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活化腐植酸肥料的颗粒形态和用量对苹果幼树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通过苹果幼树盆栽试验,共设计了 8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普通习惯施肥(CCF)、10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1)、8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2)、5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3)、10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1)、8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2)、5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3)。考察了不同处理苹果幼树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生物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的速效养分等。结果表明,与 CCF处理相比,SAF1、SAF2和 PAF1处理的株高、茎粗、新梢长度、干物重、光合强度和土壤的速效养分显著增加,SAF3和 PAF3处理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植株干重、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差异不显著。此外,SAF1处理的氮、磷和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20.6%和46.2%,相比 PAF1处理分别提高了12.7%、32%和38.7%。在减少肥料用量的条件下,SAF2处理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且显著优于普通肥料。因此,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料在肥料减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显著,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环境与根系分泌物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植物所处环境条件会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数量和组成,同时,植物根系分泌物也会影响根际环境条件。本文综述了植物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和光温水、养分胁迫、重金属胁迫、微生物活动等环境条件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区土壤结构性、pH、CEC、养分活化和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植物根系分泌物与环境条件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不同环境条件等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植物根系构型即根系在其生长介质中的生长与分布,包括根系长度、根系分支和根系生物量等,能够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有效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根系构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水分、养分和根际微生物,传统方式主要依靠化学肥料增加土壤养分进而改善根系生长,但是化学肥料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能够改善初生根、侧根和根毛的发育,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际养分吸收,近年来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多组学关联技术的应用揭示了微生物的促生机制,为微生物菌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阐述了根际微生物(AMF、PGPR、根瘤菌)对根构型的调控机制包括激素调控、固氮、溶磷、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四个方面,并描述它们通过这四种机制增加植物根系长度、根系分支,促进根毛发育的调控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根系生长,但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研究,量化不同机制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提高微生物菌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保持根际微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根际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根际土壤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根系分泌物可以刺激微生物生长,增强其活性,加速根际养分循环,增加土壤养分利用率,并在小规模空间引起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此外,它也是植物参与竞争的重要策略,植物通过根分泌物以获取种间长期生存的养分,甚至分泌对自身有害的化感物质来排挤其他植物,实现自我生存,即使存在自毒作用或引起连作障碍等。植物的健康生长依赖于自身与土壤微生物复杂动态群落的相互作用,但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却又受植物物种、植物生长期、土壤性质、功能基因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动态变化可能导致根系分泌物的多样化,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根系分泌物与植物的关系,进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目前,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是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与代谢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且随着分析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根系分泌物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进一步揭示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对农、林等行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73,自引:12,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峰  林先贵 《土壤》2003,35(1):18-21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根系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植物的根系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土壤微生物反过来也促进了植物根系的发育,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本文就土壤微生物生长特性,从7个方面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出苗至拔节期是东北地区春玉米根系建成与秸秆腐解的旺盛时期,两者的协调关系不仅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的积累、转化与吸收,也是保障玉米幼苗质量的重要因素。以调节土壤酶活性、活化土壤养分为切入点,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配施氮素及腐植酸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从而协调秸秆腐解与玉米生长的养分竞争。