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玉米地套种香菇是指在大田内每隔两垄玉米,种植两畦香菇。一般每667m^2种植玉米2500株左右,产量约400kg,种植香菇300—350m^2,产量3000—3500kg,总产值达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种菇后的废弃物还可以直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地力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明显。这种栽培模式已通过技术鉴定,目前正在东北地区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宏华 《食用菌》2009,31(3):1-3
远安县种植香菇农户有2万户,规模达到8000万袋,其中反季菇1000万袋,干菇产量达7000t,鲜菇产量7000t,香菇产业年销售收入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从中获取收入2200元,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业内人士分析,远安香菇种植规模在全国处于前十位,其中反季菇规模处在前五位。然而,在外县如火如荼发展食用菌产业时,我县香菇产业发展却停滞不前,并有萎缩趋势,这一巨大反差不得不引人反思,我县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正在丧失。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六点:  相似文献   

3.
时风元 《食用菌》2006,28(6):49-50
近几年,西宁地区在日光节能温室栽培金针菇,采用袋式堆积两头出菇的栽培法,比单袋排放一头出菇装袋多,空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一般净面积340m^2的温室装培养袋1.2万袋,产量达4000kg,产值达3.6万元,成本2.16万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后贩村三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山茶籽壳资源栽培茶树菇,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投资47万元建成的日产2万袋的菌袋生产线和1320平方米彩钢结构出菇房,层架栽培茶树菇40万袋,年产鲜菇148.5吨,按平均售价8.4元/千克计,年销售收入为124.8万元,  相似文献   

5.
堆肥隧道后发酵与蘑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隧道式后发酵效率高省能源 ,堆肥选择性强抗病害 ,为蘑菇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普通大棚生产条件下实现了蘑菇周年生产 ,单棚 86 7m2 菇床三轮栽培产出切根菇 31 32 8t,产值达 12 5 3万元 (4元 /kg)。平均产率 12kg/m2 ,最高达 19 7kg/m2 。  相似文献   

6.
正顺昌县从2002年开始试种海鲜菇,历经十余年发展,目前全县有海鲜菇生产企业数十家,年栽培海鲜菇1.5亿袋,生产鲜菇5万吨,产值5亿元,占全国海鲜菇市场份额的85%左右。"顺昌海鲜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对提升顺昌海鲜菇市场竞争力、产品知名度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7.
磐安香菇市场 ,埋地菇的价格由最初的 5元 /kg升到目前的 12元 /kg ,估计价格能突破 16~ 18元 /kg。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普通菇被菇商挑来拣去 ,价格也只能卖到 2 5~ 3 0 0元 /kg ,最差的甚至只有 0 8~ 1 0 0元 /kg。埋地菇价格高 ,甚至菇商自己还跑到菇  相似文献   

8.
适当改造闲置冷库,使之适宜蘑菇的生长发育条件,1年3轮生产,平均产菇18 kg/m2。1座500m2菇床的冷库,1轮产菇9000kg,批发价4元/kg,产值3.6万元,获利1.85万元,年利润5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白色金针菇F_(21)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浙江省江山市栽培白色金针菇为1500万袋,鲜菇产量7000吨,产值2400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色金针菇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现将白色金针菇F21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出菇管理阶段措施小结如下:1低温出菇白色金针菇F21出菇最适温度是5~15℃...  相似文献   

10.
《浙江食用菌》2010,(6):35-35
10月下旬,陕西省安康市石泉银桥乡银杏坝村的村民李开山、陆礼清夫妇正在自家投资12万元建成的5万袋桑枝食用菌栽培大棚中采摘长势旺盛的新鲜香菇。据了解,他们家桑枝食用菌种植大棚可连续产菇7个月,每月可采摘新鲜香菇1500余千克,按当地市场价计算,李开山夫妇的年净收入可达12.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1.
时下,江山菇农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在捐钱捐物支援四川灾区的同时,加足马力发展生产,把原来食用菌淡季的夏天,搞得红红火火,各种鲜菇一批批运往市场。2008年新建立的毅涵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毛江明,在向四川灾区捐款5000元的同时,又以多产菇、产好菇的实际行动,努力发展经济。第一批30万袋工厂化白菇刚刚“下山”,又抓紧种植白菇30万袋,70天后,每天将有1·5吨左右鲜菇直接运往杭州、温州等地农贸市场。建文菇业公司2007年发生火灾损失很大,他们在灾害面前挺起腰杆,很快重建厂房,恢复生产。目前快要“下山”的20万袋白菇,每天仍有250千克鲜菇直接运往上海市场。前几天公司的领导一面向灾区捐款,一面忙着种植第二批白菇,且种植量增加一倍,发展40万袋,8月初出菇上市。种菇大户周国才目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80万袋,每天供应市场500多千克,到生产旺季可供应1·5~2·0吨,每千克8~9元,效益甚佳。江山现有25家工厂化种菇企业,年生产能力3000万袋以上,在抗灾期间,正在生产的有1000多万袋,每天有30多吨鲜菇供应市场,让市民在夏天同样可吃到鲜菇。运用低温刺激种植秀珍菇,是江山反季节种菇一大特色,2008年全市发展有5...  相似文献   

