黄伞Ad-2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出了黄伞Ad-2菌丝培养特性为: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pH值为6.0-7.0,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
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幼苗期易发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在实验室内纯培养条件下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6.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最佳光照条件为12∶12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3.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枸杞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内枸杞主产区枸杞根腐病病株中分离鉴定的单隔镰孢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上的生长状态与特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适于单隔镰孢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豆芽汁培养基;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5℃;适宜的pH值范围为4~10,最适的pH值为9;供试的4种碳源均能被其利用,其中以乳糖的利用效果为最好;该菌株能够利用供试的4种氮源,其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最差;光暗交替的培养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而连续黑暗的培养环境却能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
南洋楹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及光照条件对南洋楹溃疡病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5~7,在12∶12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引起人参锈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以人参锈腐病病株根部分离的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 H值、光照、碳、氮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致死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其次是PDA;最适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值为7;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菌落生长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致死温度55℃。研究结果可为人参锈腐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研究桉树轮斑病原菌(Pilidiella eucalyptorum)的生物学特性,为桉树轮斑病的监测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10~35℃及pH 2~12的环境里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6 h/18 h紫外光光暗交替与12 h日光灯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是菌丝生长最佳碳源;蛋白胨和酵母粉是菌丝生长最佳氮源;分生孢子在20~30℃均可萌发,以28℃萌发率最高;在饱和湿度且有水滴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8和50℃。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秦皇岛市发生的八仙花炭疽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35℃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最适pH值是6~7,产孢最适pH值是4;光暗交替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碳源以葡萄糖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蔗糖和麦芽糖最好;氮源以KNO3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蛋白胨和甘氨酸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9.
对引起油茶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及分生孢子正常萌发,其中30℃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pH3.0~11.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pH6.0最利于菌丝生长,pH5.0~7.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麦芽糖与谷氨酸的不利于菌丝生长。甘露醇和甘氨酸有利于产孢,半乳糖和硝酸钾不利于产孢;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0.
冯涛  李慧丽 《防护林科技》2012,(5):41-45,49
研究白鳞伞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及其在不同碳氮比、pH梯度、温度梯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菌丝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佳碳氮比为50∶1,在添加VB1的完全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pH值为6.5,最适培养温度为20℃,致死温度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11.
用思茅松林地采集的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分离的纯菌种,进行该菌的培养特性研究.通过不同碳源、氮源、维生素、pH值以及培养温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半组合培养基上,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乳糖最差;氮源以酵母浸膏最好,天门冬素最差;培养基的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pH值是4.2~5.2,最适温度是25~30℃;该菌对维生素的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温度、光照、pH值和碳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筛选,研究铁皮石斛菌根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菌根真菌(001)的较佳培养条件为25℃、12 h光照+12 h黑暗、pH6.5、蔗糖、葡萄糖为适宜碳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乌腺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病原菌Alternaria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硝酸钾;适宜孢子萌发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硝酸钙;菌丝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p H7中性以及光照条件下更利于孢子萌发及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从红汁乳菇菌盖上分离得到的菌丝易于培养。条件适宜时 ,菌丝浓密洁白 ,且在基质上产生桔红色色素。菌丝对单糖、双糖、多糖均可利用 ,对氨态氮、硝态氮、尿素、氨基酸也均可利用。菌丝可在 5 0~ 30 0℃下生长 ,最适温度为 2 0 0~ 2 5 0℃ ,pH值 3~ 1 1时均可生长 ,最适 pH值为 5~ 8,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1株野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Imbach]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适宜碳源、氮源、温度及酸碱度的筛选,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经鉴定为双孢蘑菇,其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乳糖、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适宜的pH值为7.0。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双孢蘑菇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冬枣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在玉米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土豆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在玉米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菌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9,最适pH值为6~7.0,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7.0;不同营养条件下,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室内纯培养法,对火炬树上的腐朽病原菌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在不同的培养基、碳源、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试验.筛选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培养裂褶茵的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最佳碳源是果糖,最佳pH6.0,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为20~25℃,最佳光照条件是全黑暗.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瑞丽市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植基地,发现一种铁皮石斛叶斑病。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性及产孢性能。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其中28℃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最适pH值为5~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3~4。此菌对碳源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硫酸铵、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其他供试氮源均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思茅松林地采集的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实体分离的纯菌种,进行该菌的培养特性研究,通过不同碳源,氮源,维生素,pH值以及培养温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半组合培养基上,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乳糖最差,氮源以酵母浸膏最好,天门冬素最差,培养基的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pH值是4.2-5.2,最适温度是25-30℃,该菌对维生素的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20.
油茶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油茶叶枯病已从油茶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为给此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分离纯化了油茶叶枯病原菌,并对影响其生长的温度、酸碱度、光照和培养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1℃之间均能生长,其中27℃的温度为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病原菌在pH值为4~9之间均可以生长,当pH值为6时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最适合该病菌的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其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