结果表明:施入秸秆使玉米拔节期5~10 cm土层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0.8%、16.1%和9.7%,对10~15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植株全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分别降低了13.3%和28.6%。秸秆配施尿素或腐植酸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积累;增加植株全氮和全磷的含量。秸秆同时配施尿素和腐植酸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进一步提高了36.6%,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1.0%和39.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5.8%、185.6%和45.8%;植株的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42.9%和25.7%;玉米拔节期植株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秸秆配施尿素和腐植酸有效缓解了秸秆直接还田对玉米幼苗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增加了土壤养分的积累,促进植株氮和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以多种天然、半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矿物质作为复合载体材料,研究开发出一种胶粘控释肥料。为了研究复合载体材料对土壤环境的效应,采用土壤盆栽和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生理生化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材料处理的玉米生长和生理生化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对土壤转化酶、脲酶具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正常用量下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过高用量会出现抑制作用。胶粘控释肥料与常规肥料相比,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生物量干重提高8.9%,氮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和5.1%,均达显著水平。载体材料的施用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胶粘控释肥料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系统地阐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效果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常规和灭菌条件下不同用量的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长、生理代谢、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苗期棉花叶片光合色素总量,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物酶(SOD、POD、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质含量(MDA、O2·-),进而提高了棉花的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而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数,同时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终提高了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改善了根际微域环境,促进了棉花苗期生物量的累积和抗病性。除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外,常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灭菌复合微生物菌剂,且用量为10L/667m2时效果较明显。因此,复合微生物菌剂可通过改变土壤pH,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来改变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生长环境,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光合能力,最终实现养地增产的效果。此外,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有益活菌在改土、促生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型聚氨酸增效肥料增产节肥的作用途径和机理,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该肥料对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小白菜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新型聚氨酸增效肥料后,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分别增加3.0%~33.3%、7.1%~7.8%、7.4%~21.2%、4.7%~26.9%和9.6%~36.3%;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34.33%~80.33%,根系活力显著增强8.3%~63.3%,导致植株养分吸收能力大幅提高;收获后,小白菜鲜重、植株中碳、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7%、15.0%、13.5%、23.9%和20.4%。说明新型聚氨酸增效肥料能够通过加强植株根系养分吸收能力,促进微生物、酶活性和调节养分可利用性来提高蔬菜产量,适宜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环境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宽  周葆华  马万征  羊礼敏 《土壤》2016,48(2):235-240
综述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组成含量、来源、分析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根系分泌有机酸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响应机制,在许多环境胁迫下诸如养分胁迫、水分胁迫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根系释放有机酸到根际土壤中,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还会影响土壤-植物界面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环境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研究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肥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通过研究新型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和分配及氮肥在土壤中分布以及损失的影响,为促进新型肥料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固定装置,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 4 个处理:CK1 (不施氮肥)、CK2 (普通尿素 N 225 kg/hm2)、HA1 (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 N 225 kg/hm2)、HA2 (常规掺混腐植酸氮肥 N 225 kg/hm2)。采集玉米播种前、施肥前和收获后 0—20 cm、20—40 cm、40—60 cm 土壤样品,采用静态箱体内置硼酸吸收池法测定氨挥发,氧化亚氮通过静态箱体收集、真空瓶贮存后气相色谱仪测定。玉米成熟后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将营养器官与籽粒分离,计产并测定产量构成指标。 【结果】 籽粒中氮素 34.6%~36.2% 来自肥料,营养器官中氮素 14.6%~17.4% 来自肥料。