12.
郑智敏 《食用菌》2010,(1):50-50
恭城瑶族自治县为进一步拓展农民致富增收渠道,近年来引进了瑶家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食用菌生产企业,并注重引导这些企业与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及高校采取“产科学研”强强联手的模式,在食用菌制种、驯化、栽培、深加工、销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该县盛产秀珍菇、姬菇、鸡腿菇、茶树菇、金福菇、长根菇、草菇、杏鲍菇、木耳、金针菇、灵芝等10多个菌类品种,年产量达150万kg,产值超过10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宁等国内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鲁西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我地区推广了一种新的蔬菜与食用菌立体种植模式,即在蔬菜大棚内采用果菜、瓜、菇立体种植模式。春季棚内种植番茄,秋季棚顶结苦瓜,棚内栽培蘑菇,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个占地667平方米的棚年产值达3万元左右,比单种两季蔬菜每667平方米增值1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绣伞。该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优于平菇、草菇,是一种稀有珍贵美味食用菌,有食品中“稀世山珍”之美称。其传统的栽培方法是在春秋季进行,市场鲜菇售价每千克4~5元,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茶薪菇栽培的经济效益。2001年以来,我们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课题小组与周口市川汇区农业高效园区的有关科研人员,在4个同样规格的日光温室内搭竹(木)架,制菌袋4万余袋,每袋装干料450克,进行反季节高效栽培,获得了成功。市场鲜菇售价每千克6~8元,干菇达12~14元,春节期间鲜干菇竟达到了每千克10元,…  相似文献   

15.
我州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黑木耳总产达100万斤,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双孢蘑菇和平菇,其他如榆黄蘑、元蘑、猴头菌、花脸蘑和毛木耳等人工栽培实验也获得成功,即将投产。但目前菌种质量不稳定,影响栽培效果。全州100多个菌种厂,生产的菌种栽培效果各不相同,有些菌种几乎不出菇(耳),长出杂菇,或者出的菇体不大,生活力弱,易受虫害和发生烂菇等。  相似文献   

16.
融合香菇大棚与光伏支架搭建技术,设计出一套符合香菇周年生产的菌-光融合大棚搭建方案,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栽培香菇效果好于常规双层菇棚,平均单棒产量提高15.1%,一级菇比例增加4.13%,香菇亩产值4.3万元,较常规双层菇棚亩产值的3.8万元高0.5万元,每亩年发电收入可达6.11万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形成五大特色菇产业化生产河北省自南向北气候差异大,食用菌的栽培原料多样。近年来,各地依托本地的气候特点、栽培原料,大力发展有地域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目前,全省鲜菇年产在1万吨以上的特色菇种达5个:———以冀州市为中心的姬菇,年产1万吨,成为我国北...  相似文献   

18.
吴志贤 《食用菌》2006,28(4):41-41
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2001年引进吊瓜试种。200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44hm^2,年产吊瓜籽326214kg,经济效益达848万元。成为该县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2004年该县农户创造性地将吊瓜栽培与香菇高棚生产相结合,吊瓜利用香菇的遮阳棚长枝蔓结瓜,香菇借助吊瓜的枝叶遮阳降温度夏。据“吊瓜——香菇”共育试验结果表明,667m^2菇棚面积增加吊瓜籽45-53kg,按2005年市场收购价26元/kg计算,经济收入1125元以上;香菇利用吊瓜枝蔓遮阳,比用“狼衣”和“茅草”等遮阳物遮阳,节约工本费500元,且具有既遮阳又通风等多重优点。棚内温度比老遮阳法降低3~4℃;越夏菇袋成活率达到94.7%以上,比老遮阳法成活率提高8%;香菇发菌好、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9.
《长江蔬菜》1987,(4):45-45
新洲县国营余集林场,位于新洲县武湖之滨的一个小山上,与武钢隔江相望。现有干部职工79人,营林面积3000亩,已全部绿化成林。无讨是地理环境,还是森林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86年该场大搞开发立体农业,试行林下种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全年投料(棉壳)22.3万公斤,已产平菇、草菇达26.6万公斤,获产值21.28万元,除去开支6.66万元,纯收入达14.62万元,人平收入1850元。  相似文献   

20.
《西南园艺》2013,(11):34-34
一是投入2000万元,建设30万吨水果冷冻物流仓库,着力推进“纽荷尔”桠柑品牌创建工作,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二是成功开发金银花“花纪”双花露饮料、“双花”凉茶、“真金白银”饮料投放市场。目前,年加工金银花3万余吨,加工转化利用率达95%以上,综合产值约2.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