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为林区有效防治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外,对其他寄生性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黑足凹眼姬蜂无不良影响。对异色瓢虫、蠋蝽等捕食性昆虫亦无不良影响。对白僵菌、粉拟青霉菌在常规使用浓度下无抑菌作用。对鹌鹑也是安全的。因此,灭幼脲Ⅰ号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1989~1990年,在经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溴灭菊酯对马尾松毛虫有很高毒效的基础上,用其进行了林间和飞机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防治结果表明,林间喷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达96.5%~100%;飞机大面积喷洒,对4~5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达87%~95.08%。与此同时,对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兼治的效果分别为87.91%和71.5%。  相似文献   

4.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 ,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 ,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 ,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 ,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 99 76 %和 99 88%。通过 6 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 ,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 92 2 2 3cm和 86 0 1 3cm ,取食天数分别为 10 3天和 98天。分析表明 :幼虫 4龄 (含 4龄 )以前 ,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 15 % ,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 85 %以上。故幼虫 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伏虫隆(Nomolt)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当前协调综合治理较为理想的药剂。为了验证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于1987年,分别对美国白蛾和赤松毛虫进行了室内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室内试验有100%的杀灭效果;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4%。本文仅就赤松毛虫的防治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地点于1987年7~10月,在铁岭县李千户林场的11年生人工赤松林内选设试验地。  相似文献   

6.
高效灭百可以20、10、5和2.5ppm,经室内林间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 (Walker)防治试验表明:对卵和2—3龄幼虫均有高效和杀虫迅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建平县应用弥雾机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毛虫幼虫80hm2,96h杀虫效果达89%。直接防治成本为85.5元·hm~(-2),仅为同期毒绳防治成本225元·hm~(-2)的38%。试验证明,应用弥雾机是防治辽西地区松毛虫幼虫的新途径,在同类地区松毛虫幼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毒胶环防治松毛虫越冬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进一步寻求经济有效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根据北方地区松毛虫幼虫均在地面越冬、出蛰后上树危害的特性和五十年代国内外采用粘虫胶治虫的启示,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配制毒粘胶环防治越冬松毛虫幼虫上树的研究工作。小试验面积0.67亩,中试面积6亩,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99.76%和99.88%。通过6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9222.3cm和8601.3cm,取食天数分别为103天和98天。分析表明:幼虫4龄(含4龄)以前,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15%,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85%以上。故幼虫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机械混合法研制成毒笔,于1982—1983年对松毛虫上、下树幼虫进行毒杀试验,杀虫率一般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是江苏森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在防治工作中、均采用二二三、六六六等有机氯类农药,松毛虫对该类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大,严重污染环境,常引起鱼、畜大量中毒死亡,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自1983年初我们进行新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筛选工作.通过20多种农药品种对松毛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了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20%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对马尾松毛虫有特高的杀伤效果,进行林间药效试验,杀虫效果在90%以上.为此,1984年4月在高淳县游山林管会进行了飞机低量喷洒药效试验,杀虫效果均达99%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一)供试农药品种 2.5%溴氰菊酯(法国进口)、20%杀灭菊酯(日本进口)、20%氯氰菊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45%马  相似文献   

12.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usTsai etliu)在北方分布较广,是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我所在学习外省经验研究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最近在本地区发现了油松毛虫多角体。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初步认为是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用于室内和林地防治试验,证明对油松毛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生物杀虫剂。一、病原体的发现1977年8月,我们用从建平县富山公社鱼山子林地捉的2龄左右的油松毛虫幼虫,分放在用松毛虫死虫水、棉铃虫病毒和洗衣粉水等14种不同材料处理的松枝上,在室内进行观察。8~20天后,各种处理的试虫几乎全部死亡。根据显微镜检查,在每种处理的死虫中都发现了多角体,其中最多的占89%,最少的也有33%。分析结果,与试验处理无关。随后,  相似文献   

13.
今年9——10月在天福山林场和邹山林场,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松毛虫试验。试验证明,地面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松毛虫幼虫,杀虫效果较好,工效高,省药。是一种先进的防治技术。 一、药械、药剂 地面超低容量喷雾器械,为北京市怀柔县农机厂出产的WFB——18A型超低量喷雾机。 使用药剂和配制方法为: 1.25%敌百虫油剂:北京市农药二厂试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四月,我们在砚山县稼依公社戈白生产队,应用白僵菌对文山松毛虫越冬代进行了防治试验,防治面积500亩。在干旱季节,由于抓住了在阴雨天放菌,其幼虫死亡率达88.6—95,6%。为了摸索雨季的防治效果,7月,我们又在文山县红旗林场和攀枝花公社的两个生产队,对文山松毛虫第一代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防治面积530亩,其幼虫最高死亡率达75.33%,蛹死亡率最高达44.68%。  相似文献   

15.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6.
采用森得保粉剂不同浓度及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进行了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的森得保粉剂对松树安全,对防治松毛虫有较好效果,药效可达15d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在松毛虫2龄幼虫高峰期使用,建议用量为20~30g/667m2之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18.
应用白僵菌Bbfj菌株、苏云金杆菌(Bt)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剂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混剂防效好于白僵菌Bbfj和Bt单剂,而且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筛选出Bbfj与Bt粉剂以2∶1比例混合防治最适,大规模防治平均效果达90%以上。Bbfj与Bt混合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配制马尾松毛虫复合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预测松毛虫发生期,可为选定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依据。1982—84年,我们在建平县对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松毛虫上树进度观察从3月20日开始,选择两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按棋盘式选取100株标准树,在树干胸径处围上宽4cm的塑料环。幼虫开始上树后,每日9—11时、14—16时检查塑料环下阻隔松毛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将环下幼虫清除。上树结束,统计每日上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