CK2、HA1 和 HA2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25.1%、30.9%、28.5%,氮肥损失率分别为 38.1%、19.8%、27.2%。与 CK2 相比:1) 施用 HA1 能提高玉米产量;2) HA1 和 HA2 处理的氮素吸收总量分别增加 25.8 和 16.3 kg/hm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5.8 个百分点和 3.4 个百分点,氮肥损失率分别减少 18.3 个百分点和 10.9 个百分点;3) HA1 和 HA2 处理 0—60 cm 土壤氮素残留率分别增加 12.5 个百分点和 7.5 个百分点;4) 施用腐植酸氮肥明显提高 0—20、20—40 cm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结论】 腐植酸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促进玉米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显著增加 0—20 cm 土壤氮素残留量和 0—40 cm 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减缓氮素向深层土壤迁移,从而减少淋溶损失。腐植酸氮肥能改善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满足作物根系需肥特性;腐植酸氮肥能显著降低氧化亚氮产生量和其它途径的氮素损失,从而减少氮素损失量。其中,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的组成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产物主要有烷烃类、饱和醇类、非饱和线性醇类、吡啶类等,其形成机制主要基于氨基糖缩合理论、多酚理...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尿素对生姜产量及氮素吸收、同化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对生姜氮素吸收、同化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莱芜大姜为材料,设5个处理:空白对照、等量腐植酸对照、尿素、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尿素。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尿素显著增加了生姜植株各器官干重,提高了产量。施用腐植酸尿素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增强了根系活力,提高了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15N示踪试验表明,施用腐植酸尿素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与等氮量尿素相比,基施提高54.08%,追施提高24.50%,同时促进了生姜植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施用腐植酸尿素增强了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收获期植株各器官中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增大了氮素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施用腐植酸尿素根茎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姜辣素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品质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尿素对玉米生长及肥料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利用腐植酸对氮肥的增效作用,通过研究尿素中腐植酸添加量对玉米生长及肥料氮 (15N) 吸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提高尿素肥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方法】 将腐植酸增效剂按 1%、5%、10%、20% 的比例分别添加到普通尿素中,利用熔融法制备四种腐植酸尿素试验产品 (HAU1、HAU2、HAU3 和 HAU4) ,在土柱栽培试验中利用同位素15N 示踪法,研究在等氮量 (施氮量 0.1 g/kg 干土) 投入情况下,尿素中腐植酸添加量对玉米生长,玉米肥料氮吸收、分配及肥料氮在不同土层分布的影响。 【结果】 与普通尿素处理 (U) 相比,1) 四种腐植酸尿素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 5.5%~13.8% 和 6.3%~17.3%,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2) 腐植酸尿素提高了玉米籽粒、茎、穗轴中的肥料氮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同时降低了苞叶中的肥料氮含量;腐植酸尿素可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和籽粒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增加 11.6%~17.0% 和 16.8%~25.9%,但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叶和苞叶中的肥料氮吸收量会有所降低;腐植酸尿素的肥料氮收获指数提高 2.5~4.2 个百分点。3) 腐植酸尿素可显著提高15N 肥料利用率和15N 肥料土壤残留率,并降低15N 肥料损失率,15N 肥料利用率提高 5.9~8.6 个百分点,15N 壤残留率提高 1.4~2.5 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 7.3~11.2 个百分点。4) 玉米收获后,土壤中的肥料氮主要残留在 0—50 cm 土层,腐植酸尿素在 0—90 cm 土层中的肥料氮累积残留量比普通尿素高 5.2%~10.1%。 【结论】 与普通尿素相比,在腐植酸增效剂添加比例为 1%~20% 的范围内,腐植酸对尿素均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逐渐增加;腐植酸还可促进玉米叶片和苞叶中的肥料氮向籽粒的转运,提高玉米肥料氮收获指数及籽粒肥料氮吸收量;同时还可提高尿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氮素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15.
二种含腐植酸钾肥的制备方法及对甘薯、生姜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是一种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有机高分子物质,风化煤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根据薯芋作物需钾较多的营养特性,应用风化煤、氢氧化钾、硫酸钾等制备了2种含腐植酸钾肥;通过田间试验,就2种肥料对甘薯、生姜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硫酸钾比较,甘薯施用含普通腐植酸钾肥,结薯数相似,平均薯块重显著增加,块根产量提高8.12%;施用含活性腐植酸钾肥,结薯数显著增多,平均薯块重相似,块根产量提高9.52%.生姜施用含普通腐植酸钾肥和含活性腐植酸钾肥,根茎产量分别提高5.28%和12.05%,含活性腐植酸钾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含普通腐植酸钾肥.因此,在利用风化煤生产含腐植酸钾肥时,应根据作物类型选择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微生物在砒砂岩土壤修复工程中的作用,为微生物强化植物改良砒砂岩土壤的科学设想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黑麦草作为供试作物,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接种植物促生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 P75,施用腐殖酸肥料以及不同的菌肥搭配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砒砂岩土壤理化性质及黑麦草生长和抗逆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Bacillus hallotolerans P75发酵液与腐殖酸协同处理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叶片中SOD活性(229.7%)、POD活性(83.6%)和脯氨酸含量(119.3%),显著增加砒砂岩土壤中多糖、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土壤渗水率明显降低。