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春小麦改良高产与高蛋白的选择指标。选用的8个品种中,6个表达为对照水平,2个品种UM632和UM684表达为通常高于对照的水平性状。试验2年中,不同重复的植株从花期至成熟进行取样测定,收集有关N、干物质积累及重新代谢的资料。籽粒蛋白含量与籽粒产量不相关,但与花后N吸收(r=0.66)、成熟期总植株N(r=0.49)及N收获指数(r=0.87)呈正相关,与成熟期营养器官N呈负相关(r=—0.49)。籽粒产量与花后N(r=0.50)和干物质量(r=0.77)以及收获指数(r=0.83)呈正相关。籽粒蛋白产量与花后N积累(r=0.90)、成熟期总N(r=0.98)、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r=0.93)呈高度相关。UM632和UM684将花后N吸收和成熟期总N量高与高度代谢效率及N收获指数结合在一起,故此可以得出结论:遵循构建成熟期总N量高、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高的杂交组合,通过群体中选择籽粒蛋白产量可以逐步改良具有高产和高蛋白含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用黑麦草进行两个主要目标的盆栽试验:(1)观察可浸提的有机氮对纯矿化氮和植物吸收氮的重要性;(2)研究施入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与可浸提有机氮的关系。可浸提的有机氮采用电超滤法(EUF)和10mMCaCl2溶液浸提。试验采用德国汉森冲积物和斑状沉淀物发育而成的13种砂土,试验土样采自生长黑麦的田间试验小区表层,取样时间为6月份。 CaCl2浸提有机氮与净矿化氮和黑麦吸收氮有明显关系(相关系数r2=0.60和r2=0.66,而与用电超滤法(EUF)浸提的有机氮关系不很明显(r2=0.16和 0.22);测定与土壤全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 23和 0.33。 施入土壤的甜菜叶子的分解和矿化增加了植物可吸收的有效N,这就明显表明增加了土壤的无机N和可浸提的有机态N,随后有机态N和无机态N的减少与黑麦吸收N有关。然而不同时间可浸提的有机态N含量决定于采用的浸提方法,加入有机物两week后取样电超滤(EUF)法可没提的有机态N最高。相反,当加入有机物4week时取样用CaCl2浸提法没提的有机态N量达到最高。虽然在开始时不同土样浸提出的有机态N相差较大,但加入有机物后的净矿化量几乎没有差异,这反映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盆栽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每公斤土施用0.1克、0.2克氮)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肥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株全氮积累量: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施氮对增加各品种植株氮的积累有明显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而且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分别为N1:24.1%-40.7%和N218.5%-61.9%;植株中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23.5%-43.6%和50.5%-68.2%.其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至成熟期,68.8%-81.8%肥料N转移到籽粒中,早熟和早中熟品种高于中晚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9702和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1.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相似文献   

5.
通过标准加湿处理、手工脱粒种子发芽情况及落粒数的测定,研究了白粒小麦耐穗发芽能力的选择效果。降雨模拟器在促使群体平均值向高耐性水平漂移中是有用的,但在防雨条件下较大的基因型×年份工作使得对单个基因型未能作出准确的估计。最准确的估计是利用落粒数(t2=80.7%)和手工脱粒种子的发芽情况(t2=38.4%)得出的结果,这里没有基因型×年份的互作。种子休眠与降雨器中处理3天的落粒数的变化显著相关(r=-0.56)。在1992年的模拟降雨试验中,穗发芽指数与种子休眠试验指数不相关(r=0.20),但在1993年的发芽试验中,这两个指数间则为强相关(r=0.73)。在相同试验各年份的比较中,落粒数(未作降雨处理)和种子休眠指数两年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和r=0.9,而两年间的穗发芽指数无相关(r=-0.03)。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间营养器官含N水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0.99)。增施N肥可以提高营养器官含N水平,从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顶部两片叶及相应的鞘、节间和颖壳分解输出的N占籽粒积累N素的91%-94%。它们对籽粒N的贡献依次为倒二节>旗叶>倒二叶、倒一节、颖完>旗叶鞘>倒二叶鞘。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盆栽条件下MTL(多元醇)对油菜营养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初花期喷4μg/LMTL,对基肥15N—碳胺的利用率提高8.2%;(2)MTL促进植株根系对32P的吸收,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增加51.4%、48.5%和43.6%;(3)MTL增加油菜植株14CO2同化量,初花期叶片增加39.4%,成熟期角果增加49.6%;(4)MTL能调节油菜吸收的15N、32P和14CO2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促进氮、磷和同化产物向籽粒运转,提高菜籽产量;(5)MTL还能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相似文献   

