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长江中游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特点及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区域特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选择潜势。与长江下游资源相比,中游资源具前期长、植株高、百粒重小、蛋白质含量高而油分含量低、多数性状变异较小的特点,小区产量与每英粒数及其它英性状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及百粒重无明显的关系。两地资源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均无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均负相关。五个分区资源在产量、蛋白质含量及株型性状上存在差异,油分含量差异不明显。中游地区的小区产量GCV、h_B~2都较高,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的GCV低、h_B~2高,选择响应较大,但仍有必要创造变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品种群体为试材,应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13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平均变幅与变异系数仅全生育期、每荚粒数较小,其余性状均比较大。遗传力以生育期、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一粒荚,每荚粒数为高,一株粒重最低。遗传进度以全生育期、每荚粒数、一株荚数、一株粒重相对较低,其他性状均比较高。遗传相关以全生育期、主茎节数、一株荚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关系尤为密切。研究揭示了本品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为相关选择提供了较佳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若干品质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小麦品种,相同基本苗通过不同施N水平及施N时期形成16种群体,分析其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容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容重及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及质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早籼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组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个早籼品种在早、晚两季栽培,对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除个别氨基酸外,品种间变异显著且品种间变异大于季节间变异.在这些性状中,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具有一定的选择利用潜力;蛋白质含量遗传力虽高,但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要增进遗传资源以提高选择效率.本文还利用遗传相关通径.讨论了稻米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及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平衡,以便加速选择进程.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下游夏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为基础,对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产量的单一和多目标性状的非限制性和限制性选择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指数选择具有比直接选择稍高的效率;若旨在提高产量,其选择指数以多目标性状优于单一目标性状;若旨在提高蛋白质含量,则以单一目标性状选择指数为宜。限制蛋白质含量不变,对产量以及对蛋白质、油分、产量三者的选择指数,可以控制蛋白质含量下降。限制油分不变,对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指数则可以控制油分含量的下降。此种限制性选择指数的选择效率略低于非限制性选择指数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传喜  阮龙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99-100,117
选用25个小麦品种,分析了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收获指数无明显相关;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品质性状与籽粒产量、生物量呈明显负相关,与收获指数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导入D1和D2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导入D7和D4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油分含量.可通过与其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经多代选择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相关品质性状.在对这些籽粒品质性状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遗传背景的作用,并适当结合世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遗传力测验表明,油分蛋白总量(含油率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和)的遗传力为98.9%,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83%,而含油率和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4%和89.6%,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8%和6.30%,油分蛋白总量表现出比单一的含油率或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强,不同年度、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栽培条件下其性状更稳定。将此性状作为高油分、高蛋白育种的目标选择性状将会使选择更有效、更快趋于稳定,并可同时兼顾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选择。选择油分蛋白总量在68%~70%的育种材料,有可能育出含油率在44%~45%,种子蛋白质含量在24%~25%的高油分高蛋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35个美国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品种组合的 F_1及其亲本,和2个组合的 F_2群体,研究了普通小麦一些籽粒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F_1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与其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F_1的 SDS 沉淀值与双亲该性状的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高亲值和低亲值无显著相关;(2)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单株蛋白质产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的正相关,SDS 沉淀值与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湿、干面筋含量相关不显著。SDS 沉淀值及单粒蛋白质重量可作为杂种后代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F2分离群体,F3混合群体以及F3家系的性状相关表明: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F2和F3表现基本一致。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间均显著的正相关,但Zeleny沉淀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因组合而异,表现出相关不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烘烤品质同时得到改良完全有可能的。不同世代籽粒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虽有时出  相似文献   

11.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可通过生育日数及百粒重等性状间接达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结果表明,种间杂种与丰产品种杂交 F_1代的杂种优势与亲本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多数性状优势的自交衰退现象不明显。所研究的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率(25.23%);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中亲优势表现(3.07%)。但大部分性状不存在高亲优势,一般配合力可作为种间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参考指标。在研究的10个性状中,仅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百粒重产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远远高于前两者。因此,百粒重是种间杂种产量的第一决定因子,提高百粒重是选育产量突出品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相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相互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干豆腐产量与蛋白利用率、蛋白凝固率呈显著正相关;干、湿豆腐产量与脂肪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残渣率、渣蛋白含量和渣脂肪含量都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脂肪利用率、籽粒脂肪含量、全蛋白含量和蛋白利用率高的品种干豆腐产量高;而蛋白利用率高、残渣率低、百粒重大和豆浆蛋白量高的品种可能产生较高的湿豆腐产量。6个豆腐品质成分性状间多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脂肪利用率、蛋白利用率和蛋白凝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5.
油用向日葵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及育种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油用向日葵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力和性状相关,以指导油用向日葵资源和品种的选择。试验选用207份试验材料,运用双列杂交设计和随机区组方法,对株高、花盘直径、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百粒重、籽实含油率等主要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及性状的相关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油用向日葵数量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选择范围广。含油率遗传力较大、百粒重和籽仁率的遗传力中等,株高和花盘直径的遗传力较小,单盘粒重的遗传力最小。单盘粒重和株高、单盘粒重和百粒重、单盘粒重和花盘直径、籽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籽实含油率和籽仁率、皮壳率和百粒重、皮壳率和空壳率、株高和百粒重、单盘粒数和花盘直径、单盘粒数与单盘粒重均呈极显著正关系;籽实含油率和皮壳率、皮壳率和籽仁率、百粒重和籽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豆经过辐照诱变,后代性状会发生一定变异,本试验旨在解析辐照后大豆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规律,为辐射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大豆科丰14及其20个辐照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5%的诱变系生育期延迟7d以上,80%以上的诱变系在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有显著变异,35%的诱变系底荚高度有显著变异,分别有20%、30%和15%的诱变系的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含量变异显著。20个诱变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品质性状变异较小;90%诱变系单株产量显著提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增加对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部分诱变系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减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量提高;大部分诱变系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异黄酮含量的变异与各性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遗传背景下,采用两对叶型不同的大豆品系A31和6059,探讨了不同叶型对大豆产量性状、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型对其品质的影响是相同的,圆叶型大豆品系蛋白质含量高于尖叶型,而尖叶型大豆品系脂肪含量高于圆叶型;叶型对不同大豆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有所差异,尖叶型大豆品系节间长度较短,四粒荚数较多;圆叶型大豆品系百粒重较大,但在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A31品系F0.036=1.364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掐尖处理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在掐尖处理中,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在不掐尖的情况下,关联度顺序为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  相似文献   

19.
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生育期、苗期(Ve~R1)、鼓粒期(R5~R6)、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花期(R1~R3)、结荚期(R3~R5)、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细、底荚高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以及苗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和结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期日数呈显著相关;籽粒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