[结论] 植物促生芽孢杆菌Bacillus hallotolerans P75发酵液与腐殖酸肥料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改善砒砂岩土壤的水分、养分流失问题,提高黑麦草的抗逆性,强化植物对砒砂岩土壤的改良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腐殖酸对NaCl胁迫下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干旱矿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设置5个NaCl盐胁迫浓度,5个腐殖酸添加浓度,观测梭梭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指标,分析腐殖酸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耐盐性。[结果] 施用适量腐殖酸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缓解梭梭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盐胁迫,促进初生根生长,降低盐胁迫对幼苗的伤害。在1.0 mol/L NaCl条件下,腐殖酸为700 mg/kg时缓解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梭梭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幼根鲜质量和幼根干质量分别提高10%,11.12%,1.77 cm,4.84 mg和4.03 mg。[结论] 腐殖酸可作为干旱矿区生态修复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一种盐渍土调节剂,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王研  罗彤  闵涛  程李洋  李俊华 《土壤》2023,55(4):739-748
为研究不同液体有机肥对新疆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而确定滴灌棉田最适宜的液体有机肥类型,为优化新疆滴灌棉花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化肥,CF)、含氨基酸液体有机肥(AF)、含腐殖酸液体有机肥(HF)、酸性有机肥浸提液(BF),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长、叶片光合能力、产量构成、土壤养分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不同液体有机肥均能促进棉花生长,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其中,AF处理较CF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气孔导度(Gs),增加7.18%;与CF处理相比,HF处理对棉花株高、茎粗、叶片蒸腾速率(Tr)、总根表面积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分别增加了6.38%、3.92%、11.01%和14.52%~11.84%,棉花茎和地下部干物质量最高;BF处理棉花总根长显著提高41.21%~49.48%,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强,棉花单株成铃数、衣分最高,棉花蕾铃、籽棉和整株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27.91%、11.83%和9.76%。对于土壤理化性质,AF、HF和BF处理较CF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BF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BF处理棉花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较CF处理提高了5.83%~19.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之,3种液体有机肥均能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其中以酸性有机肥浸提液效果最佳。因此,在滴灌棉田应用酸性有机肥浸提液可以获得更高的棉花产量及肥料利用率,有利于新疆滴灌棉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膜下滴灌 (drip irrigation under mulch film, DI) 技术由于其高效节水的特点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使用,然而近期发现应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作物根系出现了早衰,影响了地上部生长及产量的形成。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膜下滴灌技术体系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上部响应。 【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膜下滴灌、漫灌 (flood irrigation under mulch film, FI,对照) 两处理,采用 Monolith 法分 7 次采集根系,DT-Scan 软件测定根系长度,分析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根系在土壤空间中的变化特征,同时采集地上部样品并分器官测定干物质量。 【结果】 滴灌棉花根系表现出明显的浅层分布趋势:从播种后 96 d 开始,距地表 10 cm 范围内的根系长度明显大于漫灌处理,而 30—60 cm 土层则正好相反;在播种后 65~96 d 内,滴灌棉花根长增加速率明显低于漫灌;棉花生长发育后期 (播种后 125~160 d),滴灌处理棉花根系显著衰退,且主要集中在 0—40 cm 深度、距滴灌带 30—70 cm 土体范围内,播种后 160 d 与 125 d 相比,0—10 cm 土层下降了 13.8%,而 10—40 cm 衰退幅度更大 (22%),与此同时,漫灌处理除 0—10 cm 土层根长有所下降外 (7.7%),10 cm 以下依然保持增长状态 (10—40 cm 及 40—60 cm 层分别增加了 5.5% 与 10.2%);播种后 125 d,滴灌棉花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高于漫灌,而根系正好相反,其冠根比较漫灌高,而在播种后 160 d 剧烈下降 (地上部叶片及蕾、铃的大量脱落所致 )。 【结论】 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由于浅层分布,根系体积小,而地上部生物量过大,导致其在生长发育后期快速衰退。今后应研究适宜的水肥调控措施,以构建更早、更深的根系系统,控制生殖生长期内棉花的营养生长,实现膜下滴灌棉花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物腐植酸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质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腐植酸含量(0~400kg/hm2)对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榆树(Ulmus pumila)林、荆条(Vitex negundo)林、农田、未复垦土地〕下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刺槐土、榆树土、荆条土、农田土、未复垦土出苗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加入生物腐植酸量为200,200,300,300,200kg/hm2的试验盆;5种土壤黑麦草幼苗株高所需生物腐植酸最大量值分别为200,200,200,300,300kg/hm2;5种土壤黑麦草根系长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00,100,300,300,300kg/hm2的试验盆;而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加入生物腐植酸量为200,100,200,300,300kg/hm2的试验盆。随着生物腐植酸量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种植的黑麦草出苗率、株高、根系长度、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结论]生物腐植酸对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土壤植物更新与生长具有剂量效应,表现为"单峰型"变化规律,体现出适量的生物腐植酸对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