8.
粒重是籽粒产量的一个构成部分,籽粒灌浆延续期是成熟度的构成因素,两者都是应用植物育种中重要的性状,并都依赖于籽粒灌浆过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有2点曲线法和多点曲线法。依籽粒灌浆期间对粒重重复测定为基础的多点曲线法较依花期、熟期和最终粒重记载为基础的曲线法需用大量的劳力和试验室资源,为了评价这两种测定籽粒灌浆方法的特点,作者于1989和1990年在加拿大Saskatoon,SK灌溉和旱地上试验种植了11个春小麦品种,对最终粒重、50%灌浆所需时间、相对籽粒生长率用从花期至成熟每周两次测定粒重进行适于罗谛斯基曲线拟合估计;对籽粒灌浆延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收获粒重/延续期)用花期和成熟期资料估计。结果表明,相对籽粒生长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无关(r=-0.01),并较平均灌浆速率与收获粒重(r=0.93,P<0.01)的相关性小。估计的50%灌浆时间与观察的灌浆延续期在品种方面的差异更为一致,对环境影响也较小。与两点曲线法相比,罗谛斯基曲线在籽粒灌浆速率和延续期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差异估计。  相似文献   

9.
水渍是海湾周边地区冬小 麦一种严重的环境胁迫。据推测,在当前的小麦品系 和品种中,存在抗渍能力的差异。利用与产量有关的适当生理参数可评价 这种抗渍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三种类 型的试验:8 个品种的 2 年 温室试验;20 个品种品系的 4 年 田间灌水试验;6 个品种 3 年田 间遮雨棚内试验 (可比较在水渍和良好灌溉条 件下的不同表现)。遮雨棚试验中,水渍引起 45% 的减产,穗粒数减少 45% ,粒重 减 少 5% 。田间 试验 中, Coker 9877 和品 系 L A862 A16 - 3 - 3 - X 的 产 量分 别 高于 平 均值 32% 和33% 。温室内测定的水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与产量相 关较小(r2 = 0.61),而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则表现 为 相关 (r2 = 0.87),产 量与生 物产 量和 根系 矿物 质 含量 ( Fe+ M n + P)高 度相 关(r2 分 别为 0. 84 和0.94)。水渍产量×品种,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与产量不相关(r2 = 0.14),而在水渍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差异反应。根系矿物 质含量与产量间的负相关,也促进了根系上矿物根斑的形成。这进一步表明在 选择抗渍小麦品系时,需要探讨根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大豆低亚麻突变体(A5)及其诱导前体(A6)亚麻酸合成位点MGDG的脂肪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亚麻突变体A5的下胚轴、子叶、上胚轴和真叶中叶绿体被膜亚麻酸合成位点单半乳糖苷二酯酰(MGDG)上亚麻酸(18∶3)水平均高于A6相应组织。子叶中亚麻酸合成前体磷脂酰胆碱(PC)配比18∶0/18∶3(r18∶0/18∶3=0.872**),18∶1/18∶3(r18∶1/18∶3=-0.958**)以及18∶2/18∶3(r18∶2/18∶3=-0.965**)分别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A6真叶中18∶3水平皆高于上胚轴、子叶、下胚轴和幼根。诸组织中16∶0、18∶2和18∶3水平变化尤为明显,而18∶0和18∶1变化较小。幼根中16∶0和18∶2水平均高于其他组织,且18∶2高于18∶3。  相似文献   

11.
在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对不同花生品种叶片碳同位素辨别力(Δ)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分析了Δ与WUE及其与比叶重(SLW)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WUE和Δ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两指标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基因型间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两指标主要受遗传控制,基因型×环境互作影响较小。WUE与Δ在不同水分状况下均呈显著负相关(rck=-0.86,P<0.05;rst=-0.84,P<0.05)。二者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说明:无论浇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测定叶片Δ值均可以作为WUE的有效选择指标。Δ与SLW也存在显著负相关(rck=-0.84,P<0.05;rst=-0.83,P<0.05),说明厚叶品种碳同位素辨别力(Δ)低,水分利用效率(WUE)高。SLW可以作为Δ更快速更经济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大豆不同类型品种结瘤固氮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洪  郭庆元 《大豆科学》1994,13(3):274-278
本研究选用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六个夏大豆品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用三个氮肥水平(0、6、12kg氮/亩)。结果表明:施氨抑制结瘤,氮肥越多抑制越严重;抑制作用主要在盛花期前,至鼓粒期有的品种受抑制作用较小;对固氮的抑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品种豫豆8号表现出较耐氮。酰脲相对丰度与根瘤干重极显著正相关,六叶期、盛花期和鼓粒期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_a=0.9545、r_b=0.8025、r_c=0.6531,P<0.01。酰脲的相对丰度反映了品种的固氮差异和不同氮肥水平下固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表明,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无短绒陆地棉光籽(包括其杂种分离类型,与正常有短绒棉籽相比,籽棉减产8.05%~18.55%.皮棉减产20.92~22.51%.光籽与皮棉产量呈高度负相关。(r=-0.7364).与表分呈显著负相关.(r=-0.9642);与铃重呈高度负相关(r=-0.7092);与纤维细度。断裂长度、生育期均呈中、高度负相关(r分别为-0.7963、=0.6725、=0.7786)。籽致使品种纤维产量和品质迅速下降,是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大豆作为毛豆品种引种南方后有关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朱国富  戚胜方 《大豆科学》1999,18(4):336-341
1992年至1995年从东北三省引进的大豆品种(系)20个,从中选出13个在合肥(31°58′N)进行春播比较试验,研究其作为菜用大豆使用时生育期、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几项结果:1.品种原产地与本地区的纬度之差和引种后的生育期存在极显的负相关(r=-0.8020),原产地生育期与引种后的生育期相关明显;2、品种的原干籽产量与引种后的鲜英产量相关不大,品种的原干籽百粒重与现有的鲜  相似文献   

16.
育种使美国中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了确定育种对改进作物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作用,1987-1988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学系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对过去80年小推广的9个燕麦品种和一个试验品系进行了测定。测定项目包括:籽粒产量、容重、抽穗期、株高、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累积叶面积、植株干重和相对生长速度。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1987年)植株高度(0.3 cm/年)和收获指数(0.2%/年)与品种发放年份呈正相关。在环境胁迫条件下(1988年)籽粒产量(0.02 Mg/ha·年)、容重(1.0Mg/m3·年)和收获指数(0.3%/年)随推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作物的相对生长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最近发放的燕麦品种花后期叶子衰老速度较慢。试验表明,通过育种可以改进不良环境条件下燕麦品种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黄淮地区小麦旗叶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及光谱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丙酮提取后,用日产岛津UV-160分光光度计在4年间测定了黄淮区8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旗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为2.444~2.871mg/g鲜叶, 均约2.753mg/g鲜叶(σ=0.093,n=163,下同);叶绿素b含量为0.875~1.688mg/g鲁叶(σ=0.231);b/a为0.355~0.588,均约0.453(σ=0.0795)。小麦旗叶离体叶绿素均在662~663nm  相似文献   

18.
泾阳棉区棉花产量与光温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表明,泾阳棉区皮棉单产与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74*);与6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与8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5~9月份的降雨对泾阳棉区棉花高产属不利因素。通径分析结果,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dy·x2=0.343942);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1x2=0.149314)和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6月份的日照时数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2x3=0.148065)相似,且都较大。  相似文献   

19.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海南不同生产水平的香草兰种植园植株的养分调查分析,及N,P,K,Ca,Mg肥料的盆栽试验,研究香草兰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香草兰植株养分的吸收量以K〉Ca〉N〉Mg〉P,叶片以Ca〉K〉N〉Mg〉P;结果植株养分吸收量N:P:K:Ca:Mg=1.00:0.24,1.39:1.18:0.48,盆栽幼苗N:P:K:Ca:Mg=1.00:0.10:1.38:1.23:0.33;高产园植株Ca,P含量极  相似文献   

20.
以墨西哥西北部雅魁盆地的小麦为例,对根据预报模型估计产量增长的方法进行了效验研究。该盆地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小麦温带春灌区环境条件的代表,也是过去30年中进行小麦研究的主要高投资目标区。1968—1990年研究期间,小麦产量每年以57.2(±12.8)kghm ̄(-2)(r ̄2=0.49)或1.27(±0.26)%(r ̄2=0.51)的直线增长;然而,产量和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都有着显著的变异。为了估计年际间的气候变异,假定品种和管理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用两个产量模型(一个是模拟模型,一个是回归模型)预报了每年气候条件所具有的产量潜力.由于温度微有升高,研究期间预报产量明显地呈直线下降趋势。根据预报产量对盆地的平均产量进行校正以考虑气候变异时,整个产量增长的直线斜率提高到103(±14.8)kghm ̄(-2)年 ̄(-1)(r ̄2=0.69)或1.91(±0.22)%年-1(r ̄2=0.78)。把气候变化因素扣除以后,改进作物管理和育种的报酬一直高于盆地实际产量增加所应得的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